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顺
黔西南州交通勘察设计院 贵州兴义 562400
设计质量是公路隧道工程管理的重点,不仅会影响后期施工安全和进度,还关系到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形象和利润,为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机制,积极落实质量管理责任,以科学的、有组织的设计管理,对设计质量有关的人和物进行严格的监督管控,努力解决并预防质量问题的出现,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目标,保证后期施工高效、有序进行。
公路隧道设计的原则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
(1)公路隧道设计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设计规范和要求来进行,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隧道洞口需要设置洞门,洞门的结构不受外在因素的限制,可以采用臺阶式、柱式或者是端墙式。对于诸多特殊情况,诸如在车站、景区等地域修筑隧道时,具体的施工设计则必须关注洞门的实用性、观赏性,以达到建筑与环境和谐搭配的发展需要[1]。
(3)如果遇到隧道等高线与中线相交的情况时,隧道洞口结构可设计为斜交式。
(4)设计隧道内部轮廓,应尽量做到规范设计,要求设计要素齐全,对应的排风、照明、通风、排水等符合要求标准。
(5)设计公路隧道施工图时,必须严格参照具体规范标准。
(6)必须加强对于公路隧道的监控检测的设计。
保障隧道设计的整体质量,这就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将设计工作和勘察工作紧密结合。由于隧道勘察设计通常是整体招标,而钟表单位把勘察任务分包以及本单位专业勘察人勘察的过程中,没有和设计人员进行加强沟通,所以会在认识层面存在偏差,设计工作人员对实际工程的了解认识不足,没有和勘察的相关数据紧密的联系起来,造成了设计的整体质量不高。
进行公路隧道设计,不仅需要研究围岩各项参数(包括围岩的密度、质量、弹性、泊松比等),还需要认真研究地下水对施工可能造成的影响。从公路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地下水是造成隧道病害的重要原因。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前国内公路隧道设计只关注围岩,常常忽视了地下水这一因素,导致图纸设计作用未充分发挥。
隧道设计中规范和操作不符的问题现象比较常见,如在设计规范要求是隧道位需要选择稳定地层,避免穿越工程地质以及水文地质复杂的抵制地段。而具体的设计当中,隧道洞口位置常常服从整体线路平纵横向定位,对洞口位置地形以及地质条件设计施工影响没有充分的考虑,采用提高支护等级的方式达到结构受力平衡。这样的问题出现就会增加技术难度以及风险和成本。
规划设计阶段,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综合分析隧道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条件,安排专业人员结合现场勘察数据进行分析,确认工程建设完毕后是否满足相关标准。此外,设计人员还需要对工程量进行合理控制,在满足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价格更加合理的设计方式,对工程参数等进行精确控制,确保隧道工程建设工作有效开展。
在公路隧道设计环节,做好防排水设计工作特别重要,通过加强隧道防排水设计,在隧道洞内部形成完整的防排水系统。由于外界气候环境对隧道防排水系统影响较大,因此,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可将防排水系统设置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并合理确定保温层的位置,保证隧道防排水系统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仍然能够正常运行。在此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加强洞内防排水设计。为了保证衬砌背后积水有效排出,设计人员可以顺着隧道内壁,沿着岩面,环向安装透水管,透水管与墙底部的纵向排水管紧密相连,将纵向排水管内部的水逐渐引入到侧沟当中,经过侧沟自引水道排放到隧道外部。第二,加强隧道洞外防排水。可以在隧道进口端洞外侧沟位置,设置5.0%的反坡排水,并设置深度为3.0m的横向盲沟,将路面水有效拦截。第三,明洞防排水设计要点。明洞采取黏土隔水层与外贴防水层进行防水。第四,隧道防排水设计要点。设计人员要收集大量的地质资料,并合理确定地下水位置,通过准确计算水量,进而制定出更为完善的排水方案[2]。
隧道洞口的设计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在实际设计当中就要和隧道自身特征紧密结合起来,以及和路基、进出口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等诸多的要素相结合。通过对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状况的考虑基础上,减少洞口开挖,以及对施工开挖边仰坡稳定性加强重视,要按照“早进晚出”要求确定隧道进口位置。对于洞门型选择应保持结构简洁,和洞口地形地貌能相协调,和隧道进出口处的地形地形以及地质状况相联系,选择适应的洞门形式。洞口中线的设计中要和地形等高线为垂直的状态,不能采用清方的方式缩短洞口,要维护山体稳定以及洞口施工安全,运用接长明洞以及洞口大管棚和洞口地表注浆加固方式来应对,从这些基础层面得以重视,保障洞门设计的质量,才能为后续的施工打下基础[3]。
当前,国内公路隧道设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设计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必须详细研究勘查资料,主动运用先进的应用软件与先进的设计-施工方法来进行隧道设计,从而提升公路隧道设计水平,为国内公路隧道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