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玲
梁山县小安山镇政府 山东济宁 272605
乡村振兴是顺应我国新时期国家发展要求的重大战略,集中解决了我国社会在农村方面的矛盾。其中,农业经济管理作为乡村振兴中的重点工作,需要我国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合理分工、共同协作,通过集中力量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宣传教育、优化基层组织的管理方式等途径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与发展。
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提升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农村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提升主要在于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我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有效的提升农村的农业生产力,提升农村的生产活力,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实现农村大规模的机械化和现代化,从而从整体上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在此背景下,更加需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不断的优化和推广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力度,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促进农村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要想进一步的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应该大力提升农村的生产力,优化和不断的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将农村的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和升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从根本上推动了我国农村的发展,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创造了便利的条件,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提供了保障[1]。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落后的问题,需要构建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收益能力。一方面,可以对现阶段的农业生产模式进行优化,实现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以便于对一定范围内的农业资源进行集中规划。如实行农村合作社制度,将合作社内部的土地进行统一管理和生产规划,进而实现农产品的集中加工和销售,有利于提升单位农业资源的收益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规模化的农业管理,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农业经济管理留住和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既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又能为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奠定人才基础。
我国在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后,虽然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给予了政策倾斜和经济支持,但是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集体经济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和建设存在缺陷,使农村公共服务的建设与发展落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首先,在基层组织管理方面,创新并健全管理机制,以提升农业生产主体自我管理水平。其次,建立完善的农业生产农民自治管理组织,充分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最后,在农业生产配套设施方面,要满足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生活需求,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乡村地区的特性,并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与纠纷,优化基层组织在农业经济中的管理和建设方式[2]。
针对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健全的问题,提出了根据区域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根据各区域的农产品特点和发展规划,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有规划的建设和优化,为农业发展及农业经济管理奠定实施基础。一方面,需要对乡村的道路进行合理规划,保障农业机械的使用和农产品的运输需求,同时道路优化也有利于发展旅游经济,进一步开发农业资源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分批次地对农村地区的电力供应及信息设备进行优化升级,为后续的农产品行业信息收集以及提升乡村信息的传输效率奠定基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就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农业资源有效整合。首先,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文战略思想可以为农业企业提供完整的指导思想。农业互联网是我国独有的智能化农业物联网,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发展情况确定农业互联网发展目标。其次,有必要对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包括土壤和气候)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当地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业经济管理的基层组织要给予农业生产中的农民相应的知情权、参与权,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吸引和鼓励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积极融入农业经济活动,加强宣传教育。利用农村社区中的广播、宣传栏、报纸等媒体进行充分广泛的宣传,且农业经济生产中的基层管理服务组织需要采用入门入户的方式与主体对象积极沟通、宣传农业经济管理的途径及意义,从而改变农民的思想认识,使其了解到自身是农业经济管理的主体[3]。
在我国大力提倡乡村振兴的发展背景下,原有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已经表现出了诸多不适和问题,必须紧跟时代发展需求,从供给侧改革和乡村经济管理的角度,对农业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将新的管理理念运用到农业经济发展中,对进一步推进乡村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