程兴玲
(海安市财政局,江苏 海安 226611)
在行政机构的发展过程中,保证资金预算的合理配置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先决条件,通过对每一笔资金进行配置优化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资金利用率,还能够使预算管理变得更加规范,使现代财政制度得到完善。因此,有必要对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进行研究。
开展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财政预算管理的合理优化,从而将预算管理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在开展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期间,需要将《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技术标准》相结合来完善一体化体系,从而完成对预算管理的约束。在开展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时,必须全面贯彻预算法,保证制定出的各种规章制度都符合预算法提出的要求,然后通过坚持问题、目标、结果导向来完成对一体化预算体系的合理约束。除此之外,在开展一体化建设时,还应该始终坚持主体责任不变,在开展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保留预算管理的主体地位,达到平衡各方利益,提高预算管理质量的目的[1]。
在开展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标准统一的原则,保证预算管理的可行性,从而确保预算管理的一体化建设目标能够得到满足。预算管理一体化在落实期间需要实现预算数据的统一管理,在保证数据标准规范性的同时实现针对财务数据预算的集中汇总管理,从而优化每一笔资金的使用率。
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主要工作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全国预算一体化。通过统一各个层级的财政预算管理,构建足以辐射全国的上下级预算管理的衔接体系,实现财政预算数据的逐级汇总编制,该体系能够以动态反馈的方式助力相关部门了解全国的预算管理情况,能够加强党中央对于国家财政的掌握,提高决策质量。第二,部门预算一体化。各个部门隶属的单位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将收入归纳到本部门或单位的整体预算中,从而实现预算管理的统一。各个部门可以利用统筹规划的方式来完成针对非财政拨款的使用,从而保证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资金、资产的配置。第三,预算过程一体化。在预算管理期间,需要对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进行整合,通过利用控制和反馈制度完成对财政预算的管理,推动预算管理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效融合,形成全流程的闭环管理。第四,项目生命周期一体化。预算管理的核心是预算项目,结合预算项目库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够使各种年度预算完成高质量衔接,帮助部门完成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内资金预算的统筹与规划,保证预算的平衡性。第五,预算数据一体化。在实现一体化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部门、单位的预算管理当作工作的重心,保证财政部门能够与主管部门实现数据信息的全面共享,集中完成会计核算以及资产等预算数据的管理,完成对于预算管理的宏观规划。
预算管理一体化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项目,所以为了发挥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作用,就需要对现存的预算管理方式作出合理调整,保证一体化建设质量。
预算项目是开展预算管理的基础核心,对预算项目开展前期规划、预算编制等能够有效完成项目全生命周期与预算管理之间的合理衔接工作。在此期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将项目库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各类预算的支出往往需要通过预算项目的方式进入项目库,然后根据预算性质与用途对项目进行划分。例如,人员类项目支出便对应着基本支出。各个部门单位在规划预算项目时应适当结合发展规划目标来核定项目的预算质量,在预算编制的影响下还应坚持先目标后预算的编制模式,根据优先等级来完成对资金预算的合理规划[2]。
在预算管理期间,还应该将项目的活动支出细化到各个年度中,通过细致化测算的方式来掌握预算需求,财政部门经过审核之后需要按照年度实际支出来安排每一笔资金预算,保证所有纳入年度预算的资金都属于当年预算。除此之外,在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还应该预算进行细致核算,通过细化至项目的预算确保预算管理得到顺利落实。
预算管理要素就是各级开展预算管理时的基础数据,预算管理中的各个要素会反映预算管理期间涉及的业务主体、业务对象等内容。目前,各个层级开展的预算管理的适用范围往往各不相同,标准很难统一,所以各级预算管理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应该对预算管理要素进行适当整合,保证所有要素的精准性,制定预算管理的标准。在预算管理中,整合管理要素能够带动各类预算管理活动的落实,有利于直接通过生产数据掌握各级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强化对于预算管理的掌控。
在实现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过程中,为了保证预算数据的有效共享,需要对预算管理的衔接制度进行整合,确保预算数据能够快速汇总。在完善衔接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对上下级之间的预算衔接方式作出调整,确保上级财政能够提前传达预算数额,强化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完成对资金预算的合理管控。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对专业支付项目的实时跟踪,在专业支付项目时,下级需要在分解任务的过程中与上级财政进行联系,确保每一笔资金预算都能够在使用期间有清晰的走向,达到资金预算使用流程完全透明化的目的。
在预算管理期间,为了明确政府、部门、单位的预算,需要对政府预算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合理调整。在此期间需要明确资金预算的测算规则以及对于部门、单位测算时所采用的控制规则。从财力角度看,需要对政府的收入预算情况进行针对性测算,并以此为核心完成对本级部门预算规划的制定,最后确定单位的资金预算支出规模。这种预算管理方式会遵循自上而下的规律来保证预算管理的质量。从预算汇总层面看,部门预算是单位通过预算汇总而出的资金管理数据,这也能体现出由下往上的预算汇总方式。在对资金预算进行汇总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各个部门不可代为编制由单位开展的预算项目,必须保证资金预算能够真正落实到具体的预算项目中。
在预算管理期间,预算指标的管理非常关键,预算指标能全面反映出预算的增减、来源等数据,能将预算指标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对预算指标进行完善,能够有效完成资金预算的全流程追踪,帮助财政部门完成对预算分配、执行进度的控制。在完善预算指标时,要将预算指标在各个业务环节中体现,要将预算指标作为预算处理时的资金核算主线,还可结合复式记账完成对预算指标的全流程记录,确保每一项指标的准确性,达到客观反映出预算指标的各项数据信息的目的。另外,还可以通过优化预算执行控制的方式,完成预算管理一体化目标,预算指标在执行期间必须始终按照预算—指标—支出的顺序来保证资金在使用时的合理性。通常情况下,为了实现预算管理期间所有环节的合理衔接,需要在支出和收入预算的使用中严格遵守同增同减的原则,达到高效管理资金预算的目的[3]。
在面对结转结余资金时,应该对其预算管理作出严格地规定,明确财政拨款未及时使用的资金将作为结转资金进行管理的规定,若这部分资金在第二年仍旧没有用完,则要作为结余资金进行集中管控。所以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过程中,应该结合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对结转结余资金进行单独监管,为预算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提高结转结余资金的使用效率。
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预算管理一体化不仅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还能有效提升工作质量。相信如果更多人了解了预算管理一体化的重要性,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就一定会被更好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