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方斌
东营众诚检测有限公司 山东东营 257000
各种高层、超高层建筑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对材料的质量要求非常高。无论是建筑工程中的主体结构,还是其他辅助结构的建设,都需要使用大量高质量的材料,否则很难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最终引发一系列的建筑质量和安全问题,甚至危害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和使用人员的生命安全。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施工过程所投入的材料使用性能进行及时的检测,材料检测的结果对于施工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当前施工建设状态和项目质量判断有非常重要的依据,在材料配合比优选方面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并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设置不同的操作方案,能够确保施工作业环节中投入材料的经济性和质量效果。在施工建设环节不断进行材料检测,有助于提升材料性能改进,并对当前所投入的材料,按照之前的数据反馈及时改进后续的使用方式,提高其使用性能,在实际操作时借助各类专业的实验检测手段,对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进行配套的科学评估,提升材料的使用性能,施工建设环节投入材料需要遵从满足施工建设需求以及投入材料总量合理两个大的因素[1]。
作为检测工作主体的检测人员来说,其专业技能以及自身素质对建筑工程的材料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其综合素养决定着是否可以提供一份真实、可靠及准确的检测结果,如若检测人员操作不够合理就会衍生出一系列后续问题,例如,如果检测人员对检测流程缺乏规范性,就会给检测结果带来偏差,在检测过程中,如果检测人员对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技术能力不过硬以及缺少一定的职业道德感,那就无法将复杂的检测工作进行下去,也就无法有效胜任这个检测岗位。
建筑材料检测具有复杂性,要保障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往往需借助于专业的检测仪器与设备来完成,检测仪器设备的先进性、精准性将会关系到检测结果的精确性。检测仪器能否正常使用,是由仪器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与养护来决定的,主要包含了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运行检查与校准。为了将检测结果与实际的误差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必须要正确安装、使用与维修仪器,创造良好的检测条件,发挥仪器设备的辅助作用。
对于材料进行检测不及时或出现漏检导致一些本身质量不合格的材料未被及时发现而被当作合格材料被投入生产,影响到所投产区域的构建质量。在对材料进行检测过程中,缺乏详细的检测数据登记,导致检测人员后续通过比对判断时,缺乏正确的参照物,影响到正确的判断。材料检测不及时,缺乏远期规划,没有根据工序要求合理安排材料检测工作,导致材料检测工作与现场实际工程进度出现了误差,检测结果无法及时给出影响到工序之间的连续性。
在进行建筑材料的试验检测过程时应该以样本数据为依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为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并将检测标准进行统一这样不仅可以使检测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得以显著的提升,而且为以后的监管以及在实际应用方面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建筑材料检测任务繁重,难以逐一进行各种建筑材料的检测,且材料检测的时间长、任务重的情况下,一般会采用取样检测的方式。在取样检测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保障取样的规范性,在取样时,尽量选择典型的材料。取样时,从相同批次的材料中,根据不同部位、不同数量来随机抽取,在此过程中,需保障取样部位的合理性,取样数量的正确性。在建筑材料取样的检测过程中,需注意以下要点:①取材要注意对放置环境的管理,保障取样的规范性,如果是膏体、水性物质以及乳液等类型的材料,需将样品加以必要的搅拌,装入洁净、干燥、密封的容器内;②由于各种材料的总量有所差别,在取样时需进行取样数量的确定,以实现材料质量的控制,分批取材、材料数量需符合标准;③样品取回后需加强摆放管理。
检测人员必须重视取样工作,并积极提高自己的取样水平。材料样品自身的性质决定了检测结果的上限,所以,检测人员必须保证自己选取的试验样品具有随机性和代表性,并在试验过程中保证取样样品密封良好,降低检测环境干扰样品。
工程材料检测事关整个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以及最终的完成进度情况,是一个工程建设质量保障的基础,在工程质量检测领域随着近些年投入的增大,越来越先进更具备效率和准确性的检测手段被不断开发,但如果仅仅想要依靠先进技术来彻底解决工程质量检测面临的问题,说明对于当前工程质量检测常见问题还是缺乏深刻的认识。事实上在过去,工程质量检测虽然有一定因素是由于缺乏相关技术条件造成检测质量有所限制,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管理结构和操作规范不够健全,在人为操作领域存在太多漏洞影响了工程材料质量检测的效果。我们要面对这一问题的实质,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只有在技术和操作规范两方面同时进行调整,才能够达到一个良好的运行效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