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秋艳
社会主义历经从空想到科学的蜕变、再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后,在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与实践下,目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重新焕发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光芒,非一般的优良作风所能实现。百年风雨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离不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作风,而这也恰恰是我们伟大的党不同于世界上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值建党百年之际,从哲学、历史与现实的维度剖析“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作风,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其内在逻辑,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伟大事业。
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新的认识,从相对粗浅的认识到成体系的、完整化的认识,这是一般意义上的认知过程。而作为有意识的人参与其中,这个过程必是复杂的、曲折的。对“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哲学上的再认识,有助于加强个体德行的修养与完善。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有对基本范畴,即认识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其实简单而言,就是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对立统一①王向青,谢红.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形上之维[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认识的至上性,说的是从整个人类发展的历程来讲,认识是绝对的、无限的,要看清事物发展的本质、认识规律。这种认识存在于人类生命的“无限延续”,存在于人类无止境的实践探索活动中。而个体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存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短暂的。此时,人的认识是非至上性的,要受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地域、物质条件等客观因素及个人知识结构、价值取向、人生阅历等主观因素的多重制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是被动的、盲目的,人的认识注定是模糊的。“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住、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永远也不会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这一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犯错误和防止僵化。”②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91.因此,从特定的某一条件下的认识非至上性考验来看,有必要对个体的认识进行充分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此来实现其对客观条件下知识非至上性的突破。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承认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客观世界处于无限变化与永恒发展之中,处在某一历史阶段的个体或群体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实践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此,探索客观对象的本质与规律是实践无止境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总结感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检验一般的感性认识,从而得到相对理性的判断,以此不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也是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必然过程。但是,处在某一历史阶段、特定时间节点中的个体对实践的认知往往是片面的、狭隘的,因为个体不可能穷尽对实践的探索,不可能穷尽对时局完全、绝对的判断。而恰恰因为不同个体认知范围与实践履历的不同,就可以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尽可能让问题充分暴露出来,让解决问题的方案尽可能理性,让个体所进行的实践尽可能符合规律性,增强科学性。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所讲,如果人们希望取得工作上的胜利,也就是说个体想得到自己预想的那个结果,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4.,如若不然,那么个体的活动也必定在实践中失败。
所有的个体都是客观世界中的一员,因为“人的本质就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处在客观世界中的人不仅要认识世界,还要改造世界;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无论在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有一套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即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而驱使个体从工具理性走向价值理性的内驱力,往往是对价值的判断与德行的思考。“人之初”是自然的产物,具有自然的属性,但“人之为人”更在于有一套符合法理道义的行为标准。而这样的标准,是朝着整个世界进步的大方向、大潮流的,因此必然会对某一历史阶段的个体的狭隘、局限的思考作出一定的回击,这是一个不断地否定自己、肯定自己、再否定自己的思维与价值的“革命过程”,是痛苦的,是向内的,却是必要的,是符合历史大势的。只有不断地对个体的价值判断标准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地进行思维方式、方法的革新与完善;也只有无数的个体不断地进行着德行的日臻完善过程,才能更好地走向人类的至善至上。
从以上三个视角对个体或群体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哲学意蕴探究是必要的。从人本位的角度出发,向着人类走上更高境界的未来望去,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个体进步、群体发展乃至人类未来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乃至整个中华民族中有着共产主义伟大信仰与觉悟的优秀、先进分子的集合,在其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更有着理论与现实的必然逻辑。
批评与自我批评初见于中国革命的二三十年代,正式形成于延安时期,在党的七大上写入政治报告与党章,标志着“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在党内普遍形成。我们住的房子需要打扫,如若不,就会灰尘如山难以入住;同样的,我们的脸面也是需要清洗的,如若不,就会灰头土面难以体面。所以,我们的广大干部以及我们的党,也应该经常地“打扫和洗涤”。这便是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对“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作风的肯定。而重新审视“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在中国共产党党内生成的内在逻辑,对党、对党的干部、对党的事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诞生就是为了解救广大的无产阶级,代表的必然是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同时以实现远大的共产主义为自己矢志不渝的目标,诚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言:“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这就决定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有着最强大、最彻底的革命性与战斗性。中国共产党就是其中最有力也最出彩的一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民众的大联合”“拯救四万万同胞于水火”为信念的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始终如一的行动指南,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救国救民、富国富民的道路。这样的政党是纯粹的、纯洁的,是不掺杂任何利益铜臭的,也是最富有革命性与先进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因此从来不怕任何来自人民的批评与革新自我需要的自我批评。毛泽东同志则是一语道破这其中的缘由:“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正因为如此,所以谁向我们提出问题、谁向我们指出缺点,共产党人都不要害怕也没什么好害怕的,因为我们的宗旨、性质都指向人民的福祉。正因为有如此的坦荡与无私,正因为可以与一切虚假的非马克思主义和错误歪曲的理论进行最彻底的决裂,对任何玷污我们党清洁的面貌和侵蚀我们党健全的肌体的任何所谓的“政治灰尘”“政治微生物”进行最无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在艰难复杂的内外环境中完成自己的伟大使命。
毛泽东同志讲:“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③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5.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列宁主义政党的政治文化④黄江军.苏维埃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形成——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中心”[J].苏区研究,2020(2).,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足以说明其产生的必要性。第一,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与“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的。遵义会议期间,针对当时长征途中存在严重的关门主义、机会主义、逃跑主义等错误路线,如果当时党的最高领导人不进行彻底的、严肃的、马克思主义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极有可能发生分裂党、分裂红军、断送中国革命前程等难以想象的危险的局面。与客观的、紧急的、实际的事务密切联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作风,在危急关头扭转了形势,发挥了极端重要的历史作用。第二,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着强烈的“客观存在的需要”。1978年由中央党校首出、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引发全社会的轩然大波。通过在党内广泛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经验、拨乱反正,实现了党和国家的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回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过的艰辛历程,总结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卓越成就,怎么高度地评价当时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之恰到好处、之客观需要都不为过。第三,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能够“为人民群众所掌握”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党干部相继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不仅在党内取得了很大的思想、理论的收获,在群众中也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党以百姓心为心。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的光辉节点,任何否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巨大作用,任何否定党的这一优良作风的形成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在认识上都是愚蠢的,在政治上也都是极易犯错误的。
秉承着在世界上占据道义制高点的共产主义信仰,从历史中走来的中国共产党,也必将在坚定的政治自觉中走向未来。在矢志不渝地追求民族复兴的漫漫征途中,面对世界波谲云诡的复杂形势,多边主义遭受严峻挑战、全球化面临强权政治的挑衅,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两个大局”的科学判断。面对新时代充满更多不确定性的“惊涛骇浪”,要实现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就必须在党内始终如一地贯彻“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作风。
党的十九大鲜明指出,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同时描绘了未来二三十年乃至2050年的远景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为新征程保驾护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着眼于更长一个时间段国家发展的目标作出了战略性的安排。在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远景中,我们党如何更好地保持自身的战斗性,如何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勇往直前是个至关重要的话题。因此,作为增强党的战斗性的重要法宝,“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用和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而且共产党人也必将这样去实践之,因为“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当代有着现实的自觉性。
共产党人要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且能够一次次成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执政党命令式的,而是有着内在的思想、工具、行动支持的政治行为,说到底都是共产党人强烈党性的集中体现。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思想的革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产生决不是无中生有的。任何政党要保持自身的阶级属性,就必然要和周遭进行着一番决裂与斗争。而作为最富有战斗性与纯洁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刀刃指向自己的同志、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同时敢于作出最淋漓尽致的批评,是政党进行自我革命的需要,是保持自身先进性的需要,因为这是思想深处的革命。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工具的使用。共产党人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是盲目的,不是搞政治斗争,不是要“整死”“搞死”,而是“团结—批评—团结”“治病救人”“惩前毖后”“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不同性质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解决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共产党内的矛盾,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去解决”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11.。而以科学理论为重要指导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从来不是盲目的、极端的,而是坚定地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站在党性原则的基础上,而不是“站在‘左’的立场上”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7.。因此,共产党人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锐利的武器,是有科学理论指导的有效工具。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行动的检验。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否有效、是否认真,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党性是否坚定的试金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八项规定到厉行节俭反对浪费,从高层的“打虎”到基层的“拍蝇”,从海外的“猎狐”到国内全方位的扫黑除恶,等等,每一个党员都向自己的行为作出深刻的检视,这样的政治体检是深刻的。从革命年代“怕不怕死”的生命考验到和平时期“四大风险”的严峻形势,每一个共产党员只有通过深刻的、彻底的X光“扫描”“透视”自己灵魂深处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共产党人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有着深刻的文化传统渊源。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绝不是单纯的地域、国界等所限,而是深藏于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历经王朝更迭的中国人在一次次的深深自省中就明白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警戒历朝历代当权者都要注重民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强调要克己修身、“家国天下志”等。古语中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说的也是要承认与包容对方的缺点,然后勇于修正错误,以实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境界。历代先贤达人也都十分注重自省,反思自己。孔子教导“见贤思齐”,看到不好、不对的便要反思自己,与邢晨疏的“见彼贤则思与之齐等,见彼不贤则内自省察得无如彼人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再者,《大学章句》里由“格物”至“致知”,由“正心”至“修身”,由“齐家”至“治国”,最终“明明德”,最起初最根本还是在于自身的修养与提高。文人先达、先贤哲人以及党权执政者无不都在深深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洞悉世界、体察民间、检视自己。5000多年绵延不绝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省观念,是当代人汲取前行力量的不竭动力。这些埋藏在每一位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自省基因也必将推动“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地走深走实。
如何破解“历史周期率”,这大概是每一位在朝当权执政者所绕不开的话题,从夏商周到昌盛的汉唐,再到辉煌一时的明清王朝,历史留给后代太多的思考。近代以来,政权辗转沦丧至国民党政府当权,统统都不走群众路线,而走所谓的名人路线①周一平.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形成、发展的历史贡献[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4).,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仍是社会之常态,最终人民在现实的考验面前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而中国共产党正是20世纪初期所有政党中唯一指出“劳工的世界”“民众的联合”,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政党,赢民先以民为先。致力于千秋伟业之历史功绩的中国共产党在进京赶考之初就发出“决不当李自成”的誓言。因此,百年来,我们走过的路虽艰难且曲折,但辉煌与成就却是任何人、任何政党、任何国家都不能否定的。然而,作为世界上鲜有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且社会主义政党治理下的文明型国家,中国的未来光辉且坎坷,中国共产党遭受的挑战注定是前所未有的。好在,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历史是最好的见证者,而这历史又是由伟大的人民书写的。一直都强调“做好自己的事”的中国共产党人必将在复杂的形势面前谦虚谨慎披荆斩棘而一往无前。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理念,更是行动。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坦荡无私、一心为公的中国共产党人必将再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以更加坚定的意志、更加纯粹的行动向党和人民作出更为出彩的历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