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花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南海汽车厂,广东 佛山 528200)
我国企业财务信息技术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财务电算化初级阶段,在此阶段,计算机取代了手工记账,简易化的财务软件可以进行账务的简单处理、报表查询及打印功能。第二阶段,在财务应用软件中扩展了业务模块的简易信息数据,财务与业务模块信息处于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中,仅实现了部分简易数据的对接。财务板块内部数据实现了集团总部到分、子公司的财务数据共享。第三阶段,财务信息化进入了业财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在此阶段,企业较为关注业务信息与企业财务的有机融合,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准确而科学的决策依据。通过此阶段的发展,财务管理已经延伸到了业务的前端,并渗透到企业各业务发展过程中,构建了业财融合的信息大数据共享平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财务信息技术基础。
现代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主要是基于业财融合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其贯穿于企业研发、销售、采购、库存、生产、人力、财务等各业务环节,可以达到计划、过程控制、目标实现各内控管理阶段的信息资源共享,对出现的问题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并回应,提升了企业的管控效率,实现了企业的战略目标。信息资源的竞争也是现代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要素,信息资源的掌握程度及响应速度会影响其在市场中的主动性,因此企业应建立一套与企业自身发展相适应的财务信息系统。
首先,现代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升了企业的财务核算效率,使财务人员脱离了繁杂的核算工作,通过信息平台对基础数据进行自动化搜集、计算,可以实现财务信息自动化账务处理、预算管控、风险预警。其次,提升流程制度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是打通各业务流程环节的工具,能够对各部门业务内容进行再次梳理,并能对岗位职责重新划分及定义,可以更清晰明确岗位责任制。最后,提升企业风险管控能力。业财融合的信息平台化建设,将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能从核算转入财务管控,通过信息平台数据的准确抓取,有助于财务及时掌握业务动态数据,比如各业务预算费用完成情况、资金占用情况、制造环节过程质量成本等信息数据,能够使其进行提前预警并进行风险防范,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详尽的信息资源,为企业管理者做出准确、科学的战略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企业在引进ERP系统时,受对业务考虑不全、统一规划不足、业务需求统筹不够、技术架构不到位及信息系统建设投入较大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ERP系统初期建设范围的定位不准确,未选择适合自身发展、具有市场前瞻性的信息化系统,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导致其财务信息模块无法延伸到采购、仓储、营销、研发等业务前端,信息资源不能达成完全共享,直接影响了数据衔接的及时性,财务系统只能从线上转至线下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及业务处理,影响了管理效率,使得企业业财信息融合不完善。
信息化时代,大数据为企业提供了所需的财务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也对企业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财务人员自身管理水平及人员素质较低,思维固化,对平台的重视性不够,因此,难以适应新的办公软件操作方式,对信息化技术岗位操作规范的理解难度较大。另外,中小型企业不会为财务信息化岗位设计专职专岗,因此,如果系统在运维过程中发生了专业技术问题,会直接寻求于外部顾问的帮助,外部顾问不了解企业内部的管理思路、业务流程、会计制度,所以,其提出的解决方案往往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而内部财务人员虽明确企业的管理方式,但其对信息系统化了解不够深入,因此,也无法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由于培养此类技术骨干人员需要较高的人工成本及时间成本,因而,这也加大了企业人才培养的难度。同时,由于部分企业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留住人才的能力,导致技术骨干类人员流失率较大,致使相关人员稀缺。
企业在开发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软件集成开发,还需要服务器、客户端、网络集成等系统的支撑。部分企业缺乏前瞻性,在初创时期,未充分考虑对硬件设备的投资。随着后续业务信息量的增多,业务规模的扩展,硬件达不到支撑软件系统的要求,导致数据运行缓慢,数据预算错误,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内控管理效率,还影响了企业员工对系统操作的积极性,此时,企业往往需要更多的投入以提高运行速率,增加了企业的整体成本。
1.优化软件选择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类信息化软件,如用友、金蝶、浪潮、oracle、SAP等ERP系统软件,各类软件均有自身的优劣势,适用于不同行业不同内控管理方式的企业。一些业财一体化的系统软件,可以提升数据的共享时效;而通过系统数据对接方式连接的单独模块软件,虽有自己的专业管理优势,但数据传输速度可能会受到影响。由于软件一旦确定,可能会打破现有的内控管理秩序,使企业按系统性质重新定编定岗,输出管理规则,因此企业应结合业务类型,考虑业务持续发展方向、后续系统维护及业财信息融合等因素,选择适用于自身的ERP系统。
2.完善过程设计
应将企业高层领导作为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组织者,并应组织各业务口选派专业人员建立信息化建设团队,参与信息化建设。企业应以战略目标为导向,根据企业内部管理理念、管理秩序、管理需求,建立一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数据信息系统。财务作为客户端,应深入业务前端,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内控管理原则为基础,以成本控制为中心,融入资金收支结算规则、风险防控要素,在业务模块设计的同时,加入财务核心管理思维,打通业务与财务系统之间的末端接口,确保与业务信息数据口径一致化。如在仓储管理环节,企业可以在信息系统中建立购买上限控制点,并使管理人员从系统内可以实时掌握库存物资周期,防控物资积压占用。车间生产通过领料环节加以控制,使车间能够根据工艺明细定额进行领料,超出定额领料范畴,系统将不在自动出具料单,控制继续领料,从而可以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3.建立信息化制度管理体系
企业应按系统流程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制度化管理体系,包括各业务环节的流程审批制度,该制度应贯穿于销售、研发、采购、库房、生产、制造、人力各环节。以制造环节为例,可以围绕物资的入库、出库、车间领料、过程质量成本管理建立物资入出库管理制度、库房物资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过程质量成本管理制度、成本定额管控制度等。流程环节上人员必须按制度规划操作,从而保证企业可以有序开展业务工作。
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有效开展,需要财务业务技术骨干的参与。因此,企业对内应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使其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以及对新技术的接受、学习能力。对于善于接受新事物,学习能力较强的人员,应对其进行专项培养,让其快速成长为财务技术骨干人才。对外可以与高校联合培养或者直接社会招聘与其岗位技术相匹配的人才。
企业应加强内部文化、团队建设,使财务人员认识到财务核算会计转型为管理会计是社会发展趋势。要通过会议形式或者其他方式,聘请技术专家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让其熟悉了解企业的整体信息业务流程。现阶段,由于市场人力竞争激励,人员流失率较高,财务要联合人力系统启动人才管理机制,通过人文关怀、培训、福利、工资激励、升职等方式留住骨干型人才。
企业硬件系统投入需要具有前瞻性。在系统设计初期,企业应充分考虑系统传输速度及储存空间,避免影响后续操作效率、数据准确性及系统安全性。一般来讲,后续硬件投入金额会大于期初一次性投入金额,所以企业在初期即应充分考虑硬件支撑能力。在购买硬件系统时加大资金投入,对系统的服务器、内存进行改造、升级,以加快网络交换速度,提升系统安全性,提升数据传输速度及计算速度。
此外,企业与软件方在最初协商时应确定好后期系统维护事项。在后续信息系统的运维阶段,企业应根据自身需要及系统运维特点,从岗位职能职责出发,建立完善的纸质版及电子版用户操作手册及应急预案操作方式,以提升信息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及安全性,同时避免人员流失及更换造成操作的无序性,便于对新接手人员提供明确的规范与指导。同时设立一套奖惩措施,激发员工主动积极参与信息化系统维护,促进信息化建设有效落实。
在信息化时代,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已逐渐普及。企业要与时俱进,更新思路,培养信息化系统技术骨干人才。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的特点,业务可以覆盖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因此需要各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协调、配合,以实现资源的共享、整合,企业应以规章制度为辅,硬件系统做支撑,以构建健全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为企业稳步、健康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