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翠
延安市建设工程发包承包交易中心 陕西延安 716000
整合共享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以下简称交易平台)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改革的新事物,存在着交易平台建设理论缺失、顶层设计欠缺、发展路径模糊、社会关注度不够、平台功能和作用发挥受限等突出问题。先后出台的相关规章制度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概念描述各不相同,对“平台”的属性和建设主体界定相互矛盾。
实践活动中遇见的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政府采购、药品采购、国有土地出让转让交易、矿权交易等,都属于公共资源交易的范畴。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设立的初衷,一是为了从源头遏制权力寻租、围标串标等一系列妨碍交易公平的现象出现;二是为了降低供应商在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交易成本。科斯的理论认为:交易成本的产生源头是信息不对称。这一点广大从业人员深有感触,在以往的交易中,各方交易主体为了获取交易信息,每一个项目都需要获得相应的代价,最浅显的例子就是供应商付费在中国招标投标网上查看项目公告,以及购买采购文件等。目前国家正在对公共资源领域增加或者已有但不合理的交易成本的现象进行清理,未来几年交易成本将会大幅度降低。
从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平台发展历程以及方向可以看出,暂时可以将信息化平台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采用电子招标、投标以及计算机辅助评标作为主要标志,在这个时期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缺乏规范和标准,往往都是各地进行自行散发建设。第二个时期从2013年国家颁布了《电子招投标办法》作为标志,对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制定了较为详尽的标准和技术规范。进入到第三个时期,以2019年为界限,该时期的前期主要以规范、远程办公作为基本标志,数据分析和共享获得了一定的应用。到2023年之时将进入到下一个时期,人工智能、区块链、5G技术逐渐成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也会实现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效率和服务效能的不断提升。
公共资源信息化平台建设应该依据国家要求严格执行技术标准以及数据规范,实现平台基础架构的规范化,做好三台分离。推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基础功能实现,确保三强化、三统一以及三全程,实现强化服务、共享以及安全,统一主体库、服务门户、档案管理、做到全程无纸化、可追溯,实现在基础功能规范的前提下,依据新技术以及业务提升的需求,实现简化、透明、节约的目的,对营商环境进行优化,实现交易主体便捷化,不断开发新功能。在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中,注重平台安全性建设,公共资源平台作为一个权益配置的市场,具有着品种丰富,主体多元,安全风险多等问题,也是不法分子关注的重点,要求建立一定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严严格安全检测和认证管理,推进安全预警,避免出现网络攻击,避免内部泄密,有效减少各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服务系统的信息枢纽作用至少应当满足三个方面要求,一是作为交易系统和监督系统信息交互传递的信息枢纽,二是作为汇集交易、监管、信用等数据上报、对接省、国家级服务系统,三是集中展示各类公共服务信息,为市场主体、行政监督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按照“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要求,凡与企业生产经营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都要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已建的业务办理系统,应将入口迁移到“电子政务服务网”,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和互联互通,这是优化营商服务环境、便民利企的必然要求。
随着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的发展,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为平台运行服务机构的各项服务也应顺应交易电子化进程,从线下服务向线上服务转变。服务系统是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服务供给和业务管理的线上工作平台,要求应该满足业务咨询、公告发布、专家抽取、数据统计、档案查询等诸多服务项目。
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等发展背景下的重大改革举措。做好交易平台宣传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要立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刻理解改革背景、改革意义、改革内容和举措要求。坚定改革信心,认清发展趋势,揭示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规律和本质要求,积极宣传交易平台改革进展情况。
在科技发展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同“互联网+”的供给侧改革发展较快,为了更好地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开发,实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