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凤萍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1)
预算绩效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不可缺少的内容,高校资源使用的全过程都涉及预算管理,预算绩效管理对高校的发展非常重要。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需要不断变革,积极解决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组织框架不合理、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高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现阶段我国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预算绩效管理贯穿高校资金管理的各个环节,在资金分配和使用的全过程都涉及预算绩效管理内容。伴随我国教育领域的不断变革,高校收支规模也逐渐扩张,原有的收支平衡模式被打破,资金供求紧张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优化高校内部资源有效配置,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模式的变革是高校领导普遍关注的问题。以下就是本文对现阶段预算绩效管理原则和措施的有关分析[1-2]。
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经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校的建设和正常运转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但是目前高校运转过程中普遍存在资金供求不平衡的问题。针对此种问题高校需要秉持统筹兼顾和重点突出的原则,确保资金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资金服务高校基本建设、实验室建设以及学科建设,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科研水准。
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单纯依靠校级内部的资金支持显然不够。对此高校需要采取对应的措施,秉持高校投入、部门投入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贯彻来源多样化原则,促使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其中,如高校后勤部门、院系、校产以及社会多方人士的共同参与,逐步构建起多渠道参与的资金筹集模式。
增加投入与调整结构相结合的原则也是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所遵循的原则之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高校财务收支总量也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是高校的预算支出每年都有大幅度增加,这对高校教育事业来说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单纯分析财务支出所带来的成效的提高并不明显。分析其原因,与高校资金配置不合理、总体利用率不高有关。加上经费投入方向和使用用途上存在较大偏差,也直接降低了财务支出效果。
各大高校需要树立科学合理的理财和用财理念,重点解决财力统筹力量上突出性矛盾和临时性矛盾,秉持解决当前矛盾与保持高校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顺利完成高校中长期发展目标,不断扩大校区建设,增加在师资队伍上的资金投入,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尽可能减少高校资金利用率低下,预算资金短效能的情况出现。
项目投入成本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就是将全部事业任务完成时的所有开支作为投入依据,对投入成本精心预算,将投资成果科学比较。定性和定量分析法是项目投入成本与效益相结合原则下常采用的综合分析法,该方法下可以选出最佳的投资方案[3-4]。
高校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均离不开预算管理,预算管理的核心和起点是预算编制,因此预算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进而影响高校一切的经济活动。高校在编制预算时需要考虑的内容较多,包括高校现有资源情况、经济情况等,确保高校所编制的预算与现阶段资源状况和经济状况相适应,以此为基础确保预算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收集完善的预算编制资料,基础资料收集时可采取摸底调查法,为高校预算编制提供完善的资料支撑,确保预算编制方案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参与预算编制的人员需要全面了解高校内部人员情况,结合不同科室部门人员结构、编制情况以及耗材使用情况等,准备完善的基础资料。定员定额指标的确立与基础资料密切相关,基础资料可作为指标确立的依据。二是预算编制要与当前经济形势相适应,这样才能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编制人员要对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全面解读,把握好宏观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结合各项经济政策的要求,编制预算方案。并对其做出动态性分析,明确宏观经济环境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带来的影响,确保综合收入预算编制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此外,预算绩效管理人员还需要考虑到高校对财务的控制水平,科研收入、院系创收收入都需要纳入预算编制,确保预算编制内容的完善性。三是实施分类分档定额预算管理模式,提高基本支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高校的正常运行需要以基本支出为基础,因此做好基本支出预算非常必要。基本支出预算主要包括日常公用经费以及人员产生的经费。高校多个部门都会用到公用经费,因此在编制该环节支出预算时需要考虑的内容较多,将各个部门汇总在一起,在分类分档管理模式下编制更加完善的公用经费支出预算方案。人员经费需要参考的内容也较多,如离退休人员、在职人员、各种补贴支出标准以及补助支出标准等。四是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时要考虑项目资金投资所得的收益。项目预算是高校预算绩效管理非常重要的内容,项目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高校今后的长远发展。因此预算编制人员编制项目经费预算时需要以推动高校长远发展为前提,对所开展项目的可行性全面调查,确保项目开展的可行性,保证较大的项目收益。并根据所开展项目的轻重缓急编制备选预算方案,如三到五年的中长期项目备选预算方案,所编制的备选预算方案要结合高校实际财务情况,确保备选预算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5-6]。
预算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预算执行。现阶段高校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预算执行责任不明确、责任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等问题,直接降低了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针对此种问题就需要将绩效作为控制预算执行的目标,增强预算的严肃性。一是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明确预算执行的具体责任。构建刚性管理机制,确保参与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人员都能明确各自职责,工作权限以及所有的审批流程,提高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是会计核算上以集中核算为主,密切监督预算执行过程,确保预算得到准确执行。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中实施财务统一管理模式,财务统一管理模式下可以对高校资金收支和使用情况全程监控。此外,高校内部预算绩效管理中要落实三位一体的管理制度,明确收费人员、院系财务负责人以及财务处收费管理人员的具体责任,构建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严肃追究责任履行不到位人员的具体责任,提高各部门人员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主动性。特别是财务支出环节,预算管理人员需要对其全程化监督,确保高校经费应用到房屋修缮、实验室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环节,提高经费利用率。此外,在图书资料采购、基础设施材料采购上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集中招标制度和预决算审计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落实采购任务。同时,也要加强对行政消耗性支出的管理,以免出现行政性费用增长过快的问题。
对高校经费支出情况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是预算绩效考核的一个关键环节。在预算支出管理上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式,结合支出结果和资金使用效能对高校预算绩效进行考核,全面落实预算支出管理。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高校管理者对预算支出管理意识,促使预算管理支出结构越发完善。评价方法、评价体系以及评价标准对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至关重要,预算管理人员需要确保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完善性,由此不断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水平。为此,可以从以下两方面采取措施。一是明确高校支出绩效考核评价的领导组织机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涉及的内容较多,牵扯到高校内部各个部门,如教学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科研部门等,如果仅仅由高校财务部门来组织,显然存在局限性,因此需要多部门参与组建专门的支出绩效考核评价组织机构,并选出组织机构的主要领导人员,全面落实预算支出绩效的考核任务。二是构建完善的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标准。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标准可以将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和效益状况真实而又准确地反映出来,将得出的标准值对预算支出效益进行考核。为了提高预算支出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的利用率,预算绩效考核结果要与管理人员的业绩挂钩,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促使高校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7-8]。
综上所述,预算绩效管理是高校日常管理非常重要的内容,高校今后的长远发展与其密切相关,因此高校管理人员需要意识到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提高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