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发展 呼唤责任青年

2021-11-24 04:12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李丽莎陈扬芳周娜张洋
办公室业务 2021年20期
关键词:青年人工匠时代

文/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李丽莎 陈扬芳 周娜 张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兴在责任;青年强,强在担当。在新时代大背景下,不断培养和强化青年的家国情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当务之急,是推动各地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新时代,青年重任在肩

当代青年风华正茂,伟大梦想恰逢其时。立足新时代,凝聚新担当,呼唤新青年。

(一)风劲帆满看青年。青年者,国之魂也。青年是新时代的生力军,是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第一,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青年是不可或缺的社会群体,也是大有可为的中坚力量。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科技创新的大任、经济转型的难任、文化传承的重任,由谁来担当?毋庸置疑,是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国家是否具有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环。青年如同新鲜的血液、新生的细胞,其能力和影响往往超出预期,他们每成长一步,离实现“中国梦”会更接近一步。第二,青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党的十九大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全面部署和战略安排,这段时期既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关键期和黄金期。在这段时间,青年将步入精力充沛、行动高效、创造力强的人生高峰期。可以说,青年的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同步,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关键力量。

(二)砥砺奋进在青年。时代潮头,尽是年轻的面孔。青年如旭日初升,又如雏凤初鸣,代表国家的未来,凝聚民族的希望。一是历史进程证明了青年可担大任。回顾历史,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的进程,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等广大青年满怀革命理想,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焦裕禄等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向荒原进军,建设祖国。可见,青年是新时代的奋进者和开拓者。二是社会变革彰显了青年可担大任。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面临重大转型,中国将在工业技术、经济模式、社会结构、劳动力结构、人文心理等诸多方面,发生深刻而巨大的变化,青年的身影始终站在了社会变革的前沿。“天宫一号”“嫦娥一号”研制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其中“嫦娥一号”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体主任设计师36岁。他们当年多年轻,却已堪大任。三是青年年龄和数量优势,决定了青年可担大任。据调查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青年人口总数约为5.84亿人,占总人口的37.53%。青年群体的数量及伴随其年龄增长而逐渐进入事业的黄金期,他们必将成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主力军。

(三)中流砥柱靠青年。新时代对青年提出的新要求有其可行性也有其必要性,在此历史时刻,青年必须担当时代重任。一是全球老龄化来袭,青年人必将承担经济发展所赋予的更多任务,并将很快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总人口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将以占世界15%的劳动年龄人口养活世界上20%的老年人口。在此种情况下,对青年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人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二是青年人有着更加活跃的头脑与思想,社会的更迭变化由青年人来承袭才能得以继续。当今社会新旧事物不断更迭,青年人有着更好地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激情,所以面对未来的挑战,青年应担大任。

二、新挑战,青年隐忧在前

当今全球发展与思想多元相伴相生,全球各种价值观碰撞不止,青年成长面临诸多挑战,青年成才存在不少隐忧,

(一)眼高手低难务实。青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没有理想就没有前进的方向。有目标固然是好事,但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更是大忌。一是在求学过程中,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把目标定得过于远大。比如非名校、非王牌专业不读。但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能力和野心不相匹配。常言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如果想达成合理的目标,得从日积月累的基础开始,脚踏实地、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二是在工作岗位中,不脚踏实地,好高骛远。基础性的工作不甘心做,小事也不愿做,甚至刚到工作岗位连业务范围都没熟悉,就深感屈才、动辄辞职,此种情况令人咋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只有甘于扮演拾遗补阙、跑龙套的角色,保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有可能收获不平凡。

(二)挑肥拣瘦怕吃苦。不少青年在职业发展中存在挑肥拣瘦的现象。一是选择岗位时,挑三拣四。2017年共有795万(其中湖南35.78万)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以湖南某高校的1000位青年人为调查对象,调查结果显示38.78%的青年学生希望毕业后去沿海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竟无一人选择去偏远地区支教,而珠三角、长三角却频频出现“用工荒”。二是完成工作时,拈轻怕重。部分青年不愿做看起来普通平凡的工作,却又无过硬的本领去承担看起来“高、精、尖”的工作。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0%以上,但企业中技能型岗位人才的流失率却达20%,就业者频繁更换工作岗位和单位,致使企业出现了用人难、员工稳定性低等问题。这反映了青年爱岗敬业精神的缺失,事实上工作本无高低贵贱之分,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三)安常守故少创新。古语有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新时代发展过程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青年的发展慢进也退。一是缺乏创新思维。具体表现为干事缺乏主动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敷衍了事,得过且过。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能跳出思维定式,不能以创造性的思维来分析和解决。二是缺乏创新意识。不愿学习,满足于已有的知识,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三是缺乏创新能力。在工作中盲从权威迷信、人云亦云,沉醉于他人经验。不能将理论和实际有效结合,生搬硬套。

三、新使命,青年义不容辞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时代新担当,青年人必须内外兼修、德才兼备,不负芳华、不负使命。

(一)要将报国情怀注入灵魂。报国情怀是几千年来扎根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元素,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之源。一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持以事启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行引人,用生动典型的事例来引导广大青年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底气和朝气。二是挖掘典型,充分发挥模范人物事迹的育人价值。在对先进模范人物事迹进行深度发掘时,要注重挖掘他们身上生活化、细节化的内容,使其形象更为丰满,血肉更加鲜活,具有更强的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从而更加接近现实、贴近生活。三是融合家校,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通过建立家校教育共同体和家校联动机制,在家庭教育中弘扬优良家风,在学校教育中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校双向联动,进而形成强大合力。

(二)要将工匠精神融入血液。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提升我国产品质量、建设质量强国和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通过基层实践,培育吃苦耐劳的工匠心。基层实践为青年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难得的机会,是他们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本领的良好途径。青年应该主动到基层一线、到条件艰苦的环境中去全方位锻炼自己,提高自身推动经济发展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二是完善现代学徒制,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魂。职业院校应充分联合企业的力量,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组建一支由专业教师、企业高工、行业专家融合的专业教学团队,让名家大师、能工巧匠与学生建立师徒传承关系,通过情感交流和行为传染,传递耐心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青年塑造为大国工匠。三是敏于求知,培育创新引领工匠人。工匠精神更为关键的是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扎实的理论学习是创新的基础,青年的培育需紧跟理论前沿,清晰目标和创新指向。同时,注重创新思维培养,营造创新环境,激发创新热情引导和启发青年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

(三)要将团队意识深入骨髓。一是讲合作,合作是团队意识建设的首要内容。只有运用合力,善于合作,才有强大的力量,才能把蛋糕做大做好。二是重自律,凡成功者无不懂得自律,自律的青年,当遭遇困难时,不会选择逃避,而是克制自己的情绪,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而智慧与能力就是在寻找方法的过程中积累提升的。三是多学习,进学致和,行方思远,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进而促进青年力量不断壮大。

猜你喜欢
青年人工匠时代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90后大工匠
工匠神形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材料作文“做一个Nice 青年”导写
倚老卖老不可取
工匠赞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