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海
北京凉水河管理处第二管理所 北京 100069
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河道中的砂石在城市建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人们常利用河道中的砂石来进行各方面的建设。同时,因过量的河道采砂、河道旁乱建房屋以及河道污染等现象的存在,导致河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其主要原因就是河道管理不到位。长此以往,会使河道生物多样性不断降低。为强化河道管理,应借助生态治理措施来管理河道生态环境,保障河道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对河道开展生态治理也有利于水利工程建设,能够为农业灌溉提供帮助,达到促进农业生产的目标[1]。
①水的自然功能。一般情况下,净化大气、调节小气候、满足生物循环和形成水域等属于水的自然功能。针对建设生态水利的河道治理工程,应把其他城市功能与水系统利用完善的工程措施有机融合,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城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水的自然功能,这对促进生态循环、水生态环境循环和改善城市景观发挥着积极作用。②蓄水工程。在建设生态水利的条件下还要储蓄一定的水流,由此为河道自我净化、生态循环、水流控制提供一定的平台和基础。此外,要充分考虑生态水利中蓄水工程的功能效应,这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河道的自我净化能力,而且可以解决泄洪与蓄水之间的难题。采用水挡水的生态水利方法可以极大地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并大大提升水利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减少投资成本以及增加工程收益。③自然生态理念。在河道治理中引入自然生态理念,不仅有利于净化水系统、增加微生物数量、丰富水环境中的生物种类,而且有利于鱼虾生存、保护生态系统环境、维持河流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并且在维护河流生态功能与天然特性上也具有积极作用。河道治理中应用自然生态理念符合大众对环境的审美要求,以近自然的护岸系统增强地下水的渗透能力,建设完毕后生态水利工程形成良好的水循环体系,可以显著提升河流系统的自循环、自净化功能。
要实现生态化管理,管理者应转变以往的传统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采取生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以及环境规划统一的生态型管理方式,借助河长制工作平台,以此来实现综合且有效的系统性资源管理。在此过程中,建立河道管理的地方政府首长负全责,河道流经区域的党政领导应负主要责任,当地河道行政主管部门应负担起组织实施责任,同时融合河道管理机制来开展管理[3]。河道管理需要依靠乡镇和职能部门共同肩负责任,在城乡建设规划的过程中,住建部门应配合河道主管部门共同做好规划,切不可不经审批就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开展建设[2]。
河道治理工作既需要考虑到防洪功能,还要达到美观效果,因此开展工程施工时要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原则,落实河道治理工作。对于堤线与堤型的选择,保持水系的自然形态,避免过多进行人为改变,同时要保留原生态的自然元素。治理工作做好植被保护,以免造成生态结构破坏。切实维护河道的空间特质,在进行设计时坚持多样化原则与整体性原则,保障治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除此之外,要坚持可持续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围绕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角度出发,掌握水生态系统每个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选择适宜的方法,保障河道水文系统得到有效修复。从河堤护岸建设格宾石笼挡墙,发挥其蜂巢结构特点,例如透水性与自排水功能等,使得地下水和渗透水能够有效渗透,降低孔隙水压力,达到生态保护的效果。建设格宾石笼挡墙,形成的网箱砌体石缝经过土壤的填充之后,植物可以生长出来,达到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互结合的效果,达到绿化美化的效果,制作为柔性整体护面,恢复自然生态。利用填充料之间的缝隙,能够达到土体和水体之间有效进行自然交换,并且促使植物有效生长,实现美化的目的,同时保持生态效果。
土工材料共同应用的复合型生态护坡方式在目前城市河道整治生态护坡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一般是采用镀锌或者是喷塑铁丝网的方式,用碎石、种植土等材料进行填充所构成。镀锌铁丝比较容易因为时间的推移还有日晒雨淋出现锈蚀以及腐化现象,因此在材料的选取上,要选择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的喷塑铁丝网笼。喷塑铁丝网笼具有较好抗冲刷能力,并且能够适应地基的变形,以有效避免预制混凝土护坡整体情况不足而导致的适应地基变形能力较弱的问题。在科学的复合型生态护坡设计中,不仅能够满足生态性护坡抗洪防涝的主要目的,还不破坏微生物与生物的良好生存环境与生存空间。其中常见的复合型生态护坡设计方案有铁丝网和碎石复合型护坡以及土工网垫固土护坡,都是通过结合多种材料的功能共同进行生态护坡,提升岸坡整体的稳定性[3]。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随着城市的发展,区域对河流生态系统的支撑和胁迫因子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开展河道生态的适应性管理,适时开展生态修复措施后的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识别制约生态修复的关键因子,从被动管理转为主动管理,为后继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的实施提供有效反馈,有助于调控受控生态系统演替轨迹,提高和强化河道生态修复工程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