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龙
莱阳市羊郡渔业技术指导站 山东莱阳 265200
水产养殖面源污染是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之一。当前,治理水产养殖面源污染已成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在建设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背景下,唯有尽快制定有效应对措施,积极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有效防控水产养殖次生污染,才能真正实现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
在水产动物养殖,特别是池塘水产动物养殖中,人工投喂饵料是保证水产品健康生长发育的主要方式,是水产动物获得蛋白质和能量的主要来源。但很多养殖户不能按照水产动物的实际需求科学搭配、合理投喂,很多养殖户为了保证动物能够采食到位过量投喂饵料,过量的饵料不能被利用,沉积在水底异常堆积发酵,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使水体当中的氨氮含量显著超标,水中的溶氧量显著下降,最终影响水产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会造成窒息死亡。有些饲料成分不能被水产动物利用,被排出体外后,会对水体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产动物的排泄物和分泌物还会通过发酵转化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影响动物机体免疫能力的主要影响因子,会损害水产动物表皮细胞的完整性,甚至影响鱼群的免疫功能。当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浓度达到一定标准之后还会造成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不能够与铁结合、造氧能力下降,从而造成缺氧与神经麻痹,最后窒息死亡。
水产养殖过程中常常会使用某些化学制剂,例如使用杀菌剂,为了消灭水中的寄生虫,控制水中疾病的发生,以及使用杀藻剂,降低水中植物的繁殖效率,减少水中植物的繁殖产量。长时间使用化学制剂,对于水产养殖周边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污染,不仅污染了周边水域的生态环境,还对周边的土壤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水产养殖周边的水体以及土壤质量大大降低,水产养殖中使用的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状态变化,对于水产养殖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统筹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加强对从事水产养殖经营活动的单位、个人的注册登记和经营监督管理工作,突出非药品、动保产品等国家未批准药品市场管理整治,严厉打击生产、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水产养殖投入产品,严厉查处禁用药品的经营与使用,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精准投喂饲料,精准防控病害,减少药物和肥料的使用,建立全过程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有效防控因投入品使用带来的水体污染。加强产地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大力推广生态修复方式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用栽植水草、水生经济植物来塘内塘外同步净化,用生物制剂、设施装备来塘内塘外同步调水净水,由省市级河道向乡村级河道完全覆盖,由外向内,由表及里,清除水面漂浮物、杂物、废弃物,有序加快河道清淤疏浚,改善各级河道引排条件,消除水质恶化的威胁[1]。科学调减公共自然水域投饵养殖,鼓励发展不投饵的生态养殖,有选择、有控制、有景观地在各级各类河道两侧人工栽植一些水生植物,与两岸绿色树林浑然成一体,打造河岸碧水绿色呵护屏带,修复自然生态,美化水产养殖水域环境。提升水产养殖水域环境风险监测预警水平,实现水产养殖面源污染精准化、常态化、长效化治理[2]。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域的利用效率,应将水体当中的各种残余物、代谢物、悬浮物、各种盐类进行净化,提高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率。污水处理净化过程中常用方法主要是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物理处理法就是通过过滤机械增氧、池塘底部清理等多种手段,去除各种污染物。化学处理法是在水体当中添加相应的化学药物,提高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使用络合剂络合金属离子,达到去除水体当中有毒、有害物质的作用。生物处理法是使用各种生物制剂,有效去除水体当中的有机物氨氮和各种亚硝酸盐等物质。主要工作原理是选择和培育有益生物,如利用某些微生物和水生植物来调节水质,达到净化水质、控制水体环境质量的目的。应充分认识到不同处理方式有着不同的处理效果,并结合具体养殖的水产动物种类综合采取各种处理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养殖户是水产养殖产业发展中的主力,养殖户的各项养殖行为对于环境保护均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从养殖户的意识着手,强化其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知,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促进养殖户综合素质的提升,引导养殖户对科学养殖和绿色养殖形成全方位的认知。目前我国的养殖产业中,养殖户的绿色化理念较弱,对于绿色养殖的意识培养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进行强化,将绿色养殖的观念深植到养殖户的心中,促进养殖户专业能力和环保意识提升[3]。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业中产生的污染问题很多,这些问题也必须引起养殖户、相关部门甚至国家的重视,并且能及时治理,只有合理规划,才能将水产养殖业发展起来,养殖出来的水产品才能有质量,养殖户更应该利用自己的专业养殖知识,处理问题,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以推动水产养殖行业未来的更进一步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