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礼贤 柳红霞
青岛吉安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600
水资源属于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普及的背景之下,水资源的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展,人们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关注,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研究。在此背景之下,我国水利工程的项目数量在不断增加,但要想真正满足人们对于水利工程的各项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需不断对水利工程设计技术进行更新[1]。
水利工程的蓄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涉及对局部气候环境的影响、对所属范围内水质情况的影响、对地面径流以及地下径流的影响、对所属范围内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等。以蓄水工程对局部气候环境的影响为例,蓄水工程本身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其水平面必然不断上升,因此地面压力会不断增加。由此导致局部范围内气候环境的热容量、蒸发量相较以往均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同时,蓄水工程会导致夏季时水面温度与陆地温度相比更低,此时水面温差较为稳定且降水量也会明显降低;冬季时水面温差则相较夏季更高,而降水量也会明显提升。
水利工程的灌溉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涉及灌溉工程中输水系统对环境的影响、灌区对环境的影响、引水式水电站对环境的影响3种类型。以输水系统对环境的影响为例,灌溉工程中输水系统涉及人工渠道、人工河道、天然河渠等多项内容,输水系统在建设完成后其沿线的水质环境、水流速度等相较以往均会发生明显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输水系统的建设将使得工程上游泥沙堆积状况逐渐变得严重,对输水系统供水能力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对整体范围内的水利环境稳定性和安全性亦造成不利影响。如果灌溉工程在建成使用过程中其淤泥堵塞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清理,大量淤泥堆积的情况下,灌溉工程所属范围内的耕地质量亦会受到不利影响[2]。
在水利工程中,除险加固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技术,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要想提高水利工程的设计效果,进而提升企业价值,那么,将除险加固性设计的创新性进行提升是非常必要的。实现操作的步骤如下:进行防渗墙结构的计算,进行防渗墙结构设计以及帷幕灌浆的工程设计。
基坑降水的方案设计涉及的内容相对复杂,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降深的要求和深基坑排水的要求。但要想重点解决这两部分的内容,那么工程师需要先了解相关内容的理论知识。对于地下水降深的要求,在进行基层开挖的过程当中,现场工作人员需要重视基层开挖和填土层的开挖工作,因为这一工作对整个工程的结构稳定性会产生巨大影响,只有保障基坑质量的前提下,才可能避免流沙,涌水等现象的出现。一般情况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是需要将维护施工和基坑降水这两项工作进行整体考虑,并且将相关数据指标进行严谨的安排和考量,确定基坑的深度和位置。对于深基坑排水方案的设计,重点内容在开挖之前周边环境的勘察方面,所以在施工之前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对周围的降水和帷幕止水等指标的效果进行检测和对比,从而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并总体提高水利规划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当地的水质问题和土地问题是生态化护坡设计的主要考虑内容,在进行具体设计操作时,设计人员还需结合适合当地气候生长的植物等影响因素进行设计并且以当地主要植被作为设计主体,引进具有较强抗力性的植物,当然在进行植物引进时,需要确保生态化护坡设计植被的多样化[3]。
水是生态环境的主要控制性因素,健康和谐的水生态环境是小康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随着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水资源水环境压力将进一步显现,水体污染、河湖侵占、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十四五”期间,开展水生态安全保障重大战略和重点措施研究,围绕幸福河建设、水系连通、生态流量保障、水生态环境影响等环节加强水生态治理,实现水利工程生态功能良性运行,确保水生态功能可持续发挥作用。新建水利项目全面落实生态建设要求,绿色施工。已建工程实行生态化改造,制定路线图,明确生态保护的主导功能需求,按照试点先行、科学有序推进已建水利工程生态化改造。①水生态修复及涵养区建设;②河湖水系连通工程;③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④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⑤推进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建设。
可持续发展就是说在设计生态水利河道工程项目时,不仅需要综合考虑河道治理规划,同时还需要研究河道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确保能够科学合理设计河道规划。并且对于规划设计工作中,还应当保证不破坏原本生态设计前提下,实现生态环境稳定可靠性的充分提升,从而共同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程。除此之外,在科学设计河道时,还需要考虑河道设计是否规范,并预留进一步发展空间。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是一项涉及诸多关联因素的工作。设计人员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前区域范围内各项关联因素对水利工程质量和功能的实际需求,也要考虑到当前水利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周围自然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各种影响,确保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内容全面有效,确保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质量与设计功能得到全面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