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翠
(上饶创新发展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江西 上饶 334000)
国有资产按经济性质不同可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和资源型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管理是指对所有权属于国家的以上各类资产所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包括资产的使用、运营获得收益、资产的处置等活动,目的是通过对资产的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维持良性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它是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多年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也逐渐摸索形成了一套较为全面的国有资产管理理论。但是在国有资产管理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理论与实践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要想改善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问题,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需要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设立专业、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来履行资产管理职责,以此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行为;设立国有资产监督部门,监督资产管理部门履职过程,督促资产管理工作有序运行,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基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国有企业的发展影响着国家的整体发展。国企要发展,需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改革,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前提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结合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经过不断的摸索,也制定了相对规范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但是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种种问题。为了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国有企业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和创新更加多元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将自身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合理配置,实现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此外,还需要建立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过程的监管。
国有企业在管理模式上,存在着行政化的痕迹,有些重大决策根据上级政府管理部门的行政指令、会议纪要等作为执行的依据,企业缺少自主、市场化的考量。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规范不够、权力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这就加大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加强资产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国有企业资产的流失,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就需要企业对所有权属于企业的所有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实现管理的全覆盖,不留管理空白点;基于资产管理全覆盖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制约,有效降低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从制度上完善,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国有资产监督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在对国有资产进行全方位监管下,进一步明确国有资产的监管重点范围,优化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以达到减少国有资产损失的风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为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资产规模日趋庞大,这也使得资产管理在国有企业工作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对国企来说,资产管理的水平影响着整个企业的运营。国企组织机构呈现多层级化,且国有资产没有进行统一归口管理,存在各层级公司各自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分散的国有资产难以合理利用,这就要求国企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可以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将分散的国有资产归口统一管理,重新整合资源后再优化配置,使国有资产的规模效应发挥出来。在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大前提下,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益,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国有企业的股东一般为政府部门或政府授权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政府履行出资人的出资义务。现行的国企资产管理中依然存在着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问题,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没有理顺。政府过多地承担了不该管的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能,造成国企的多头管理。政府各部门可以以出资人的身份向国企发出行政指令,国企要服从多个政府部门指令,如多个指令都站在各自的立场,存在互相违背的情况,这样不利于国有资产的综合利用,无法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多头干预企业经营管理,经营权与所有权没有完全分离,政府与企业之间关系的权责不明确,导致国有企业面临“自主经营”与“行政干预”的双重压力,既想自主地根据市场化运作应对市场竞争,又要服从政府经营主导的约束。由此形成的干预,该放的没有放开,该管的没有管起来,企业自主经营的能力受到束缚,导致国有资产运营效率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资产管理制度也不能一成不变,应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不断地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但是不同的企业管理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内部各部门对资产管理权限混乱、权责不清或者资产管理未能做到全覆盖,出现管理空白区。比如资产管理侧重于对有形资产的管理,忽略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资产管理局限于实物管理和账务处理,忽略对资产的运营管理,造成资产闲置,引起资源浪费。
在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之外,不能缺少有力的监督。监督一般有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外部监督主要指上级资产主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师事务所等第三方中介机构,内部监督指企业监事会等机构。但是外部监督的一些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而内部监督机构,较少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具体实施工作的参与度不够,监督力度有限。监督停留在事后监督居多,事前和事中监督较少的阶段,事前预防性的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监管之外,国有资产监督不利的问责机制不够完善,惩罚力度达不到震慑的作用。
财务核算不到位,使财务数据与资产实际情况不一致,主要体现在:第一,财务管理理念不够新,对资产的财务核算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数量、金额等要素的记录上,对资产的实际价值关注较少,对实际价值缺少相应的价值评估制度。由于市场情况变化和各种因素的影响,资产价值变动没有及时提取相应的减值准备并进行账务处理,使得资产会计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之间严重脱节;第二,对现有资产的管理缺乏严谨的盘点制度,或者虽然有盘点制度但制度执行不到位,对资产盘点时没有统一的计划和安排,各使用部门各自进行盘点和处理;盘点结果显示账实不相符的,对盘盈盘亏结果没有复查和查明原因就随意调整或进行账务处理,造成账面价值和实际情况脱节;第三,在实际过程中,各部门对于资产的管理缺乏有效的衔接和积极的沟通,使用部门之间设备调转时,管理部门未将资产变动情况记录在册或记录后不能及时将变动情况及资料及时传递给财务部门,未能及时入账,导致实物与账务不符。
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是资产管理的基础,要想提高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第一,企业管理层要有资产管理意识,能充分认识到资产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第二,需要高素质的资产管理从业人员,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资产管理效果。由于企业现有人员不够专业,缺乏对资产管理理论知识的全面学习,企业也没有针对性地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业务培训,导致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不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导致企业资产管理水平较低。比如,有些企业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一般由办公室或者行政部门兼任资产管理工作,缺乏独立性和专业性;如对资产的采购没有统一规划,急用的时候临时采购,预留采购价格商谈的时间很少,导致采购成本增加;资产采购没有归口部门,各部门都有采购权限,容易出现重复采购,造成资产的闲置。由于缺乏专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在对企业资产进行管理时,往往只注重实务资产的管理,忽视了人才、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往往重视对传统资产的管理,忽略了新型资产的管理,如客户资源、渠道资源等资产的管理。
要想改变国企运行模式“行政化”的现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必须坚持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原则。这样国有企业可以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二是推进企业体制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等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改变国有企业的管理运行结构模式,使企业资产管理更加灵活,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本企业发展的方式,如可以采取混合所有制经营、市场化营运等方式,分析利弊,结合国企自身的资本优势、资源优势等去创造价值,不断提升企业资产管理的能力,确保保值增值。三是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全覆盖,确保资产管理无死角。
按照国企改革的进程,未来多元化发展是必然趋势。为了让国有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坚持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混合制改革过程中可以公开的信息予以公开;对于国有企业的资产的处置,必须按照流程进行有效的资产评估,将评估结果报国资办审核或备案后予以采用,确保资产的完整性;想要落实混合所有制,还需要从企业本身出发,具体分析,明确企业是否需要混合所有制改革,实际中如何操作才能顺利完成混改。在改制过程中,要确保国有资本的占比,实现放权的同时,实现非国有资本和国有资本的融合。
强化国有资产管理,除了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之外,还需加强对资产管理的内外部监督,创新监督手段,按照事前完善制度、事中加强管控过程、事后强化问责的思路,加大监督的力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第一,从外部监督来看,可以通过资产评估机构和注册会计师等第三方中介机构对资产管理过程进行审计等来监督,发挥中介机构独立公允的第三方的作用。也要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对国有企业管理层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力度,坚持离任必须审计,并不断完善任中审计,对经营的全阶段实现监督,完善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的机制。建立日常审计制度,尤其是针对重大事项,提前确定风险点,加强风险点监控,如对国有企业重大财务异常、重大资产损失及风险隐患等开展专项审计,对重大投资项目开展跟踪审计,实时跟踪项目情况。第二,从内部监督来看,可以成立独立的资产监管部门,招聘有资产管理经验的人才,对企业的资产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建立监管清单,提高监管效率,以此促进资产管理部门不断优化管理手段,提高资产管理水平,提高资产管理收益。第三,要利用公众监督的强大基础,对于不涉密的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和处置等信息对外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第四,完善国有资产交易管理制度,为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提供制度支持,保证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合法、合理。
资产管理涉及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等多个部门,要提高资产管理水平,首先,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业务衔接,比如使用部门之间资产调拨时,应及时通知管理部门,管理部门将资产调拨记录在册后应及时将变动情况及资料传递给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应及时入账,确保实物与账务相符。其次,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影响着资产管理的效力。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在此基础上完善资产价值的评估机制,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对资产价值进行定期评估,财务人员利用职业判断衡量资产价值计量方法的适当性,及时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确保资产账面价值能真实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进一步改善账面与实际价值严重脱节的情况。最后,财务部门可以改变坐在办公室等资料上门的状态,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主动与资产管理部门沟通协调,组成联合盘点小组,采取定期盘点与不定期抽查的方式,主动摸清资产情况。
要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必须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首先,要提升全员资产管理意识,让企业所有人,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清晰认识到资产管理是所有人的责任,发扬主人公意识,促使各部门积极配合资产管理工作,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其次,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企业应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管理岗位职责进行明确,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执业能力。一是在招聘时,设置招聘条件,从优录取具有专业任职资格的资产管理人才;二是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专业知识的培训;也可以组织资产管理人员外出学习,与同行业的企业进行业务交流,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推动企业整体资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最后,要建立考核和奖惩制度,将资产管理工作与工资薪金挂钩,对资产管理的各个业务环节进行绩效考核,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到资产管理工作中来,推动企业的资产管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处于市场重要地位,且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大,如何有效地进行资产管理,改变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政府行政化色彩过重、财务核算与资产实际情况脱节以及管理从业人员专业性不强等问题是国企需要关注的重点,针对以上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来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提高盈利能力,提升国有企业竞争能力是国有企业未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