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推动江苏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列

2021-11-24 10:30胥爱贵江苏省农村经济学会会长
江苏农村经济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三农现代化农业

胥爱贵/江苏省农村经济学会会长

江苏省农村经济学会1979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42年,见证和推动了江苏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实行到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从新农村建设到建设美丽乡村,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紧跟改革开放汹涌澎湃的潮流,伴随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目睹农村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路走来,学会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会宗旨,为党委政府三农工作建言献策,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助威加油,切实履行了学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作为党领导下的社团组织,必须以党的初心使命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保持思想上、行动上的完全一致,始终坚持为广大农民服务、为乡村振兴服务。

2021年全党全国兴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这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关键是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强大真理力量,准确理解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们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列的目标,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展现作为,切实加强对事关江苏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些重点问题的研究,把学会建设成为“三农工作者之家”。

立足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弄清三农工作的历史方位

做好学会工作,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政治方向,切准时代脉搏,深刻认识和理解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从全局上把握“两个百年”交汇期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从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四个时期深情回顾了我们党一百年走过的光辉历程,以“三个深刻改变”凝练概括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深远影响,用“四个伟大成就”系统总结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的卓越功勋,高度评价了我们党百年奋斗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精辟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全面总结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体现了深远的战略思维、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是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的政治宣言。从全局上把握“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期,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增强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以不怕难、不懈怠的奋斗姿态,在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创造新的业绩。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底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三农发展大局上把握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做好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强调,经过几十年特别是近8年努力,我们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创造的人间奇迹。现在,我们的使命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出发,深刻阐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为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决稳住农业基本盘,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到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从江苏三农工作实际上把握“走在前列”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一直寄予厚望,先后多次视察江苏并作出重要指示。2014年12月,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五个迈上新台阶”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2017年12月,总书记在江苏徐州视察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面貌”;2020年11月,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提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的重大使命,要求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推动共同富裕,为江苏三农工作把航定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要准确把握江苏三农发展新的时代特征,自觉地把三农工作放到现代化全局中去考量,把推动江苏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列的要求落实到行动上举措上,体现到工作谋划、具体部署、深化改革、财力安排、要素配置等方方面面;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整体推进,既要做到速度进度上率先,又要做到质量水平上领先,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形态、科技支撑、制度保障等方面作出示范,切实担当起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列的历史责任。

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把握为三农服务的工作重点

省农经学会作为江苏三农领域有影响的重要社团组织,是三农工作者开展理论研究、参与学术交流、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阵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三农工作重点,聚焦农村改革发展难点,关注农村基层热点,才能使每个会员都成为服务三农的行家里手,不断提高服务的精准性和工作效率。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江苏人多地少压力大,要紧紧扭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快实施现代种业创新工程,推进千亿级现代种业产业建设,抓好“打牢基础、创新技术、培育主体”三个关键,做好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和保护,打好种业翻身仗。坚持稳数量与提质量并重,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节水灌溉,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高度重视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增。稳定生猪、水产、畜禽、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有效供给,实现总量达标、品种多样、质量过硬。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深入贯彻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重要部署,把乡村建设行动落实到重大工程项目上,体现到真金白银支持上,力争“十四五”时期能见到明显成效。着力加强规划指导,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做到硬件和软件一起抓,面子和里子一起修。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村庄道路畅通、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农村电网结构优化、农村物流设施、农村5G设施建设等重点,加快建设进度,提升建设质量,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更加方便、更加美好。着力加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优化山水、田园、村落等空间要素,彰显江苏新“鱼米之乡”的特色风貌。着力加强农房改造建设,高质量完成苏北农房三年改造任务,积极推动和支持苏南、苏中农房改善。着力加强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要按照国家“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要求,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重大工程。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不断提升农村垃圾清运、生活污水处理、黑臭水体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能力。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提升精准性、科学性,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开展千村万户百企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提高农业投入品使用效率。建立完善农膜、农药、肥料包装物收集处理机制,切实防止白色污染。指导规模养殖场实行生态健康养殖,推进渔业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减少生态环境承载负荷。

提升农村治理水平。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推进。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深入推广“马庄经验”,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坚持强化管理与自我提升相结合,不断创新乡村治理机制,有序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持续开展农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坚持运用系统思维研究农村治理,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推进。坚持大数据在乡村治理中的运用,推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模式,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坚持“内培”与“外引”并重,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人才。推进农民合作社“双建双创”行动,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高素质农民职业证书制度建设,广泛开展农民科学素质培训,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建立完善吸引各类人才返乡下乡的政策支持体系,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充分激发人才在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江苏城乡发展相对比较协调,最有基础、最有条件在城乡融合发展上率先突破、走在前列。尤其是苏南的一些地方城乡已经融为一体,城乡格局、村落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产业功能更加多元。各地要结合实际,遵循规律,率先走出一条富有江苏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加大规划建设和保护力度,既保留农村的田园特色,又使其有机融入城市、共享城市文明,推动农村成为城市功能的一部分,让市民拥有“诗意田园”。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设计,深入推进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激励引导城市工商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上山下乡”,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乡村生活数字化,促进城乡融合向纵深发展。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新发展阶段深化农村改革有许多新特征、新任务,我们要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求是精神,风险共担、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尊重民意、以人为本的民主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确保农村改革扎实稳步推进。抓住土地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和国家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积极探索“三权分置”的具体路径和办法,力争取得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加快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积极拓展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全面推广农村产权线上交易,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开发一批能满足乡村振兴需求的信贷、保险、担保等服务新产品。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是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的标志性任务。在中央确定的衔接过渡期内,要保持重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加快构建低收入人口增收和经济薄弱村发展长效机制。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建立多部门共享的数据库,对有劳动能力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实行分层分类帮促。对经济薄弱村继续采取派驻工作队、选派第一书记、城乡结对、企村结对等帮促措施,培育特色产业,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注重参照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做法,政策支持更加向农村、基层、相对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法贯彻实施和宣传普及,营造依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良好氛围。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要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和江苏实施办法,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体系,形成切实管用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扶持、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必须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切实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明确做好学会工作的任务要求

省农经学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优良传统,坚持民主办会原则,发扬学术民主,开展学术交流和自由讨论;倡导“创新、求实、协作”精神,团结组织全省农村经济工作者,发展农村经济科学、繁荣农村经济和推动乡村振兴,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着力为党委政府三农工作建言献策。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提供智力支撑是学会的主要职能。如何调查?要坚持正确方法,立足农村实际,深入基层群众,聚焦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确定具有价值的选题。放低身段,沉下心来开展调查,不搞大哄大嗡,不能走马观花。灵活运用多种调查方法,真正摸到真情况,听到真心话。如何研究?要对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综合思考、系统研究,找出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抓准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调查是基础,研究才是关键。要举一反三,反复思考、反复研究,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和能力。如何表达?研究的结果要输出,就要写成一定格式的文稿,观点正确、逻辑清晰、文从字顺,使人读后有所悟、有所得。

经常开展学术交流,着力激发全体会员的内在潜能。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关心好培养好使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为三农发展服务。努力把学会人才充分凝聚起来、利用起来,调动全体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自办、联办、承办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举办一些理论探索和学术交流的沙龙活动,为三农工作者提供交流信息、活跃思维、开阔视野、接触新知的机会。围绕不同时期农业农村的热点难点,定期举行学术报告会、专题研讨会等,汇聚三农研究领域专家的智慧,形成更多有价值的学术交流成果。

重点加强特色智库建设,着力提升办会水平。新型智库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省农经学会应努力建设成为全省三农工作的特色智库,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重点任务,以政策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为江苏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列提供智力支撑。学会会员多数是三农系统的实际工作者,大家对农业农村有深厚的感情、丰富的积累、创新的潜力。要把服务农民、服务基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群众冷暖、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按照省委提出的“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要求,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在泥水里、汗水里研究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课题,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切实办好学会刊物,着力守牢和拓展三农舆论阵地。《江苏农村经济》是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农经类期刊之一,也是江苏农业农经系统最具权威的工作指导性刊物。要坚持指导性、政策性、权威性,立足“聚焦农村改革、透视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富裕”的办刊宗旨,加强编辑策划,注重新媒体应用,深入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宣传农业农村方面的最新理论成果,宣传省内外农村改革发展的创新举措。□

猜你喜欢
三农现代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