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辛苦指数”提升老人们的“满意指数”

2021-11-23 19:26张守军仇学平
雷锋 2021年8期
关键词:日照市共同富裕食堂

张守军 仇学平

“祝贺您,又获得了一项新的全国性荣誉!”

这是7月16日,记者利用到日照市出差的机会,冒雨赶到东港区三庄镇的“爱心摆渡”食堂,见到正在那里为该食堂升级为“养老志愿服务中心”忙碌的滕兆敏时说的第一句话。

这里说的“全国性荣誉”,是指滕兆敏今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他是日照市的一名退役军人,今年43岁。他自2016年以来,先后筹集资金260余万元,开办了15处“摆渡”爱心食堂,为375名农村失能、半失能贫困老人提供免费午餐17余万份,并为20余名贫困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帮助她们脱贫。不久前,“摆渡”爱心食堂项目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一个难忘的承诺:您好好活着,我一定让您每天都吃饱饭

1978年出生的滕兆敏,幼时家境困难,没少尝过忍饥挨饿的滋味,也因此吃过百家饭,穿过百家衣,受过不少好心人的帮助。成年后,投身公益、回报社会的念头,便始终萦绕于心,感恩的种子在他心中绽放出灿烂的扶贫济困之花。为此,2006年,他毅然从退伍后的工作岗位上离职,选择全身心投身公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2016年,在日照市文明办的指导下:滕兆敏成立了山东省首家专注于精准扶贫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团体——日照市扶贫志愿者协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扶贫活动。

一天,滕兆敏带领志愿者到五莲县洪凝街道孙家嶺村开展帮扶活动,在一个巷道里遇到了一位跪地爬行的老人。老人姓孙,滕兆敏在他家看到,摆放在地上的米面油落满厚厚的灰尘。米面还未开封,却让老鼠啃了一圈洞,一口锅也已经烧透见底,眼前的一切让滕兆敏呆了许久……

老人说:“我的身子没毛病,就是饿,浑身没有一点劲。”老人身体并无大碍,只是有腿疾,自己没有能力做饭。听罢孙大爷的话,滕兆敏当即就给孙大爷许诺:“您好好活着,我要开一个养老院,到时候保证让您每天都能吃饱饭。”

回来后,滕兆敏就里里外外忙着筹办养老院的事。筹办期间,滕兆敏再次来到孙大爷家时,得到的却是老人已经离世的消息。老人的离世,让滕兆敏内心里深深感觉到,他欠下孙大爷的是一个无法兑现的承诺。

这件事让他意识到,有些事不能等,更不敢等!他必须与老人的生命赛跑。但扶贫路上社会组织该做些什么?精准扶贫如何精?怎样扶?

滕兆敏经走访了解到,在偏远农村仍有部分高龄老人,虽然他们已经摆脱了绝对贫困,有低保补贴、也有充裕物资,却因高龄孤寡、残障、失能、半失能等自身原因,仍存在“吃饭难”的问题。他决定从最紧急的吃饭问题入手,在贫困孤寡、失能、半失能老人相对集中的偏远农村,以开办爱心食堂的方式,为他们解决吃饭难题。这个食堂的名字就叫“摆渡”,意思是渡人渡己,将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老人“摆渡”到真正能够享受“美好生活”幸福的彼岸。

想法有了,却面临着没房、没钱、没人这些现实的困难与挑战。但他坚决不退缩,没房,他就到村里到处打听有无闲置民房可以租赁;没钱,他带领协会骨干先凑份子垫底,再四处化缘。为了让食堂顺利开办,滕兆敏到处跑各种单位、企业拉赞助,最终筹到了30余万元。

2016年下半年,在孙大爷离世后的第45天,滕兆敏举办的日照市第一家“摆渡”爱心食堂在莒县龙山镇北上涧村开业了。

食堂第一天开餐时的情景让他终身难忘,那些平时饥一顿饱一顿的老人饭量大得惊人,一位叫董向洲的老人一顿吃下了3碗菜、8个馒头,他说:“这是我这些年吃得最饱的一顿饭。滕儿,这样的好事,天天有吗?”

这一声“滕儿”,叫得滕兆敏心头滚烫,泪流满面。他暗下决心,再苦、再难,也要把养老食堂长期开下去。这是滕兆敏当时的心声,也是他此后最大的执念。

一个崭新的模式:以爱心食堂为平台,广聚志愿扶贫力量

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摆渡”爱心食堂从1家开到了15家,已经形成了高标准、规范化、模式化的农村养老扶贫志愿服务体系,成为山东省扶贫攻坚工作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的闪亮名片。

食堂建成后,爱心变成了责任。为了确保食堂持续健康运行,滕兆敏和志愿者群策群力,为老人们的“一顿热乎饭”奔波着,没有一个人敢放松,也没有一个人肯放松。

为保证食堂食材的质量,对批发市场,滕兆敏比蔬菜批发商还要熟,谁家的土豆质量好、谁家的白菜水灵、谁家的花生油纯正、谁家的米面放心……滕兆敏自己开车配送柴米油盐,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转圈地跑,有时候累得车都开不动了,从陈疃镇到日照市区在路上都要休息好几次。

为保证食堂服务的效果,每一处爱心食堂都设置了厨房、餐厅、超市、活动室、休息室等场所,统一配备炊具、餐具等设施。食堂每月公开账目,所需食材由志愿者统一采购配送,保障每日用餐的营养与安全。

为了达到精准帮扶的目标,食堂帮扶对象均由食堂落地村村委会推荐,滕兆敏带人挨家挨户走访核实,经村级公示后最终确定帮扶对象。同时,他在村内聘请中年贫困妇女到食堂工作,既为老人提供常态化的免费午餐和日间照料服务,也为这些中年妇女提供长期就业机会。

为了不给老人造成任何负担,食堂坚持全免费开放。开办食堂对滕兆敏来说完全是出于自己的那份公益心,不图名不图利,老人们不需花一分钱就可以在食堂吃到热乎饭,5年来,食堂已经为帮扶对象提供17余万份免费午餐。“摆渡”爱心食堂的举办,切实帮助解决了贫困老人们的“急难愁盼”问题,也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爱心食堂为广大党员和社会志愿者搭建起了一座“党建引领,志愿同行”的志愿服务基地,5年来带动40余家文明单位及爱心企业、34所高校及中小学、3200余名党员、团员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走进农村,开展志愿扶贫活动420余次。“摆渡”爱心食堂已经成为一个常态化的摆渡爱心、盛放爱心、收获爱心的港湾。

一个闪光的梦想:在“共同富裕攻坚”路上一直走下去,让老人们首先品尝到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滋味

“兆敏啊,你要继续做下去!”2019年10月17日,在山东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座谈会上,山东省委副书记、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杨东奇的这句话,让滕兆敏在公益路上继续走下去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了。以后的路应该怎么走?滕兆敏又有了全新的规划。

哪里有老人需要这口热乎饭,滕兆敏就把爱心食堂开到哪里去。为了让更多贫困老人受益,去年以来,滕兆敏又在莒县招贤镇、东港区三庄镇和陈疃镇新建了5处爱心食堂,帮助70名贫困老人吃上了免费午餐。招贤镇柳家庄村“摆渡”爱心食堂开餐那天,80岁的刘家庭吃上了猪肉炖土豆和白米饭,饭后老人向滕兆敏伸出大拇指,高兴地说道:“没想到天底下还真有这样的好事。”

7月16日,在零距离感受“这样的好事”的暖心氛围中,滕兆敏告诉记者,习总书记在庆祝建党百年的“七一”讲话中号召我们,“要着力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我的体会是,这标志着我们党在向新的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重心已从“精准扶贫攻坚”转向“共同富裕攻坚”!这就决定了我们办的“摆渡”爱心食堂也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个高质量的发展和提升。

滕兆敏指着东港区三庄镇“摆渡”爱心食堂外边刚刚粉刷好的“养老志愿服务中心”的大幅标牌说:“在日照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直接指导支持下,下一步,我们的‘摆渡爱心食堂都将提升为‘养老志愿服务中心。这无疑需要我们更高地举起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大旗,作出更大的努力,付出更多的辛苦。为让‘共同富裕攻坚尽早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我们就是要用‘辛苦指数提升老人们的‘满意指数。今后,我将继续带领我們这个学雷锋志愿者团队,团结更多社会爱心人士、汇聚更多爱心力量,当好‘摆渡人,在‘共同富裕攻坚这条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让村里的老人们首先品尝到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滋味。”

猜你喜欢
日照市共同富裕食堂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绵薄之力
古村街景
村居
肉,回锅里了
1986—2015年日照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谁更恐怖等
高校食堂的奇葩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