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英
(乌拉特前旗文化馆,巴彦淖尔 014400)
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基础平台,也是展示文化成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我旗在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的同时,大力开展文化设施建设,加大了投资力度,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苏木乡镇文化站和嘎查村文化室建设,加强街道办事处、社区和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建设。这一文化惠民成果也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享受,也为创建创新群众文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旗始终坚持把覆盖全旗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作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来抓,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构建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基础设施为保障、以优质服务为核心、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加大对文化设施设备的投入,2017年,被列为我旗重点工程项目的文博图书中心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2 500平方米的场馆投入近千万元改造装修,建成了800平方米的多功能美术展厅、370平方米的多功能演艺厅、260平方米的书画创作室、120平方米的培训教室、80平方米的非遗陈列室、120平方米的多功能活动室、150平方米的书画典藏室等活动阵地。购置了办公桌椅、电脑、摄像机、打印机、乐器、灯光、音响等大批设施设备,并配备了声、光、电、展壁、展柜、投影、大屏等设施。活动场地均向市民免费开放,每年接待来展览、展示、排练、活动的市民达5.7万人次。常设免费服务项目有文艺演出、艺术展览、培训、辅导、讲座、为业余文艺团队提供活动场地和物资支持、免费发放群众文艺演唱材料等,实现了文化资源的部分共享。同时,为弥补活动场地不足,方便群众就近参与文化活动,在全旗范围内设立了文化活动基地24个、书画培训基地6个、创作基地4个、创研基地1个,初步形成以文化馆为主阵地,辐射街道社区、苏木镇(村、嘎查)、文化大院(户)的三级服务网络。
我旗领导班子非常重视抓好基本队伍的建设,尤其重视发挥社会各类文艺骨干的特长,选派、选聘专业教师下基层、进社区进行辅导培训,每年人均进社区辅导不少于70天。对社区开展的二人台、爬山调、乌拉特民歌、器乐演奏、老年人合唱、少儿舞蹈及各社区的广场舞进行了全面指导,并利用文化馆现有的阵地和条件,对各社区的文艺骨干进行了不定期培训,极大提高了他们的文艺技能、理论知识、欣赏水平,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档次,为打造精品社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每年举办的社区文艺演出不少于20场(次),举办社区书画展览、交流活动10多次。几年来,各共建单位坚持把活动做强、做精、做活,努力使文化活动更贴近实际、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群众,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主题系列活动,如“少儿专场”“中老年文艺专场”“业余文艺专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活动,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愉悦身心、健康快乐的公共文化服务。目前,这些活动在社区天天有,并且常年不间断。
2014年起,相继成立了两个乌拉特民歌传习所和三个爬山调传习所,每周进行两次讲习和传唱,带动了大批社区爱好者参与其中,活动举办得有声有色。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社区民族文化活动不断创新、各具特色,使社区真正成为精品社区。
2011年起,国家把“两馆一站”的免费开放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来抓,以落实这一文化惠民政策,确保群众直接受益。每年争取的国家免费开放专项资金达18万元,全部用于群众文化活动当中。充分利用馆内多功能演艺厅、展厅、培训教室、书画室等场所,面向文化馆(站)业务骨干、社区文化辅导员、中老年、青少年等常年举办器乐、舞蹈、声乐、美术、非遗刺绣等各类艺术培训班,为馆内外群众文化工作者、业余文艺团队及爱好者提供展示平台和机会,且免费开放已经惠及全旗各类人员。
除此之外,文化馆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免费开放服务品牌——“悦耳艺术中心”。自2015年成立,每周二、三、四,由馆内专业声乐教师在多功能演艺大厅内进行辅导培训,多年来,无论是辅导教师还是学员,无特殊情况几乎从不间断,从成立之初的二三十人发展到如今的六十多人,人员年龄在55岁以上,他们中有退休职工,有子女不能陪在身边的老人,还有进城陪读的农村妇女,甚至还有残疾人士……。为了提高群众文化艺术服务水平,艺术中心还形成一整套有组织、有章程、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体系,增加了声乐、舞蹈、独唱、小合唱、大合唱、无伴奏合唱和特色蒙古歌曲等活动形式。先后参加了送戏、送歌、送舞蹈到社区等一系列文化宣传活动年均达20场次,年均观众人数达3万人次,每年参加重大节日的庆典和社区居民的日常娱乐活动,还经常到基层、农牧区演出,成为活跃在老百姓当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文艺队伍,在服务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为了更好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力、丰富文化工作者的视野、更好地创新群众文化工作,我旗文化馆加强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文化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推动了不同地区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促进了群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015年至今,相继举办了五届“魅力乌拉特西部民歌会”,邀请来自全国22个省、区、市的共150余名民歌手,近20位国家级、省级等不同等级的传承人参加了民歌盛会。活动中,还举办世界旅游小姐中国年度冠军总决赛选手展示,哥伦比亚、瓦努阿图等国的民间艺术团演出,民歌传承与发展主题论坛,环乌梁素海自行车邀请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公益论坛,非遗文旅产品展示等特色品牌活动。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为我旗文化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我旗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与交流平台,拓展和创新了群众文化工作思路,弘扬了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极大地提高了文化服务质量。歌会的成功举办,将西部的民歌、山歌汇聚到一起,将各民族优秀歌手聚在乌拉特前旗,以天籁之音唱响西部,唱响巴彦淖尔。歌会已成为品牌化的群众公益文化活动,也是我旗历史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规格最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展示的文化交流活动,成为我区最具影响力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2019年起,连续举办了两届“碧水蓝天•中国乌梁素海”中国画、油画、摄影作品邀请展,近180位书画家参与了创作,作品由最初的120余幅增加到140余幅,参与的名家人数由最初的30多名增加到60多名。活动知名度、群众参与度、活动覆盖面、社会影响力也在逐年扩大,真正成为艺术家展示、传播、交流文化艺术精品的平台,也成为所属旗县参展人数最多、规格最高的群众文化活动。通过这一展示平台,引导人们积极行动起来,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当好保护黄河的宣传者,唤起人们共同行动、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乌梁素海水域生态环境的宣传保护中。努力打造“碧水蓝天•中国乌梁素海”水域生态文化品牌活动,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为提升这一品牌的影响力,“碧水蓝天•中国乌梁素海”已纳入我旗文化活动品牌培育长期计划中。
这些活动不仅使人们充分享受到文化的发展,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更使这些影响我旗乃至全市的文化惠民品牌活动在总体数量和整体水平方面又有了新的提升,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多领域广泛参与的崭新格局。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建设,文化馆在原有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数字化服务,又购置了多媒体朗读亭、文化一体机、 数字平台演示机、数字书法体验系统、书法桌、书画展示系统。建立了智能化典藏数据库,着力搭建群众文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将旗内文化活动、场馆信息等资源数字化,并购入了一批成熟的文化慕课资源,涵盖艺术、绘画、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传统文化、书法、乐器、摄影、文学等30个门类,500余种正版电子图书,两种国家级非遗资源和32种本地特色资源,每种资源均有相关图文介绍。通过建立一个集文化活动信息、群文互动、资源共享于一体的平台,并以微网站(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呈现,充分依靠现代化文化产品、数字化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更全面、更便捷的文化服务,让公共文化成果惠及更多百姓,大大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总之,文化馆通过创新群众文化工作,充分发挥文化惠民的职能,切实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极大地调动和引导了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更多的老百姓关心文化、参与文化、享受文化,真正做到文化发展为人民,群众文化促繁荣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