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心
(四川省烟草专卖局,成都 610096)
如今广泛被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等各个人类活动领域的“创新”概念,最早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于1912年提出。他从经济学的角度,深入阐释了“创新”这一概念,并由此深入人心。之后,人们大大拓展和升华了对创新的认识。作为人创造力的激发与释放,创新是人类特有的,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的体现,没有人的能动性活动就没有创新。因此,具有创造意识、创造个性和创造能力的人是创新活动的主体。
从本体论角度看,作为社会活动中的人的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实践活动承担者。创新主体具有四个特点:一是能动性,能动地改造和变革客体事物;二是创造性,在目标导向下创造新事物,能动地变革事物存在的方式;三是目的性,对自身创新活动具有明确的自主决定权;四是方向性,能够进行自我掌控和自我调整。
烟草科技创新的主体就是从事烟草科技研究的队伍,其需要具备一般创新主体能力基础、职业伦理等基本素质,除此以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真理体系,马克思主义对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合乎客观世界本来面目和运动规律的。同时,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又是一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重大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当代中国的优秀理论创新成果。烟草科技工作者必须自觉地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烟草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二是要有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烟草科技创新要把对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为科学献身的价值观统一起来,始终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饱满的学术热情,摒弃创新活动外在功利性目的的影响,在崇高的精神境界中体现创新主体的创造性活动的价值追求。三是要有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理论勇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保证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法宝,也是烟草科技创新主体必须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它要求烟草科技创新主体不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某些具体情况提出的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不局限于某一时期具体情况下提出的个别判断和具体政策的规定,努力以实践标准检验已有的成果和论断,不崇尚权威、不囿于旧说,敢于质疑,善于创造,把对人类文明的继承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统一起来。四是要有深邃的学术底蕴、眼光和气度。烟草科技的创新主体既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又要以博大的胸怀融入世界科技文明的大潮,在生动的实践中汲取养料。要注意学术积累,厚积薄发,不断获取持续创新的动力和空间;对烟草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要有深刻的把握和认识,对未来趋向要有准确的判断;培育独立的学术品格,培养严谨勤奋的学风,学习和掌握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增强与他人合作的协作精神,把个人的创造力融入团队的集体智慧之中。
创新环境是由一个地域内的资源条件所组成的,分为刺激创新活动的现实的资源条件或潜在的资源条件。广义的创新环境也可以理解为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创新主体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在创新环境中,受市场需求、社会体制、国家政策、物质手段等制约和影响的有关因素为创新外环境,而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内部的创新人才总体所具备的知识结构、意志品质、需求倾向和创新素质等因素为创新内环境。本部分所讲的创新环境主要是指创新外环境。
在烟草行业创新环境系统中:一是要形成激励和保护创新成果的科技政策,以及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科技人才管理制度、分配和奖励制度等政策法规环境;二是要具备良好的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实现人力资源的自我组织过程,建立开发具有最新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的学习、培训系统;三是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形成畅通的通信网络,实现对知识和信息的快速传递、及时收获、有效利用和充分共享,通过提供信息和博弈规则,减少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为创新资源的流动提供便利;四是建立技术、信息、人才、法律等社会化的创新服务环境体系,促进创新成果的转移和扩散。
国家创新环境系统的各项要素均适用于烟草科技的创新。除此以外,结合烟草科技创新的特性,在制度上建立起一套对烟草科技创新成果的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提高创新资源整合的利用率和促进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也是烟草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
创新活动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挑战性的不确定过程,任何创新过程都是立足于对现实实践和未来趋势的把握进行选择的。由于人们不可能控制一切条件和变化,不可能准确无误地预测未来,这些不可控制因素就决定了创新行为与创新结果之间存在着不确定性,即风险性。而创新机遇正蕴藏在这些风险中,关键是如何不失时机地把握机遇。创新机遇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为科学理论突破和发展提供先导,为科学研究提供线索和新的生长点。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正经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充满了许多变数。不断变化的国际局势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我国烟草科技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近几年,科技创新对行业发展的贡献度持续提高,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一切研究都是在这个时代的新思想、新理论下发生的,需要融合其中。一是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在新时代,学术研究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不断思考、探索行业在发展大格局中的自我定位和理论研究。二是要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唯有思想“不跑偏”,研究才能“有方向”。创新型烟草行业建设,是行业“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总目标,也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托举行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烟草科技工作者要紧紧围绕这一政治担当,紧跟国家烟草专卖局、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研究行业在时代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烟草行业的重大问题,把握新时代的趋向。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推动行业发展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学术研究与实际工作要防止“两张皮”。长期以来,企业管理者、职工群众感到学术工作比较“虚”。其实,好的学术课题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回答问题、解决问题,从虚到实,从一般到精要,从陈旧到创新,推动课题落地指导实践。所以,面向实际的学术研究是生产经营的强大保证。因此,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将学术研究工作与行业实际、企业实际、工作实际相结合,积极思考探索,力争形成成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行业经济发展的主线,就是科研的新实际,需要紧紧依靠科技创新,以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核心,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展升级新空间。
科研必须走在实践前头,立时代潮头,发时代先声。一是要掌握已知。我们要熟悉已经有的研究成果,把握别人研究的范围和程度,来决定自己从哪里开始。二是要创新未知。要善于去开拓未知领域。三是要嫁接相同。行业内的很多问题是相似的,要学会借鉴别人的思维方式、论据论证,把它用在自己的研究中,这就是站在别人肩上进步。四是要跨界研究。在新型制品、生物技术等事关行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关键技术领域,减焦降害,抢占科技前沿,推动产业升级,为四川烟草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创新资源是指创新活动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投入。正确使用有限的创新资源,获得最佳的创新效果,是创新行为追求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8月18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提到:“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
目前,全省烟草行业在岗职工1.32万人,专业技术人员3 097人,博士11人,高级职称82人,研究开发人员364人,企业技术中心人员47人。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而且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不高、专业面窄、知识老化、创新意识差、自主开发能力弱的现象。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才支撑,创新行为必然会受到人才短缺的困扰,使创新能力受到制约,使创新无法持续进行。
所以,必须坚持持续完善,力求“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才能持续提升科技创新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要持续提高队伍素能,就要有计划地引进优秀人才,建立员工动态跟踪培养机制,确保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有归属、能成长”;要深化制度建设,科技部门和烟草学会要形成联动,完善课题评选、会员管理、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在选拔培养中发现人才,在课题研究中培养人才,在激励机制上凝聚人才,坚持在创新实践中调动积极性,激励广大科技人才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实践者和引领者;要加强科普宣传、提升科学素养,深化精益管理、促进提质增效,鼓励小改小革、支持人人创新,把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客户至上的服务精神体现在每个员工身上,让创新在全行业蔚然成风。
在烟草科技创新的诸要素中,创新主体是基础,创新机遇是关键,而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有效的创新资源是烟草科技创新的社会支持和物质保证。只有这些要素协调发展、相互支持,才能使烟草科技创新活动得以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