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转
(石家庄市大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基于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当前行业的竞争较为激烈,经营环境愈发复杂,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容易面临许多层面的财务风险。所以,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意识到财务风险分析、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加强各项生产运营活动的把控力度。通过落实明确的管理标准,做好一系列的财务核算工作,并且开展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与考核工作,提升其技能水平,以此有效规避风险问题发生,切实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目标。
若建筑施工企业承接规模比较大的项目,就需要以充足的流动资金为基础。如果流动资金不足,建筑施工企业就会开展一系列的筹资活动。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经常采用的筹资形式就是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资金。然而,银行贷款具有限制条件较多、筹集资金金额有限的情况,审批速度慢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资金使用、周转等,甚至引发其他方面的风险问题。
在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都存在资金回收速度较慢、盈利比较困难的问题。由于企业的资金无法做到按时回收,导致了资金周转速度非常慢。当前,在建筑市场的运营发展阶段,频频出现提前垫付资金开展施工活动的情况,占用了企业大部分的流动资金[1]。一旦出现了停工,则可能使得建设单位不会按期交付工程款,建筑施工企业则会面临一定的债务危机。另外,对于大多数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来说,都需要经过较长周期,项目都是在月度工作结束以后报工程量,按约定的时间节点拨付进度款,竣工后一段时间才开展结算工作。也就是说在施工的阶段,会投入大量资金、人员等,而资金回收的时间则是需要等到工程施工的某一节点以后。长此以往,使得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较大的提前铺垫资金,和较多的贷款利息。应收账款数额越多,在总资产中占比较大,越容易引发一系列的资金风险问题。
现阶段,许多建筑市场都存在运营体系不规范的风险问题。许多企业为了中标,存在恶意压低工程造价的情况。而如果管理不到位,可能导致建筑施工企业面临较大经济损失。若没有编制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就可能出现合同工期延误的情况,若没有全面的预算控制和限额领料制度,无形之中就会加大施工成本[2]。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全面成本管控的工作,可能会浪费过多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机械费用,使得项目成本超出预算,管理费用增加,最终导致建设项目亏损。建筑施工项目竣工以后,如果施工企业开展竣工决算编制的工作不及时,或是建设方无法及时的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后期维护费用就会增加,而建设方竣工结算时预留的质保金通常在2年以后才能收回,这样更导致项目建设面临较大的资金负担,项目竣工结算滞后风险就会加大。
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比较复杂的市场竞争,有些企业为了能在施工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稳固的地位,不得不招揽各项工程项目活动,甚至被迫签订霸王条款合同。但就实际情况来看,施工合同则是项目建设的基础,也是促进后续运营活动开展的核心内容。如果施工合同不公平,条款不清晰,则容易引发财务风险[3]。此外,材料市场的价格波动很大,必须在合同中明确调价原则。通常建筑施工设计方案与实际的施工情况有时存在较大差异,合同中要明确增减项规则。若施工阶段出现临时变更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办理现场签证,签订补充协议,否则会导致风险问题发生。
建筑施工企业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短期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长期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其中短期财务风预警机制,就是开展现金流预算编制工作,了解现金的流动情况。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现金流预算的作用十分突出,能对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实际存货进行把控,还可以及时为企业进行风险预警[4]。与此同时,落实明确的管理目标,还应当对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化配置,保证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的细节到位,还需对财务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形成良好的风险防控意识,保障施工安全性,有效减少无谓的成本消耗。
在施工项目活动开展的初期阶段,应当结合项目施工的目标,制定完善的资金预算计划,做好资金管控的工作。结合项目建设的需求,发挥资金使用优势。在实际的融资活动开展阶段,分析施工企业的发展需求,做好综合性、全局性的测算工作,实际融资的时间点和不同阶段的融资数额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就产生了不同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以员工集资,筹集社会资金、获取银行贷款等方式,统筹资金预算,开拓更加广阔的融资渠道,为工程建设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1.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当将规定的合同工期作为基础目标,分析施工项目的生产发展规模、基本特点、施工环境等,制定完善的施工进度计划,力求能在保证建设质量的同时合理缩短工期,减少直接和间接成本支出,力争获得提前竣工奖励。在实行全面成本预算控制的基础上,结合施工方案,提出更加严格的成本管控计划,使得成本管理能落实到施工过程各个环节的工作中,加强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机械费用的管控力度。通常来说,在整体的工程成本中,材料费用的占比能达到60%-70%,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务必要做好材料费用控制工作,才能降低整体成本消耗。企业要结合施工预算,提出明确的控制标准,采用限额领料方式,鼓励尽可能节约建筑材料,避免材料浪费问题发生。同时,要科学调动机械设备的进出场时间,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使用价值,减少施工机械的消耗台班数量。
2.建筑施工企业要及时开展竣工结算的工作,规避欠款问题发生。在项目施工完工以后,为确保竣工工作顺利进行,还需要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决算送审。如果因为设计变更,出现了材料费用增加、停工的风险问题,还需要追加合同价款,这就需要保证签证到位,保证工程结算工作到位,才能最终能得到足额的竣工工程款[5]。与此同时,建筑工程如果在保修期内,相关负责人则需要结合工程量,预测可能产生的维修费用,还需要提出完善的保修计划,并且以此作为基础的管控依据,安排专业人员就近管理,减少管理成本消耗。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确保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到位,就需要加强资金管理力度,实现集中化的管理目标。企业的财务部门、管理人员需要形成良好的资金管理意识,做好现金预算管理工作,将现金收支预算作为资金管控的核心依据。建筑施工企业在签订劳务合同、进行物资采购的阶段,应当坚持资金风险共同承担的基本原则。若出现了资金不良的风险问题,施工方与客户则都需要分担相应的责任,以企业的资金状况为基础,调整资金支付的时间。此外,要想规避出现盲目融资的风险问题,企业就可以以长期借款作为关键的形式,将短期融资为辅助,做好应收账款追踪的工作。在搭建完善资金中心的同时,归集性处理企业的分散资金,才能合理化的调拨资金,确保资金正常运转,还能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在签订施工合同的阶段,需要清晰的了解需要支付工程款项的时间,工程结算时间,出现问题的索赔方式,违约赔付金额等。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要不断细化建筑施工合同的款项,以维护自身利益为首要目标[6]。如果进行工程项目分包,则应当向分包单位收取保证金,严格监控分包单位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必要时可提出分包单位垫资施工的要求。另外,仔细地阅读施工合同,清晰的了解工程计价时间、方式还有结算条款等。在贯彻基本责任制的同时,避免产生条款模糊不清晰的风险问题,避免经济纠纷发生。企业相关负责人要对合同变更的内容有清晰的了解,还需要明确事前约定赔付相关条款。如果在日后出现设计变更的情况,影响建设的周期,应当以条款作为依据,及时向施工单位索赔,完成财务风险的转移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开展财务风险分析工作,有助于促进战略计划的实施,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财务风险的基本特点,从实际情况入手,不断优化与改进财务风险防范的工作,并且优化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在引入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对人才进行培养,实现创新实践发展目标,紧跟市场的发展脚步。针对关键的财务风险因素,提出科学化的解决好方案,确保项目预算目标的合理性,加强成本管控力度,将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到最大化,为建筑施工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