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鹏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武汉 430071)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实践探索,我党总结并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之路,成就辉煌,经验丰富,启示可鉴。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就是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因此,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一直受到党中央与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建党初期,从党的“一大”到“四大”逐渐明确支部概念、完善支部制度、加强支部作用。“三湾改编”首次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初步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不仅是建党、建军的一项基本原则和制度,更是我们党建设,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宝贵经验。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最重要的就是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序推进、良性发展,“五化”建设朝着科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党员人数逐年增多,党员队伍愈发壮大。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及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党自觉适应形势发展和任务变化需要,以开拓进取、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及时修订《中国共产党章程》,丰富建党理论,指导并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向纵深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一个有机整体。纯洁性是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先进性是纯洁性的体现和保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鉴于过去的教训,我们党创造了通过制度化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加强党内教育和党的组织建设的有效形式,党内生活制度就是日常党组织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强调要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巩固党的基层组织,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措施,党的执政能力、组织能力和作风形象都得到极大提升。党的发展史表明,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依托,坚持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且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建国后,非常明确地提出党建工作的思路是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明确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对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明确指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围绕中心任务、服务建设大局,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模式,必须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重视党的建设,党的“十九大”高度重视完善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致力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努力践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传统和光荣基因。进入新时代,展示新气象,体现新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更加符合新时代形势任务要求和党的建设需要,在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我们党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历届领导人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认为基层组织是党的战斗力的具体体现,认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继承中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更加注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求全党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到一个全新水平。
始终把党的基层组织摆在重要的核心地位,无论从认识层面,还是从理论层面,抑或是实践层面都有了新进展。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环境在变,任务在变,党员成分在变,唯一没有改变的是党的领导,唯一不变的是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这是我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重要力量源泉。基层组织建设实践和取得的经验表明,党的先进性体现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组织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就是由党的政治核心地位和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所决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逐步受到重视,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从严抓好落实。”这一论断,言简意赅,理直气壮,旗帜鲜明。
坚强而有力的领导班子队伍,是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关键所在。要通过各种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依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是抓好支部班子建设,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因此,必须选拔党性较强、胜任工作、团结群众的党支部书记当“班长”。同时,要配好班子成员,从学历、年龄、资历、性别等多种因素优化班子结构,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使党支部班子真正成为基层组织的坚强领导集体。建设党员队伍要以表率作用的发挥为着力点,以先进性的建设为立足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要以党内政治生活为主体,以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抓好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党员质量,把好党员入口,疏通不合格党员出口,始终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否能取得成效,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整套健全和完善的制度。党的法规制度建设,一直以来就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法宝,这是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的重要坚实基础。随着法制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积累了很多重要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修订了许多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这其中包括:党组工作条例、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党的工作机关条例、支部工作条例,以及农村、国企、机关、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等一系列组织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这些制度和法规涵盖了党的各级组织,为日常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制度支撑,这不仅使党的全面领导有了保障,而且又极大地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越是任务繁重艰巨、形势复杂多变,就越是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教育党员,引导群众,维护中央权威,保持高度一致,在基层生产生活中,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突出政治功能还要紧扣时代发展主题,用改革创新精神指导实践。建党以来,党的中心任务和时代社会主题不断发生变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发挥也要始终与党的事业同步。要不断克服组织建设中存在的政治不突出的问题,补短板、强弱项,增强政治自学,加强政治建设,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注重政治建设,体现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突出政治功能,体现服务国家建设大局。在围绕中强化,在服务中彰显,这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党的执政地位所要求的组织建设内涵。忠诚履职,担当作为,是基层组织建设的政治任务,也是发挥经济建设优势转化作用的重要保障。要牢固树立融合理念,动员和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理解支持经济工作,积极投身经济工作,以党建工作凝聚的智慧和勇气,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彰显融合价值,避免“两张皮”,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经营工作的高度融合、深度契合、密切配合,实现“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基层组织建设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努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提升党的执政动员能力的必要前提是大抓基层党建,丰富党的执政资源的根本要求是大抓基层党建,加强和改善党的执政方式的正确路径也是大抓基层党建。同时,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政治站位,不断强化党员学习教育管理。要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个方面抓好抓实。在日常学习教育中,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扎实做好党史学习教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严肃的组织生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讲政治、守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我们党历来重视群众路线,重视军民鱼水情,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正确的道路。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组织是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中枢,是服务人民、关心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石是基层组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建强建好基层党组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优良传统和良好作风,无论在任何年代、任何形势下都要保持和发扬光大。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党在任何时候都很难取得胜利。无论社会经济形势怎么变化,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基层、深入群众、植根人民的路线都不会变。我们一定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不断增强群众观念,带领人民群众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创新是动力源泉,改革开放是发展之路。社会快速发展,经济高速前进,各种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新阶层不断涌现,要求我们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在基本领域得到巩固的基础上,新兴领域里的党建工作要不断创新、开拓发展。党的建设理念要创新、基本组织制度要创新、工作措施方法要创新,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才能更加坚强。只有让党的基层组织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