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蓉蓉
(南通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006)
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营改增,将以往造成增值税纳税链条中断裂的环节全部纳入进来,实现了增值税对货物、服务的全范围覆盖,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链被打通,基本上实现了各环节都能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重复征税的现象不复存在。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链条的打通,增强了各环节的进项抵扣能力,税制结构得到优化,实现了消费性增值税制度,促进了社会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有力地支持了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配套体系进一步完善。此外,允许将新增不动产纳入抵扣的范围,加大了企业减轻税负力度,促进企业扩大投资,企业经营活力得到增强。营改增不仅仅是由一个税种转换为另一个税种,同时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税负与净利润的增减变化、组织架构的重设、供应商的重新选择、税务风险管控体系的优化等一系列的影响。建筑业因其特有的管理层级复杂、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资质共享与挂靠等行业特点,在营改增后都给企业带来了财务风险。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降低企业的风险,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建筑施工企业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面临的不同财务风险,制定不同的抗风险策略,建立和完善监管制度,有效防范各种财务风险,保障施工企业持续稳健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因其自身行业的特殊性,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各种难以预料和控制的风险因素,施工地点、人员的流动性十分杰出,项目投资规模大、施工生产周期较长,施工场所通常是在露天、高空,等等,企业为了降低风险,常常是加大投入、高负债经营,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且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只有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才能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才能为企业创造安全的生产经营环境,它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起到了监督保证的作用。
当下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来愈白热化,建筑施工企业数量猛增,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企业要发展,就要去开发市场,占领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一旦进入市场,如果缺乏市场风险意识,不能及时掌握市场的瞬息万变,必然会增加财务风险,这就要求企业时刻注意对市场进行评估分析,识别风险发生原因和判定风险级别,用先进的风险防范手段,有针对性的实施风险应对措施。这是当前施工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经济稳步发展的前提。
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与单位的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员工都有广泛的联系,抓住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就是抓住了企业的工作重心。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决策是否得当,经济运行是否合理,都可以迅速地在单位的财务指标中得到反映。新时代的财务工作者要增强风险忧患意识和风险防范观念,善于捕捉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强化风险分析与预测,有预见的采取各种防范措施,防范和化解一切风险挑战,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才能促使财务管理在企业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建筑业的“营改增”是将建筑施工企业由原先缴纳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因增值税的管理和核算相比营业税要复杂得多,纳税人如果不全面了解增值税,很容易出现税务风险。“营改增”后,由于建筑施工项目一般工期比较长,流动性大、施工区域广泛,建筑用材料品种丰富等特点,而且有不少建筑材料是就地取材,某些环节还存在区域垄断状况,材料供应商很多是个体户、小规模,开不出可以抵扣的专票,甚至都无法给出合法有效的票据,面对“抵扣”税款的巨大诱惑,施工企业很可能会出现虚开、代开、买票等利用发票套现的行为,增值税发票的违法骗税风险加大。与此同时,需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培训,就接收的增值税专票真伪进行仔细鉴别,避免出现接受虚开、假票等现象,在对发票票面的检查实际过程中还需充分注意对发票各要素的审核,防止企业因发票票面不合格导致不能抵扣,企业多交增值税而遭受经济方面的损失。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区域广泛的行业特性,施工企业的项目负责人欠缺对增值税的认知,往往存在项目之间互拨的情况,也存在简易计税项目和一般计税项目之间互拨的情况,在“营改增”后,增值税是否认定为视同销售?进项税额是否要转出?这些行为都存在着税务风险。税务风险广泛存在于企业经营的各环节之中,为有效防范企业税务风险,严格遵循税法规定,还要多了解税收优惠政策,做好税务管控是关键手段之一。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社会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建筑业投资规模在不断扩大,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问题已成为施工企业关注的焦点,关系到企业的运营稳定性和项目的投标策划。建筑施工企业行业特殊,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因此,资金的有效管理关系到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在实际施工中存在着下列情况:合同约定收款节点已到,在营改增实施后,根据增值税销项确认原则必须确认销项税额,发包人拖欠施工企业工程款,施工企业实际未收款,增值税的缴纳增大了企业资金的流出。再比如,现阶段实际工作中还出现建设方大量使用商业承兑汇票支付工程款,而国家票据法规对商业汇票的规定不健全,内控制度不严密,出现银行对企业审批不严格,企业提供重复担保、担保流于形式等等原因,导致商业承兑汇票风险得不到有效防控,最后出现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无法兑现的现象,施工企业出现了严重的资金流动困难,使企业无法正常运转,影响了企业声誉和市场竞争力。加之为保护农民工的权益,又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更加剧了施工单位的资金流转困难,施工单位举步维艰。资金管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重点监管对象。
由于建筑行业的竞争压力较大,绝大部分的项目采取低价中标的政策,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能够中标不得不一味压低自身利润和成本,低价投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旦受供求、环境、政策等原因影响,投标的价格与实际市场价格相差比较大的情况下,原先预估的成本无法保证建筑项目的完成,项目难以赚取到相应的利润。实施营改增后,改变了发票的类型,纳税计算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取得什么种类的发票,进项税额能否够扣除,所进行的抵扣操作是否需要相关凭证支撑,以及抵扣后企业成本是否能够得到有效降低,都是企业应该重点关注的成本核算风险。另外,施工企业的项目负责人在与供应商、分包商洽谈业务的时候思维还停留在营业税的时代,不知道在采购总价相同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争取更多的进项税额,不懂增值税的进项税率也能对成本产生影响。就发票而言,如果企业存在买票、接受虚开等一系列问题,通不过税务稽查也是工程施工企业在营改增后所面临的成本核算风险之一。
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建筑施工企业长期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多数管理者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企业风险防控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采用现有的财务人员作为风险防控人员,但营改增后,财务工作量剧增,财务人员疲于应对税务改革及日常工作,难以兼顾到位,无法真正实施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施工企业应通过微博、微信、OA工作平台等,对分散在外的施工人员加强内部风险预防宣传,使得企业全员参与到风险管理当中。企业的管理人员要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将以往财务方面的传统观念转变过来,认真学习“营改增”后有关财务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提高财务管理能力,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设置专门的税务会计岗位,从多个角度全面提高企业会计风险防范能力,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还应定期开展财务工作报告,认真听取财务管理工作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给予指导。要关注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程度,综合考察选拔一些高素质的人员担任相应职务,确保一些复杂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能够及时完成,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财务风险相关知识的培训活动,提升业务能力。
“营改增”之后,施工企业由原来的单一税率的营业税改成多种税率的增值税,会计核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原先营业税计提、缴纳的会计核算变为通过销项、进项抵扣、进项转出等计算缴纳的核算模式,税金核算要复杂得多,核算也更加明细化。核算的变化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会计核算水平,要求财务人员严格按照法规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确保税额准确,要求财务人员更注重财务管理工作,加强税收筹划,加强对票务的管理,加强对企业资产的管理、对资金的管理等。未来的财务是从核算型财务转型为管理型财务,会计人员要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要规划好“营改增”时代的学习新方向,加强培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转型管理会计。
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还处于简单粗放型,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预警的重要性。在风险防控过程中,相关流程流于形式,滞后的风险防控机制,不能及时有效识别财务风险,企业接收不到风险警示,一旦发生财务风险,必定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要想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效率,首先,应建立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状况,选取适合本行业特点的变现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做标准值,用企业当期的财务数据和标准数据做比较,计算指标实际值和标准值之间的差额,来识别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并依据计算结果诊断财务风险级别,及时编制风险预警报告,提交给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委员会,提高风险应对的及时性。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应对机制,企业应成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根据财务风险预警报告制定风险应对方案,并确认责任人,将方案和相关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个人,保证风险应对的有效性。其次,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这是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保障。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营改增后的相关政策法规,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相互牵制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严格的审批制度,对企业员工进行有效约束。最后,企业应该聘请专业人员组成监督小组,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严格把关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密切监控风险处理方案的实施过程,督促企业将财务风险应对措施发挥出最大最有效的作用。
税收筹划是企业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为达到少缴税或暂时不交税为目的,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或者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提前做出安排的一系列谋划活动。“营改增”以后,将税金从收入、成本中剥离,核算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收入与成本,从材料购进开始一直到变成成品售出,每一环节都是成本和利润的博弈,增值税在其中是至关重要的棋子,这就要求企业提前做好税务筹划。施工企业应以营改增相关规定为依据,对自身的纳税筹划进行审视,在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下,选择最符合自身成本和业务实际情况的纳税筹划和纳税时间,对税收政策合法运用,灵活掌握纳税时间,及时缴纳税金。纳税筹划应贯穿企业投资、融资、经营、分配等经营全过程。在企业增值税筹划过程中,应树立起高度的风险意识,始终坚持合法原则,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强化增值税的税收筹划,充分解读税法和税收政策,增加进项税额,降低企业在税务方面的负担,尽量避免税务筹划风险的发生,提升企业盈利空间。
近年来,施工垫资和支付工程履约保证金,作为一种常用手段成为签订工程合同和评估施工企业实力的重要条件,建筑施工企业要承担垫资带来的资金成本。在施工过程中,受外部市场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意料之外但又不得不支出的费用加大了项目的实际支出,增加了项目资金使用压力。所以如何管好、用好企业资金,对企业资金进行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减少资金沉淀,有效盘活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绩效,是我们财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应重视资金预算管理工作,应充分考虑到行业特殊性,采取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编制现金预算表,并严格按照经过审批的现金预算表,组织实施本期现金流入、本期支出项目。建筑施工企业为规避资金分散问题的不利影响,利用不同项目之间资金使用时间差异,项目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将资金由公司统筹管理,制定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审批手续,以便将资金的效益充分发挥出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对企业资金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与控制,无疑有利于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和获利能力,降低财务风险的出现概率。
全面实施“营改增”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阶段,既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给企业带来了财务风险。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加大风险防范力度,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的风险问题,促进施工企业的稳定发展。随着“营改增”的成熟和完善,施工企业可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