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长伟
微山县水务局 山东微山 277600
由于这些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展的过程也是日新月异。而且科技从本身的科研成果转化到技术产业化的应用到生产过程之中,这个转化周期也在不断缩短。这就使得近些年来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之中的新型技术应用层出不穷。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管理策略带来了更多的阻碍和问题。想要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策略进行一定的创新性改进,并且能够从管理入手,改进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升总体的建设效率。则需要对管理体系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转变。
水利工程是土木建筑工程的一个分支,与土木建筑工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控制存在较多问题,如施工人员对工程质量的管理认识不到位,有按照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标准要求进行施工的现象。还有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只考虑经济效益,将质量管理放在了次要位置,甚至只注重工期和工程进度的要求,忽视了工程的质量,不利于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
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方面不达标,专业能力不足是较为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作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决定能力,确保施工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但我国目前在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中,很多单位依然达不到相关的要求。主要是工作人员在综合的素质上参差不齐,虽然部分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背景,但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导致在施工管理工作中时常出现一些问题或错误。部分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在专业素质方面,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遇到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时,会出现慌乱的情况,无法根据专业知识进行正确的处理和指导。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在水利工程中较为普遍,因此,相关单位要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的工作中,积极组织相关的人员参加专业方面的培训和学习,重视人才的引进工作。只有在工作人员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都较高的情况下,才能切实地做好施工管理工作。
对施工现场进行质量控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最直接途径,水利工程的施工工序相互制约,各工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工程复杂多样,每道工序的质量都会对下一工序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保证施工质量就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落实好工作的每一步,让质量管理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为了有效处理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就要对管理机制进行优化。一是对施工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开始前,相关部门及其人员对图纸严格进行审核,管理人员及其施工与技术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同时按照要求完成自身工作,对各环节工作节点进行确定,并做好准备工作;二是在现场进行管理时,结合工程特点,对项目成本、进度等方面进行合理控制,及时发现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以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三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对施工所使用的材料质量进行控制,只有确保材料质量达标,才能满足工程实际要求,同时对现场所使用材料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材料质量合格以后,方可进入到施工现场,为工程进度的开展提供保障,避免由于材料问题,而影响到工程成本。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开展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质量问题,深入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施工人员自身水平所限、缺少有效的质量管理工作、施工设备自身存在技术缺陷,等等。这就需要进一步创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保障。因而,应当深刻认识到加强和改进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优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把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上升到战略层面,着眼于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整体水平,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施工质量控制机制,切实抓好“人”这个重要因素,在保证施工技术、施工材料、施工设备质量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最大限度提高其专业素质、职业精神和道德水准,进而使其在开展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更加重视质量。
目前很多水利建设单位使用的机械设备落后,施工技术方法也有待提高,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失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水利建设单位应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应用到实际施工操作中。在水利工程施工现场作业中,不断学习更新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理念,改进施工技术方法,尽量减少人为操作,采用机械化作业,以便全方位监管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覆盖范围广等特征,在水利施工过程中管理控制措施的选取应充分考虑人为因素、季节性因素、地域性因素的条件,只有在水利施工管理控制中充分地考虑这些因素方法真正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发挥水利设施应用的效益。另外,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作用建立水利施工管理控制体系,从而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工期、费用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