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西
1987年,林沫于六运会(广东)留影
1978年,时任陕西男子足球队领队的宋学仁来到宝鸡体校选拔队员,18岁的林沫有幸被选中,正式成为陕西省青年男子足球队的一员。此后43年,林沫从未离开过一线,相继以运动员、教练员、领队的身份出现在绿茵场上。
在陕西省青年男子足球队,尽管林沫身体素质和对抗能力并不拔尖,却也是不可忽视的存在。他打边后卫,脚下技术细腻,以“小、快、灵”见长。那个时代的陕西青年队也是足坛的一支劲旅,林沫稳扎稳打,潜心训练,迅速成长为球队的主力。
“当时能进省队的队员,都是经过层层选拔,水平都不错,你只有不断进步才能留下来。”1983年、1987年,林沫以运动员的身份连续参加了第五届、第六届全运会,在全国赛场上崭露头角。在林沫的记忆中,每一届全运会打得都很艰苦。“尤其是五运会预赛,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全运会,我们的预赛对手是上海、辽宁等强队,压力很大,而且福州赛区大多打的是雨球,我们北方球队打雨球的经验很少,每场比赛踢完大腿都被沙子磨烂,有队员下场才知道骨折了。当时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出线。”经过七轮激烈角逐,参加福州赛区比赛的八一队、上海队和陕西队分获前三名,同时取得进军上海参加决赛的资格,陕西队最终在五运会上获得第九名。
林沫与陕西女足队员
1998年,陕西女足于昆明留影
1993年七运会后,陕西队解散,林沫退役,转型成为陕西女足的教练员。
陕西女足历史悠久,是中国足球历史上第一支女子足球队。她们战绩辉煌,在国内各级赛事多次捧杯,为国家队输送了孙翠环、张珰珰等多名优秀运动员。从1979年建队以来,陕西女足走过辉煌,也踏过低谷,而林沫就是在低谷时接手了陕西女足。当时的陕西女足面临着严重的人员不足和经费短缺等问题,全队只有12个队员,可谓如履薄冰。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1994年底,林沫担起主教练的担子,开始着手选材,组建一支全新的女足班底。
1995年,林沫来到山东济宁体校选材,他慧眼识珠,将刘华娜和高雪花等七人选入陕西女足。
在林沫的悉心培养下,刘华娜凭借出色实力和硬朗作风入选国家队,随中国队夺得2003年亚锦赛亚军、世界杯第六名、2004年奥预赛冠军、2005年东亚锦标赛第四名,成为继高红之后又一个陕西女足代言人。如今,刘华娜接过教鞭,成为陕西女足的主教练。两代师生,共同演绎着陕足的传承与坚守。
林沫的女儿林佶倩是西安体育学院的青年教师,同时也是陕西女足的助理教练。从林沫执教陕西女足起,绿茵场就是林佶倩的童年,她看过无数次女足训练,从小就对足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她的踢球之路却一波三折。
1979年,林沫(前排左一)在陕西省青年男子足球队
1983年,陕西队于五运会(上海)留影,林沫(前排右二)
“小时候,我爸不想让我踢足球,先送我打了四年篮球,然后又打了两年网球,可我就想踢足球。”直到初中毕业,林沫认真询问女儿对于未来的考虑,林佶倩想也没想,“我要踢球”脱口而出,至此开始转向足球专业学习。
“我做这个(足球行业)我知道,女孩子踢球很辛苦,我内心是不希望她踢球,但是她喜欢,我尊重她的决定。”林沫看着女儿,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父爱如山沉稳厚重,而他能做的就是默默支持女儿。
如今训练场上即使父女相遇,招招手就各自投入工作。严谨认真的父亲,洒脱随性的女儿,这对“非典型”父女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支持彼此。
林沫与林佶倩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