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伟红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辽宁辽阳 111000
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教学创新能力调研表明高职教师的创新能力尚存在着诸多短板。着眼于教师个性品质、知识结构与能力素养、教学创新思维与意识、创新实践与成果等维度,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重视校企“双元”育师,组建结构化教师创新团队,强化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从而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导致教师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学校层面,高职院校对教师考核多采用传统方式,要求教师走学术化道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多在课堂教学、课程建设、课题研究、科技成果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考核,没有把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纳入考核范畴。高职院校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与培养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一般只注重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入职前的培养,忽视连贯长效的入职后的提高培养,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缺乏系统性。这就导致很多教师紧跟考核指挥棒,将主要精力放在理论教学及学术研究上,而对实践教学不以为然,对实践技能的提高培养视如敝屣。二是很多教师忙于教学任务,无暇认真学习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指示精神,对职业教育的内涵、任务及发展目标和要求没有深入学习和体会,对实践教育的内涵、标准和要求没有厘清,片面地认为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专业实践技能可以在工作中学习培养,无视实践教学的感知作用,忽视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对待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及效果评估,没有严格把握、慎重对待。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是校内专任教师多、外聘企业教师少。聘用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虽然很多学校都建立了企业兼职教师库,但是教师库中能切实承担教学任务,深度参与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的教师不多,选聘难度大。究其原因:一是兼职教师作为企业员工,其兼职行为受到企业管理的约束,如果校企双方未达成良好的合作协议,企业员工很难在企业内对学生进行深度实践教学,工作日也很难离开企业来为学校工作,而利用晚上或休息日来校兼课则可能与教学日程安排相冲突;二是学校能为企业兼职教师提供的薪资待遇有限,缺乏吸引力。
加强校企合作,优化“双师”结构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关键路径。为了充分整合校企育人的资源、稳定兼职教师队伍、发挥团队创新的示范引领作用,就要在校企合作机制上有所创新。一方面,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利用校企共建的产业学院、教师流动中心、大师工作室等形式,帮助企业攻克生产、管理方面的难题,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根据行业和企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团队内专、兼职教师通过人员互聘、研究合作,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方面协同创新,从而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毕业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只有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保持合作的动力、共享合作的成果,实现校企双方共赢,才能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增强队伍稳定性和凝聚力[2]。
首先,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教师在高职教育活动中的中心地位,通过政府整体战略规划和配套政策对高职教师教学创新进行宏观引领。一是建立多样化的政策扶持体系,在政策、资金以及制度建设上给予教学创新全方位的支持与扶持;二是加强教学创新理论与经验交流,通过组织广大高职教师参加教学创新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和调研活动,分享、总结、推广先进的教学创新经验。其次,积极发挥院校推动作用。二是改善教师工作条件,提高教师工作待遇,这是激发教师创新教学的物质基础。设立以教学绩效为导向的考核分配机制,体现多教多得,优绩优酬,激励教师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上,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三是优化教学管理制度,强化学生实践实训能力,使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知识分享能力成为教师教学创新的源泉。同时,赋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自由权,通过开设教学实验班、设立创新实践基地、增加教师培训交流机会等方式为教师营造宽松、自由的创新环境,促进校内外相同学科与交叉学科的信息交流与共享[3]。
高职院校可实行以成果产出为导向的领军人才培养支持政策,坚持高层次人才培养与高水平成果产出并重,聚焦省级以上重大教学、科研、人才建设项目,采取“项目引领、专家挂帅、骨干支撑、团队合作”模式,以项目为方向组建团队、以团队为依托培育人才,分批遴选一定数量的校级优秀教学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团队、创新创业团队进行重点培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养一批能够引领专业(学科)发展的教学科研领军人才,形成一批整体优势突出的人才团队。一是制订遴选条件,优先选拔具有较好发展基础和较大发展潜力的人才团队。二是出台支持措施,对每个团队给予运行经费资助,优先支持申报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科研课题及人才计划的团队。
实现职业教育从外延式向内涵发展目标,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是重中之重。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更新职业角色、转变教学方法、注重教科研创新,做到教研主体多样化、能力素质复合化、能力认证标准化,增强双师素质与能力,真正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