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来坤
平原县前曹镇人民政府 山东德州 253100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同时也是保障人民基础生活的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对食物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食品工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各类饮食深加工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常态,对食品原材料的质量更加看重。绿色优质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则是一项较为关键的技术性工作,同样也需要采取标准的先进生产技术,这样才能提升绿色优质小麦的产量,并提升其生产质量。为此,农业专家经过不懈的努力,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最终实现了小麦的优质栽培,使生产总量也在人为改善下获得了全新的提升[1]。
气候特点、地力状况、地形地貌、耕作制度,选择高产、稳产、高效、优质的小麦优良品种西农928、中麦175、铜麦6号、普冰151、长航1号等。
小麦、玉米收获时直接将秸秆粉碎,小麦秸秆长度10cm左右,玉米秸秆长度5cm左右,均匀抛洒地表,随即翻耕入土,使之腐烂分解,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危害。
深松深翻在7月中旬(中伏)通过机械深松深翻,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消灭病虫草害、蓄水保墒。一般深松深度30-40cm,深翻深度25-30cm。
正确选择小麦品种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步骤。不同地区的实际气候不同,小麦的生长也会受到影响,因而为了提高绿色优质小麦的生产效率,需要根据不同地区选择不同的小麦品种进行播种。比如:大部分地区可以使用经国家审定的高产、稳产、优质小麦品种;部分地区则可以使用三圃田方法提取垦90号原种,或者以龙福麦19、克丰12作为主栽种;有些部分地区则可以选择良星99、济麦22、鲁原502等品种;一些旱地,则可以选用鲁麦21、山农25等品种。
从农作物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在种子下地前,底肥处理是十分重要的一项环节,通过适当增施有机肥能够使土地的肥力得到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小麦种子发芽和生根,使其能够健康生长,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施底肥前,相关种植人员可以联系当地农业部门开展测土配方工作,并结合土壤的实际情况确定底肥的施用量。底肥除了可以施用农家肥,还可以施用绿肥以及前茬作物秸秆等,都能够有效地提升土壤肥力。结合施加底肥,还应该有效地进行田间整理工作,可以采用犁田耕地的方式,提升土壤的疏松度,能够去除土壤中的一些土块和石头,从而有利于小麦种子扎根和发芽[2]。
小麦是双子叶作物,幼苗顶土能力弱,因此,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种,防止断垄。一般连续70厘米缺苗应进行补种。补种应用事先经过催芽的种子,以利于苗情一致,利于后期的统一机械作业。间苗定苗按照去弱留壮、去病留健、去小留大、去杂留纯、去密留匀的原则,在小麦幼苗2-3片真叶时间苗,4-5片真叶时定苗,667米2保苗3.0万-3.5万株。间苗、定苗在苗期一次性完成。
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升小麦产量的关键性环节。若不能有效地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将会影响小麦的产量,甚至造成大量减产现象。因此,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具体来说,种植人员首先需要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加强对小麦的日常管理;一旦发现相关的病虫害现象,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防治。另外,种植人员应结合小麦的生长特点来合理地选择相关防治技术,确保能够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小麦常见的病害包括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等,这些病害主要集中在小麦返青期至拔节期;小麦常见的虫害包括麦蚜、黏虫等,这些虫害与病害的发生期具有很大的重合度,应选用合适的药剂对发生的病虫害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是控制小麦病虫危害最常用的方法,但传统杀虫剂杀菌剂在控制病虫害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农药残留和土壤及生态环境污染。过度依赖化学农药,不仅会导致病虫抗药性迅速增加,而且农药残留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也带来了恶劣影响。根据天气趋势和中长期病虫发生趋势预报,结合优质强筋小麦生长特点,全面推广应用绿色环保、高效低毒农药,做好综合防控工作,是现代农业发展及优质麦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
想要提高小麦的产量,需要保证种植耕地具有足够的营养成分,其土壤湿度也应满足小麦的生长需求。同时,想要维持小麦的健康生长,还需要使该区域具有充足的肥料和水源。因此,一般在播种初期,种植人员需要科学合理地灌溉耕地,从而为播种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确保施肥和灌溉等相关处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为小麦的生长创造出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种植人员还需要结合该地区的天气情况和土壤条件等,对小麦田进行合理地施肥和灌溉[3]。
小麦的成熟时间较长,且其收获期一般处于雨季,为了保证小麦的整体收获质量,需要依据气象条件对已经进入完熟期的小麦进行及时收割,保证小麦的高收获率。收获后,要及时进行晾晒,以防止内部含水过多或者遇雨出现潮湿霉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