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021-11-24 01:49吴义国
湘潮(上半月) 2021年5期
关键词:雄花杂交稻亩产

★ 吴义国

2019年9月2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颁授共和国勋章。

颁奖词这样描述袁隆平: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1930年9月,袁隆平出生于北平(今北京),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看到当时农村的贫穷落后,我是有点雄心壮志的,立志要改造农村,为农民做点实事。我认为学农的就应该有这个义务。”1960年,袁隆平开始进行水稻种植试验。

袁隆平依据对遗传学的深刻认识,对试验田里的退化植株仔细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不仅论证了“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而且从其第一代的良好长势,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现象。试验结果使他确信,搞杂交水稻的研究,具有光明的前景。

然而,世上没有一件事是一蹴而就的。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这样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稻株——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

袁隆平知难而进,迈开了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他从未见过,也没有资料报道的水稻雄性不育株。功夫不负有心人,苦苦寻找14天后,他终于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妻子邓则,又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成熟时,分别采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种子。

1966年,袁隆平在《科学通报》上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由此拉开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代表湖南省水稻雄性不育系研究协作组,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此后,杂交水稻先在湖南推广,后在中国遍地开花,水稻平均亩产也一路“飙升”。1996年,中国农业部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不断刷新亩产产量。目前,超级稻计划的五期目标已经全部完成,最高达亩产1100公斤。

从1979年首次“走出”中国以来,杂交水稻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袁隆平在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开幕式上致辞称,杂交水稻不仅在中国表现良好,在非洲试种过程中,马达加斯加平均每公顷产量已经达到8吨,比当地品种增加100%到300%。他希望,可以用杂交水稻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解决非洲的粮食安全问题。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自古以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2018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他沿着田埂走进“超优千号”超级水稻展示田,察看水稻长势,同袁隆平院士等农业科技人员亲切交谈,了解水稻育制种产业发展和推广情况。听到我国科研人员培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屡创世界水稻单产最高纪录,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他强调,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20年5月29日,在习近平总书记给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中,袁隆平的名字排在第一位。袁隆平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体现出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使我很受鼓舞。”“杂交水稻的发展史,本来就是一个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历程。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开展杂交水稻技术研发。”

猜你喜欢
雄花杂交稻亩产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亩产超340斤!4口塘出蟹11000斤,错峰卖蟹亩产值2万元的秘籍来了
杂交稻对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影响的荟萃分析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楚雄花事(组诗)
“牛气冲天,亩产三千”
黄瓜雌性系NW-6诱雄技术
乙烯合成酶基因CitACS4突变导致 西瓜雄花完全花同株性型
第三代杂交稻将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方向
两个杂交稻新品种米质达国标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