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中远海运(青岛)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71)
中远海运集团是一家集航运、物流、金融、装备制造、航运服务以及社会化等相关产业于一体的全球领先的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商。近年来,集团高度重视在投资领域的管理创新,通过在全集团范围内实施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信息化转型,实现了投资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本文尝试结合中远海运集团二级公司在投资基础管理领域的具体实践,分析现阶段投资基础管理领域需要关注的重点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优化提升的对策建议。
体制机制创新是驱动企业持续变革发展的新动能。2018年至2019年,中远海运集团从体制机制创新的高度,研究并进一步厘清集团的管控治理结构,明确集团总部作为战略管控、二级单位作为运营管控、三级及以下为业务运营的分级管理模式。
为有效解决投资管理实践中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落后于业务发展的问题,让投资管理真正体现出集团整体的战略引领和资源配置能力,中远海运集团从管理模式创新和系统集成一体化两个层面,设计了以“投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线,以SAP系统为核心的投资管理一体化平台,即投资与项目管理系统,简称PPM(Portfolio & Project Management)系统。该系统将优化完善之后的投资管理思想和业务流程、规范固化到系统功能中,通过系统的推广应用,可以实现投资业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对集团并表范围内所有单位投资和资产处置行为的全流程管控。
中远海运集团投资业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投资计划编报管理、投资项目决策管理、项目实施管理、项目运营管理以及后评估管理。
2018年以来,投资与项目管理(PPM)系统在集团统一部署下分两期上线,逐步实现了全集团投资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和投资管理模式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投资计划编报环节,通过投资规划来衔接战略规划和投资计划,达到集团自上而下的主动资源配置和自下而上的灵活申报,实现了项目的科学优选和计划过程的透明可控。
2.项目决策环节,通过下发集团直属公司董事会授权事项清单,明确了二级公司的运营管控重点,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类决策标准,加大对二级公司投资业务运营管控授权力度。通过对授权单位的管理层进行授权,在提高投资决策效率同时也对授权单位的决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3.在项目实施和运营环节,针对过程管理无标准,缺乏控制手段以及运营与投资缺乏衔接、难以跟踪等问题,通过制定分级分类的管理标准,实施与财务资金支付相关联的投资预算控制、项目进度与资金支付月报跟踪控制,以及对项目运营数据的定期跟踪,确保了数据来源及时可靠,初步实现了投资项目实施过程管控。
投资计划管理属于投资基础管理,是投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起点,贯穿投资管理全过程,是一项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的工作。投资计划是对企业投资方向、布局、规模、节奏的工作部署,是企业战略实施的主要手段,它以企业战略为方向,通过对项目投资的设计组合以及全过程管理,确保投资收益实现,进而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1.要深刻理解集团“十四五”规划的战略目标愿景,明确地区公司定位和投资方向,确保投资和资产处置计划与具体项目与企业战略方向相一致。
2.要明确全生命周期管理项目及其计划编制要求。凡属全生命周期管理项目,在编制投资计划时需要同步做好可行性研究、尽职调查、风险评估、地方审批等相关前期工作。
3.要保持全局性和前瞻性的视野。投资计划编制时,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统筹考虑,合理编制投资计划。如:投资项目需要与资产处置项目统筹考虑;股权类项目需要与其相关联的股权类项目或基建类项目统筹考虑;当期投资项目预算的设定需要将之前年度延续实施的情况和延续到之后年度实施的可能性作统筹考虑;不确定当期能否决策实施的投资项目,可以将同类型、可替代的项目合并同类项,等等。
4.要科学预判本单位可能产生的计划外项目。在编制当期投资计划时,既要充分考虑投资计划完成率考核指标,又要结合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对可能发生的应急性投资项目及资本性支出额度进行合理筹划,避免计划外投资。
1.投资计划与企业的发展定位契合度不够,投资和资产处置计划编报前期的调研工作不深不细。
2.简单将投资计划视同财务预算,计划编制人员对投资管理涉及的定量与定性基础信息掌握不全,计划达不到规范化要求。
3.投资计划编制过程中因横向或纵向沟通不充分导致计划缺乏统筹性和科学性。横向是指缺乏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纵向是指缺乏与上级单位投资业务主管部门的沟通。
4.投资计划内部审批程序不完备或程序滞后,对计划决策实施过程涉及的数据信息跟踪不及时。
5.投资管理人员在投资管理领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有待完善和提高,以匹配集团在投资管理专业化、规范化方面的要求。
地区公司转型发展以来,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结合自身社会化产业定位,从战略高度积极谋划新发展格局构建,在投资管理业务中,围绕集中资源做强优势产业、加大战略新兴产业参与力度、盘活存量释放沉淀资金、寻求商业模式创新、加大信息化投入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全新、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上述探索和实践,对与之相匹配的投资基础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文从实践角度思考并提出投资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提升的建议:
宏观(政策)层面看,投资计划的编制应遵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青岛中远海运将集团的战略发展目标、资产布局和投资方向目标等作为自身投资计划编制的指导性原则,并确保各所属企业的投资与资产处置计划与上级战略发展目标、资产布局、投资方向以及资产盘活目标相统一。公司所属各企业应主动对标公司战略目标,主动申报并及时调整投资计划,以实现二级公司战略规划引导所属投资主体投资计划相耦合的双向协调,确保企业发展目标、投资目标和资源配置目标的有效实现。
中观(企业)层面看,投资计划上接战略规划、经营计划下承绩效考核,是企业运营管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企业(投资主体)都应构建并完善科学合理的投资(处置)计划管理体系,以保证计划从编制到决策和实施运营各阶段管理形成闭环,并提高计划完成率水平。
1.在计划编制阶段,应按内部组织管理程序,由生产、经营、财务以及综合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在做好横向纵向沟通的基础上编制企业当期投资计划,既考虑当期生产经营需要,又考虑长远业务布局和发展方向;既考虑短期财务目标,又考虑远期投资收益;既考虑新增项目的投资计划,又考虑对存量资产(股权类、债权类、实物类资产)的清理和盘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在计划评审和项目决策阶段,初步拟定的投资计划应在企业内部履行必要的评审程序后报上级单位。经集团批复下达的投资计划,应以项目为单位,按投资管理办法规定规范履行项目决策审批程序后组织实施。
3.在项目实施运营阶段,应加大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管控力度,指定专人做好项目的资本性支付预算编制、资金支付跟踪、转固定资产确认;项目进入运营阶段后,按集团投资业务全生命周期管理具体要求及时收集项目运营数据,实施项目后评估。
微观(项目)层面看,各投资主体应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坚持价值创造,做好每一个全生命周期管理项目的研究论证。一方面,要确保新投资项目在体制机制设计上符合深化改革要求、符合集团发展战略和投资回报水平;另一方面,要根据项目类别、性质和投资规模等,按公司既定的项目论证规范,有侧重地从政策背景、合作方、行业前景、市场供需、商业模式、投资方案设计、项目经济性测算以及项目风险评估等各方面做好项目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可研论证,为项目决策提供翔实的依据。
集团优化投资管理管控机制,实施投资管理信息化升级转型,其目的一方面是将集团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规范通过系统实现标准化、模板化,从而将全集团的投资管理提升到同一水平;另一方面是将投资基础管理工作从繁琐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投资管理的工作性质由基础事务型管理向高附加值的投资实践管理转型,使之成为战略管理者的智囊、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为企业创造更高附加值。为此,需要集团各级子公司进一步重视对投资基础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因为一个优秀的投资基础管理工作者不但要具备投资管理领域的业务知识,还需要结合投资项目和企业管理实际不断完善在财务、业务、项目管理以及风险内控等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不但需要勤勉尽责的工作态度、还要具备认真细致的工作精神。上述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水平的培养不是短期内可以达成的。此外,随着集团对投资和项目管理系统基础数据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从事系统日常维护使用的关键用户也必须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各企业必须做好投资基础管理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综上所述,投资计划管理是贯穿投资项目全过程的基础管理工作,实践中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实际不断优化提升,才能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在这一过程中,管理思想和模式的变革是根源,信息技术是驱动力,管理工具和工作流程的改进是手段,投资管理从业人员能力素质的提升和价值观念的转变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