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庆国
(河南工程学院人文政法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随着我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全面应用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用户深刻体验到新一代手机的联网数据速率越来越高、延迟减少越来越明显、能源节省越来越突出、成本降低成效越来越显著、系统容量提高不断加速和设备连接规模与日俱增。我国创新创业的体制改革不断激发着互联网经营者和大学生用户的线上创新创业活动。大学生线上创新创业是指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文化的在校大学生不忘初心,勇于通过联网的手机、电脑等设备积极尝试各种线上的学习、生活、社交、兼职、经营等一系列创新创业的互联网平台活动的总称,包括线上理论学习和实践,比如开网店、投网文、上网课、线上兼职、直播卖货或带货、向抖音等平台上传视频、通过QQ群或微信群等平台进行经营活动。一方面,线上需求方通过网络发布各种移动数据的需求;另一方面,线上供给方立即收集、编制、创造、上传相关数据,提供服务。[1]线上市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活动或交易的当事人可以足不出户地完成相关工作,大大降低了交易或活动的各种成本。大学生线上创新创业活跃度高得惊人、容量大得超乎想象。然而,网络的虚拟性、个人信息的易泄露性、网络信息的不真实性、网络数据的易修改性、网络违法犯罪的不易侦破性,导致针对大学生线上创新创业活动的违法犯罪泛滥。大学生线上创新创业的法律风险随着相关活动或交易量的暴增而暴增。大学生线上创新创业法律风险管控就是要向线上违法犯罪重灾区群体的大学生,宣讲新时期线上创新创业存在的法律风险和管控对策,为大学生线上创新创业保驾护航。[1]
大学生线上从事学习、社交、娱乐、兼职、直播、开店等网上创新创业活动时,经常会遇到平台或网站要求用户下载相关应用软件的要求。安装过程中,该应用软件要使用的权限一般包括“修改系统设置、添加或修改日历活动、检索正在运行的应用、读取手机状态和身份、使用通话录音录像功能”等。如果用户害怕承担风险,选择了“禁止”安装,相关平台或网站下载的应用就无法使用。在首次使用的过程,应用软件又会要求用户用手机号或微信、QQ登录;用户如果登录,即表示同意该应用的《用户协议》,表明用户同意该应用运营商依据隐私政策收集、保存、使用、共享、披露用户的信息。用户如果拒绝授权,将无法使用相关功能。整个过程,应用运营商的信息披露很少,而用户却要披露很多。不断有大学生个人信息被非善意大量收集、泄露、出售,成为网络精准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受害人。
近年来,有大学生守法意识淡薄,认为线上违法行为被抓住的概率很低,于是借线上创新创业名义实施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包括通过QQ群、微信群、钉钉群等社交平台出借、出租、出售电话卡、银行卡、社交软件账号、股票账户、驾照分数,有偿代写论文、刷课和刷单炒信,以及线上高利转贷等违法犯罪活动;有的大学生甚至创建专门的违法犯罪线上活动平台,组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比如,有大学生通过各种社交软件结识了手机卡、银行卡收卡、贩卡人员,受利益的驱动,迷了心智,主动出售或被利诱后出售,甚至出现了校园代理,导致办案人员在打击网络电信诈骗违法犯罪的过程中,因犯罪分子用的电话卡、银行卡不是本人的,违法通信、转账等信息就无法及时准确找到根源,办案人员就不能及时确定违法犯罪嫌疑人,就不能为电线网络违法犯罪的受害人及时追回损失;这样一来,不法分子就成功把办案人员的侦办方向误导到了在校大学生。又如,有大学生在违法网店的引诱下,由网上店家提供购买费用和报酬,假扮网络顾客,以虚假的购物方式购买店家指定线上商品或服务,提高网上店家商品或服务的销量、排名、信用度,甚至提供有偿好评;通过这种暗箱操作,网上店家在大学生的帮助下,利用不正当手段,成功提升了搜索排名,误导更多消费者购买;这不仅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更破坏了公平的网络市场竞争秩序。再如,有大学生为了谋取非法利益或圈粉,在一些直播平台,拍摄、制作、上传或者直接在直播间发布、传播低级趣味、侵犯他人隐私、扰乱网络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信息。
大学生要从正规平台或官网下载创新创业应用软件,安装前耐心调研和阅读相关内容,科学选择安装选项,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要通过“小广告或小视频”提供的链接下载、安装来路不明的风险很大的应用软件。比如,大学生在网上看到了某公司或个人发布的线上兼职招聘广告,要首先用百度等知名搜索引擎搜索一下这家公司或个人的信息,包括网络调研该用人公司或个人的联系电话、地址、营业执照、头像、网上评价等内容;线上数据的开放性、无限性和共享性决定了很快就能查到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和评价;然后仔细研读,分析该兼职存在的风险;必要时,还可以咨询、征求父母、同学、老师的建议。如果有大学生个人信息被非善意收集、泄露、出售,成为网络精准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受害人;那么,该受害人要第一时间向国家公安、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举报,有困难时,积极寻求辅导员、任课老师或学校相关部门的帮助。
大学生要积极学法、守法、用法,侥幸心理要不得。网络社会同样受法律规范,网络社会不是法外之地。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课堂》等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选修《犯罪学》《合同法》《网络安全法》等公共选修课,经常向公检法司等校外实践指导老师学习和求教,从学生的角度全面践行学校“理论+实践”的双导师实践教学制度。比如,根据规定,对于警察认定的在校大学生出租、出售银行卡的,相关部门要暂停其银行账户线上业务、个人征信系统要录入其违法、违规、犯罪记录;这就意味着违规大学生在接受制裁期间不能使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刷卡业务,不能使用微信和支付宝进行收付款、转账和收发红包,进而影响了个人找工作、贷款等业务;对于警察认定的出租、出售电话卡的在校大学生,其名下的所有电话号码业务一律停掉,未经办案部门许可不得开通;如果大学生明知不法分子租用、购买银行卡、电话卡是为了或者可能为了实施犯罪,却希望或放任该危害结果的发生,仍然非法提供帮助的,公安机关将按照共犯追究其刑事责任。又如,大学生“刷单炒信”的行为涉嫌违反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众多法律,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大学生线上组织人员刷单炒信,从中牟利的,可以追究其非法经营的犯罪责任。再如,大学生“网络直播”要遵循国家有关互联网直播服务的有关规定,直播卖货、直播带货或直播提供其他服务的,应严格遵守我国《民法典》《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价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履行法定的或约定的责任和义务,否则要受到法律的制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