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角的高校党组织机制建设研究

2021-11-24 11:45惠梦瑶蔡超明
现代交际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党组织建设工作

惠梦瑶 蔡超明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广东 东莞 523000)

新媒体技术对高校党组织工作思路和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高校的学生基数庞大,增加了党建工作的难度,如何促使党建工作顺利开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有数据显示:2020年年初,企业微信活跃用户已高达6000万;2020年3月,钉钉用户数高达3亿,单日突破2000万场线上会议、1亿人次参与,这凸显出新时代信息化平台开展工作的潜力。随着信息化工具的不断完善,高校党组织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应与时俱进,以便更好地迎接高校在新时期面临的任务和挑战。

一、新媒体时期高校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1.公共事件的冲击

2020年年初,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乃至世界都按下了“暂停键”,各社会生产组织都遭受了“重创”。在特殊时期,采用互联网了解外界事态成为人们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引导党员群众坚定信心,要利用互联网平台及时传达各类信息,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上来。[1]作为党的建设重要阵地,高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问题成为高校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内容。[2]由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较为单纯,更容易受到外界信息舆论的影响,加之这些信息内容迷惑性和渗透性很强,因此在高校加强党的宣传建设显得十分重要。

2.组织工作的空间变化

高校党建各项工作以往大多为线下聚集开展,如组织学习理论、开展讲座、党日活动等,特殊时期如寒暑假或者周末,大部分高校采取封闭式管理,无法采用传统的线下形式开展工作。随着远程技术的发展和腾讯会议、企业微信、钉钉等知名平台的完善,党的各项工作开始向线上发展。

3.高校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高校是培养符合国家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的重要平台,做好高校教育,站稳政治立场是首要问题,党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提高,大数据时代和多元文化背景加速了境外势力向校园的渗入,大学生日常接收信息的途径较为广泛,由于大学生还不善于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理论辨别和分析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内容,其思维有直观性和片面性,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新时期高校党组织建设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和新的挑战。

二、高校党组织建设的困境

1.理论学习和理论掌握不匹配

在以往的调研案例中发现,即使大学生在学习完高校的系列思政课程后,仍有超过50%的同学认为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党史完全不了解。[3]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凝聚了几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血,是高度概括的理论和普适性的社会现象规律。对于高校大学生自身的专业背景和社会阅历来说,短时间内无法掌握这些精髓的思想,无形中提高了学习的门槛,也形成了“绝大多数”青年对党的理论和光辉历史不感冒的现状,导致其无法用这些理论知识来强化自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传统工作方式的局限性

传统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动包括民主集中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发展党员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党内监督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风廉政责任制度、党建带群团建设工作制度等,这些工作大多数依靠线下空间组织。以往对线上开展的活动不具备常态化,操作的规范性和条理性有待加强,活动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存在较大的不足。因此,传统的党建工作方式亟待改进,线下集中组织的方式不适应所有时期。

3.高校管理干部队伍专业技能水平较低

高校管理干部队伍是高校党组织建设的中坚力量,通常由高校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纪委监察部、二级学院党总支、行政直属支部组成;其中基层党组织发挥着对大学生的政治引领作用,辅导员又是在基层党组织作为引领思想、培养党员的主要力量。但是从目前辅导员招聘要求来看,绝大多数院校对其专业限制较低,大部分辅导员没有受过正规的思政学科训练,理论水平不高,导致辅导员在引领思想和培养学生党员的过程中缺乏理论的深度和高度。此外,由于辅导员的招聘要求普遍比其他教师岗的学历要求低,因此部分人把辅导员岗位作为跳板,在进入高校后继续读博或转岗。以上这些都成为高校干部队伍建设不稳定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同时暴露的还有党员干部队伍的线上技能的短板,如直播网课、组织召开线上会议、海报宣传的制作、交互式填写文档收发的能力欠缺等。

4.流行文化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数据的流动,促使地方与地方之间联系日益紧密,生产经济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人们获取多元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个体具备对流行文化消费支付的能力,而大学生作为流行文化的消费主体,西方国家对中国逐渐从地理空间上的侵略转为文化上的渗透,如餐饮文化的麦当劳、星巴克;节事文化的万圣节、圣诞节;运动文化的NBA、世界杯;服装文化的H& M、ZARA等。西方流行文化的盛行,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心理状态、思维方式,这对高校党建工作和行政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三、新媒体时期高校党建改进的策略

1.强化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培养线上工作能力

切实做好对广大党员干部“互联网+党建”的培训工作,用好、用活党建信息化平台文件学习等功能,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对于新媒体时期的工作部署要求。在高校党建工作中,人才队伍建设是开展工作的核心环节,以往人才培养的重点多在理论知识和领导策划能力等,较少在技术层面上训练。仅靠掌握办公软件,不足以应对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线上平台工作。现有的信息化平台包含了会议功能、文档功能、微盘功能、日历功能、OA功能等,虽然大部分为一键启用功能,没有太多复杂的流程,但是由于平台界面功能较多,熟悉运用各项功能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经验。当前,平台操作和组织管理明显滞后于线上平台功能的发展,导致运营和管理的模式均较为粗放。因此,在新媒体时期党员队伍建设上,首先,应提高教师队伍的各大平台操作能力,如熟悉企业微信、钉钉、腾讯会议、Microsoft Team、Zoom等应用软件,同时还要学习 PS、PR、录屏等高频使用的软件;其次,要完善线上组织活动的管理规则制度,如活动时长、频率、考勤、参与、工作机制;再次,在互联网时代,要更注重宣传的手段,高校党建工作面对的人群大多数为18—22岁的青年人群,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应将党的思想和制度包装成符合大学生思维方式的传播信息,便于激发大学生的担当意识和学习服务创新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善于依托线上平台,有效提高党建工作时效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2.重构工作方式,线上和线下优化组合

以往,依靠传统党建工作模式组织活动,效率很低,当前形势下,高校要注重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强党的建设,除了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更应该加强互联网建设。推进党组织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立保持共产党先进性长效机制,改变以往的单一形式,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将新媒体与传统工作相结合。高校党建工作方式要依托现代管理技术,借助线上载体的有效力量,调整各种党建工作资源,推进“互联网+”的办公模式。通过线上搭建平台代替过去传统的模式开展各项业务,包括三会一课的组织,如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上党课;培养发展对象,如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员、教育党员;开展系列讲座和培训班,如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光荣传统教育,召开报告会研讨会,重温入党誓言,学习英模事迹等;组织各项比赛活动,如党的知识竞赛、知识业务演讲赛、辩论赛等。

新时期,更要注重线下和线上工作相结合,协助高校在构建党建工作中增加更多的选择。同时,要优化党建工作开展的流程和方式,使高校党建工作不仅可以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还可以节约时间和资源的消耗。线上方式能合理弥补传统上因地域、时间和经费带来的不足。因此,高校要抓住科技带来的机遇,创新工作开展的方式。

3.创建基层党支部工作品牌化特色,丰富活动建设内涵

传统的高校党支部往往都是上传下达完成任务,导致工作形式较为单一、重复度高和常态化,缺乏相应的特色。[4]创建高校党支部工作品牌化特色,就是引用品牌管理理念,结合高校党建特点和专业特色,探索符合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的党建工作新机制和新方法,使之成为推动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形成不断提高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基层党组织应找准品牌创建的切入点,以专业背景为依托,因地制宜地推进高校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形成特色鲜明、专业化程度高、现实意义强、辐射效应强的品牌活动。如外语专业的党支部可以组织“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服务型辅导活动,环境地理类专业的党支部可以组织“垃圾分类”宣传学习型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学科特色,还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更能避免活动的形式化,激发大学生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时代使命感。通过特色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品牌特色凝聚吸引力。

4.构建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机制

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新任务、新使命,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推进高校基层党建,不断提高工作质量。[5]一是强化理论学习,深入贯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并结合教育系统特点融入“自选动作”,在高校广泛开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学习、大讨论、大落实”活动。二是优化教学课堂,在教书育人上聚焦发力,针对国际时事和国内热点,制订教学实施方案,引导广大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专任教师更要充分挖掘育人资源,运用时事题材,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实现课堂育人功能,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三是深化宣传引导,在思政引领上聚焦发力,召开高校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推动完善高校师生的互动交流方式、运行机制、发挥作用机制。四是扎实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举措落地落实,利用身边先进事迹激励师生奋勇担当、共克时艰,落实岗位职责,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证。

5.在宣传阵地建设上多用心

重视思想建设是党在高校进行党建工作的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6]由于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信息传播节点,个体转发和跟随感兴趣的信息,容易形成裂变式的传播。[7]对于思想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被西方媒体操纵,因此,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宣传工作应强调思想引领为核心,把握正确政治和舆论方向。加强高校党组织网络阵地建设责任重大,应巩固党的政治核心地位,丰富高校党组织信息传递内容。要加强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完善学校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境外势力防范能力。更要创新高校党组织交流互动形式,促进高校党组织工作执行能力和效率等。

四、结语

1.高校党建工作要善于运用互联网平台

新时代,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要切实抓好党员干部和教师的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作为党建工作的中坚力量,要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高校党组织要善于运用“互联网+”的形式,将学习到的知识与理论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应用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出现问题时,要以钉钉子的精神去研究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基层党组织。要积极运用互联网平台优化党组织的各项工作,将“面对面”变为“键对键”,将线下党建模式转变为线上“云模式”,依托“互联网”加强工作交流,增强师生对组织工作的关注度,有效提升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党建工作的便捷度。

2.线上协助仍处于初步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当前,国内高校党建线上工作普及率相对较低,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受公共突发事件的催化,阿里、腾讯、华为等互联网巨头不断地完善线上办公产品;同时,随着5G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突破,未来高校工作和活动能全方位实现远程视讯、文档协作等垂直细分领域深化,现存的视频卡顿、声音延迟等问题也将得到改善。新时代“互联网+”党建工作有较大发展空间,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党支部和党小组的组织生活制度和管理制度,丰富相关主题活动。

3.线上常态化暂未形成,信息安全需更加重视

2020年作为特殊之年,释放了大量在线开展工作和组织活动需求,但大体仅作为权宜之计,后续在线办公需求将会大幅回落,线上和线下工作开展的优劣对比还需进一步考究。另外,各类在线办公软件存在的弊端难以于短期内改善,如大部分软件仅针对企业用户,较少针对高校工作专用;工作传递的隐私信息文件安全难以保障,组织工作和开展活动的有效性难以评价等。

猜你喜欢
党组织建设工作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不工作,爽飞了?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