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玉龙
毛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是中华文明悠久灿烂的重要象征。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电脑逐渐深入我们的生活,但是发达的电脑能够取代日常写字,却永远也无法取代书法,书法作为一门艺术,被许多人喜爱,它是不会消失的,所以毛笔在中国仍保有较大的用武之地。浙江湖州的湖笔在使用中被广泛熟知并得到认可,成为文房四宝之一,被誉为“笔中之冠”,2006年,湖笔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现有的制作技术中,传统毛笔的笔杆尺寸较长,占用很大空间,非常多的毛笔在出厂时并不会专门配备笔帽而需要消费者去额外购买,另外现有的笔帽大多为传统的透明塑料笔帽,较轻较长,很容易造成遗失,给很多消费者带来携带上的不便,同时透明塑料的笔套会将笔头的水分锁住,不易快速地蒸发,使得笔头容易霉变而造成损坏。
为了改善这个问题,现在提供了一种套管式毛笔的制作方法,改变了传统毛笔要单独为毛笔配置笔帽并且容易遗失的不足,这种新式套管毛笔的笔杆部分小巧纤细,配置的笔套为两端开口的圆管,该笔套既可以包裹住笔杆保护笔头达到笔帽的作用,又可以套接使笔杆的长度增长,毛笔整体较为短小,所以携带方便不受地域的限制,并且所提供的毛笔的笔套为两端开口且内径逐渐增大的圆管,笔套内径最大的一端与笔头之间的间距为笔头快速蒸发水分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使笔头不易霉变从而损坏。
套管式毛笔的结构包括笔杆、笔头、笔套和防滑环,笔杆的一端固定有笔头,笔杆外部插套有笔套,笔套可以作为笔杆的增长杆,而防滑环固定笔杆插套的位置。
一种套管式毛笔制作方法的具体研究如下:
笔头的材质可以按照需求和毛笔的用途选择动物毛,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动物毛有羊毛、兔毛、狼毫等等。
笔杆的一端固定有笔头,笔杆固定有笔头的一端为A端,笔杆的另一端为B端,笔杆的A端自笔杆B端的外径逐渐缩小,笔杆的外部插套有笔套,笔套为两端开口且内径逐渐增大的圆管,笔套内径小的一端为C端,其内径大的一端为D端,笔杆的A端位于笔套D端的内部且不外露,且笔杆的B端露出于笔套的C端外。
制作通孔,在笔套C端内设计成型有与笔杆相互配合的通孔,通孔的长度保持为5-15mm,该长度使得笔杆在笔套C端内得到固定,不会摇晃。
制作凹槽,在通孔内侧壁上开出大小合适的凹槽,并在凹槽内嵌入防滑环,防滑环可以固定笔杆插套于笔套内部的位置,且能够有效保护笔杆在笔套内滑动时无损伤。
笔杆的B端端面与笔套C端端面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笔头的长度+7~15mm,该长度的作用为按下笔杆的B端与笔套的C端端面齐平时,使得手指在夹取笔杆的A端时不会触碰到笔头而使得手指变脏。
笔套的D端端部内径大于笔杆的B端端部的外径,内径差值至少为2mm,内径差值的设定有利于笔头在笔套内得到足够的空间,这利于水分的快速蒸发,不易使笔头霉变损坏。
在使用状态下,笔杆的B端还可以反向插套在笔套的C端内,反向插套于笔套内使得笔杆的长度得到增加,明显提高握笔的舒适度。
笔杆的长度可以为常规毛笔的三分之一,使用状态下的已经插套后的笔杆和笔套的总长度可以为常规毛笔长度的二分之一,解决了占地空间大的问题。
这样,一支套管式毛笔就制作完成了。
该种套管式毛笔在使用时也是非常简单方便的,稍作研究即可上手。
这种套管式毛笔在收纳状态下,使用者只要握住笔套,手指按住笔杆的B端端面向下用力,直至B端与笔套的C端端面齐平无法下按,同时使得笔杆的A端露出于笔套的D端端部7~15mm,手指拔出笔杆的A端露出的部位,笔头蘸上墨汁即可开始书写。
在使用状态下,如使用者认为笔杆的长度太短,无法很好地握住笔杆,可以将笔杆的B端反向插入笔套的C端内,这样就能够完成笔桿长度的进一步加长,此时笔头蘸上墨汁即可正常进行书写。
这种套管式毛笔还可以进行状态的转换,如果使用者想在使用状态下转成收纳状态,就可以将笔杆的B端插套在笔套的C端内,并且使笔头完全位于笔套的D端内不外露,这样就完成了快速的收纳。
进行创新后的套管式毛笔有效地避开了传统毛笔的笔帽需要单独购买并且容易遗失的不足,并且更好地保护了笔头,明显延长了笔头的使用寿命,无论在便携性上还是性价比上都优于现有的传统毛笔。
毛笔作为传统的行业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时代是在发展和进步的,人民的需求随之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传统的东西就需要我们顺应时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撇除已知的不足,将新的思维注入毛笔的制作中,可以让毛笔行业一直充满生机,持续发展,并且得到更多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