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申 詹可佳
(黑龙江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86)
青少年时期,无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形成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目前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青少年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前所未有的广大。在为青少年打开一扇通往广阔天地的大门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大。青少年就像一张白纸,用什么样的颜色涂抹,就会留下什么样的颜色。在这一阶段,青少年需要正面引导和精心培育。
在2021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一些红色资源,并强调在有关党史的学习教育活动中要运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在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那么,到底什么是红色资源呢?目前人们常说的“红色资源”,指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各族人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可以开发利用的,能够彰显符合其时代价值的革命精神及精神载体的总和。红色资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留下的历史遗存和精神印记,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红色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创业的奋斗史、砥砺前进的改革史,无一不彰显着党的性质和宗旨,无一不见证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无一不凝聚着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无一不饱含着深刻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这一重要论述,为如何深入开展青少年的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党史教育,有益于广大青少年更好地学习党史,更有助于青少年更深刻地感悟到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和实践的力量,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梦想中建功立业。”
在广大青少年中,融合红色资源开展党史教育,让青少年学习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有助于青少年思想道德觉悟的觉醒,拼搏向上动力的激发。这是时代的责任、历史的重托,是红色基因能够传承的重要途径。红色资源是引领青少年学党史、知党情、强党性、跟党走的优质资源,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
红色资源继承和发扬了民族文化,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发展的曲折历史,这其中蕴含了党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光荣传统,承载着党的领先时代的思想和革命实践,饱含着革命先烈和人民群众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这种优秀革命精神的内涵特质正是为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艰苦奋斗、民族精神、爱国主义这一系列党史教育的基石。
红色资源有其独特的内容的丰富性、分布的广泛性和呈现的直观性。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通过在全国各地进行深入的革命斗争而创造了一系列十分珍贵的、不同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无论是革命历史、革命旧址还是历史文物,都展现出伟大的革命理想、革命信念、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这些都是党史教育的鲜活教材。
目前,青少年党史教育的主要途径还是课堂、讲座、培训等,仍局限于传统理论说教形式,在内容和形式上有待创新,要考虑适宜青少年的身心年龄特点和思想道德特点。而真实存在的红色资源本身就是对党史党情的生动而真实的反映。红色资源既能够丰富青少年进行党史教育的内容,增强青少年党史教育课程的感染力、亲和力和说服力,又能够使青少年党史教育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历史维度。
黑龙江省是中国纬度最高的省份,哈尔滨市是全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被称为“共和国长子”。在这一片红色热土上流淌着英勇不屈的红色血脉,承载着坚忍不拔的红色基因: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就在这里打响了振聋发聩的第一枪,全国土地改革运动也是在这里率先展开,无数革命先烈在这里流血牺牲。
1923年10月,中国共产党组织的第一个东北地区分组织——中共哈尔滨组,也称“中共哈尔滨独立组”成立。从此以后,革命的火种就在这片土地上燃起,革命的火焰在这里生生不息。1927年10月24日,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地区组织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大会通过决议,成立了“中共满洲临时省委”,统一领导东北地区党的活动,这标志着从哈尔滨开始起步的中共党组织已经遍布整个东北地区。中国共产党的一些早期高级领导人,如刘少奇、陈潭秋、罗登贤等同志都曾先后担任过中共满洲省委领导工作。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入侵东北,激起了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的斗争精神,唤醒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共御外敌的民族气节。在这民族存亡的生死时刻,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派遣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等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人来到这片历经磨难的土地,领导东北人民开展抗日斗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在这14年间,由各地武装力量和爱国志士组成的东北抗日联军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共歼灭日伪军18万余人,牵制日伪军76万余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哈尔滨市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建设中,在政治、经济、人力和物力等全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哈尔滨虽然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有着十分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大量革命历史遗迹和红色故事的感染下,当代青少年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年革命斗争的残酷性和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继承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热情;发奋学习,练就过硬专业技能本领的决心;报效家乡、回报社会,坚定了不负韶华,建设伟大祖国的信念与决心。
党史教育课程是青少年党史教育的桥梁和纽带,运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党史教育的效果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课题。运用最普遍的是课堂讲授法,这也是最基本的党史教育的教育方法。教育工作者要系统、准确地讲解,来深化学生对党史党情的理论认识。但更要大力提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来创造出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新媒体,采取体验式、创设情境式等新型的、更容易被青少年所接受的教学方法,来增强青少年学习党史的情感认同。
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运用红色资源,通过现场教学,可以使青少年获得最直观的体验,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哈尔滨市各大革命遗址、旧居、纪念场馆都可以拓展为党史教育的第二课堂,将丰富的史料文物转化为党史教育的鲜活教材,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思想路线、党的宗旨、党的纪律等方面的教育。
比如,位于市中心的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1950年2月27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哈尔滨时曾住在这里,并在二楼为当时的松江省、市委题词,“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学习”“奋斗”等墨宝流传于世。毛主席当年用过的一些用品,无不彰显着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朴素,对于现在的青少年有着很大的教育意义。
位于东北烈士纪念馆旁边的东北抗联博物馆是国内首家全面反映东北抗联14年英勇战斗历程的综合性博物馆,这里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联艰苦奋斗的历史事件与坚忍不拔的历史人物。
通过参观、观看影片等现场教学形式,可以生动了解在革命年代党的发展建设历程,是能够加强青少年党史党情教育的有力载体和生动课堂。
体验的过程就是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生成情感、培养意识的过程。在党史教育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让青少年沉浸其中,真正用心深刻感悟党史。
比如,东方壮歌·东北抗联体验式国防教育基地,由“红船精神馆”“东北抗联馆”“国防教育馆”三大主题场馆构成。基地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培养新一代国家栋梁人才为宗旨,通过南湖记忆、历史回顾、视频演播、情景演出、教官讲解、走进战场、体验心得、国防教育等八个环节,展示与体验内容交互,通过体验式教育,重走抗联路,追寻东北抗联精神,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让青少年在体验中受到红色文化熏陶,锻炼体能,崇敬英烈,崇尚英雄,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爱国主义、国防意识、体能锻炼、人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方位提升。
针对青年广泛使用新媒体的特点,可以深入挖掘地域红色资源特色,制作成微视频、微党课、党史问答等有特色、有分量、有影响的新媒体产品,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精准推广,形成立体传播声势,推进红色资源在青年中学习党史的力度、深度、广度,让学习党史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借助一些优秀的文化节目形式,如在青少年中广受赞誉的《典籍里的中国》,节目聚焦优秀中华文化典籍,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以“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讲述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及书中的闪亮故事。这档节目一经推出,就受到很多青少年的赞誉。那么,我们的党史教育课程是不是也可以借用这种时空对话的形式与革命先辈进行交流呢?让这些写在教科书里、站在纪念馆里的人物鲜活起来。小型情境剧《对话·赵一曼》就是我校研学课程开发中的一次尝试,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
红色资源的形成、形态、特征、价值无不契合时代对青少年党史教育的特性、目标、要求和内容。时代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即如何充分发掘、运用哈尔滨市的红色资源,在青少年党史教育的课程资源、实践平台、教育方法等纬度实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这也是丰富青少年生党史教育实现形式的关键。积极运用哈尔滨市红色资源,开发设计适合青少年的党史教育课程,为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添砖加瓦。
课题项目:黑龙江职业学院2021年度校级党史专项课题——依托黑龙江省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研学项目实践研究(课题编号:YJDSZ20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