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习浩
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海淀支队 北京 100049
消防工程,作为火灾预防的一种工程手段,不论是新建、扩建还是改建的建设工程中都必须要设置,属于“防消分离”中的“防”,主要包括土建防火措施及消防设施防火措施。土建防火措施主要是指在建筑外围设置好消防车通道,在建筑外围及外立面做好消防救援登高操作面,在建筑内部合理设置防火分区、防烟分区,在建筑内部设置足够数量且距离、宽度都满足规范标准和设计图纸要求的安全疏散通道,相邻两栋建筑之间,防火间距必须足够大,或者有相关的防止火势蔓延的措施。消防设置防火措施主要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消防设备,对火灾状况进行监控和报警,然后,在火灾起始阶段通过自动喷淋、自动水泡、人工消火栓扑灭初期火势,同时,利用排烟系统排除烟雾,避免人员吸入大量燃烧烟雾而中毒[1]。
超高层建筑内部容纳人员数量较大。相较于普通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超高层建筑一般容纳了大量的人口,结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内容与地区消防管理规定可知,若建筑高度≥100m,则可以评定为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内容纳人员数量往往大于等于10000人次。这种情况,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则各消防通道的疏散人员负担较大,容易出现踩踏、堵塞等事件。其次,超高层建筑的火灾事故发生频率较高。一般情况下,超高层建筑主要为商用建筑,主要用途是大型商业中心或者商业综合体,仅有较少的一部分是商业性质住宅。相较于普通住宅建筑,商用建筑往往具有更加复杂的内部结构,更多的电力设置与配套设备,且存在大量的可燃性商品与易燃易爆设备。因此,需要较大对超高层建筑的防火消防能力监管力度,着重优化超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从而提高建筑的防火、控火能力,提高火势蔓延速度控制系数。
一般情况下,一旦出现火灾事故,超高层建筑内的电梯等设备就会停运,且有限的消防通道难以在短时间内将人员全部疏散出去,从而加大了人员安全维护难度。此外,我国现有消防车的主要是100m、53m与32m云梯配置的,很难对超高层建筑中部以上的位置进行室外人员疏散与火势控制。
现阶段随着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的提升,建筑在完善使用功能的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可燃材料和易燃材料,除此之外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可燃材料。建筑中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随着电梯井和管道井迅速蔓延,而建筑的建筑层高和建筑特点一般会加大人员疏散的难度,是导致受困这承受火势和浓烟侵袭的主要原因之一[2]。除此之外建筑水压不足的发生率较高。
对于建筑的消防安全疏散设计而言,疏散路线设计是最为基础的内容,在进行相关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疏散路线,避免出现疏散距离过大的情况,从而达到缩短疏散时间的目的,保证建筑内部人员能够准确辨别方向,并尽快进行疏散。而由于在出现火灾问题的情况下,建筑内部人员一般会处在相对集中的状态,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以简单明晰作为基本设计原则。
建筑自身的类型、结构、功能以及性质将会对疏散走道设计造成直接的影响,常见的疏散走道设计形式包括内廊式、外廊式、环形走道、双向走道以及人字形走道等。其中,住宅类建筑可应用内廊式走道,以此满足火灾疏散以及日常应用的相关需求;而针对办公建筑,根据其特殊性,可以设计环形走道或者双向走道。
疏散出口的设计需要根据现代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进行,在建筑工程中,至少要设计2个方向不同的疏散出口,而安全疏散出口具体可以设在标准层或者接近主体建筑防火分区的两端,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中,安全疏散出口需要结合防火分区进行设计,确保每个分区当中都应该有2个以上的安全疏散出口。这种设计一方面能够避免在安全疏散出口部分出现火势或者烟气围堵,增加疏散难度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形成“袋形走道”。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疏散前室以及楼梯间尽可能设置在靠近外墙的部分,便于烟气能够在窗户开启时自然排出,同时也能为相关人员的安全疏散以及消防人员的有效救援提供支持。若建筑条件无法满足上述设计要求,则可以将疏散楼梯设置在建筑核心部位,同时要设置机械正压送风装置[3]。
在高层建筑中,疏散楼梯通常需要设置2个,具体需要根据安全疏散出口的方向对疏散楼梯的方向进行设计,要避免在同一平面当中将2个疏散楼梯设置得过于接近,导致在火灾疏散期间出现人员拥挤的情况,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也容易出现烟气将疏散出口全部封堵的隐患。除此之外,还要在室外进行疏散楼梯的设计,且要保证室外疏散楼梯的宽度至少是0.9m,倾斜度要小于45°,同时,使用的楼梯材料也应该是防火材料,确保其耐火极限在1h以上。
建筑迅速发展,与之有关的火灾事故频发,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怎样处理高层建筑火灾防控,从火灾中设计最恰当的被困人员逃生路线,属于火灾早期自救活动以及消防员实施救援活动的关键问题,妥善处理之下可以充分保障被困者的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