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露 夏雨
一位普通农民从豫西南一个偏僻小山村,一步步走进金碧辉煌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
“这是党和国家给予我的最高荣誉,也是对一名学雷锋志愿者的最高褒奖。荣誉已成为历史,我要牢记习主席嘱托,更好地服务人民,甘当百姓身边的健康卫士。”“全国劳动模范”荣誉获得者、河南省邓州市彭桥镇乡村医生曾伟对记者说,此时的曾伟正在给患者就诊。
当乡村医生,是曾伟儿时的梦想。“8岁那年,3个小伙伴相继得了急病,因为离县城远,治疗不及时、白白失去了生命。”曾伟对30多年前的揪心场景至今记忆犹新。从那一刻起,他就暗暗发誓,长大了,一定要当一名医生,给贫困的乡亲们看病。
1989年9月,曾伟如愿地考取了南阳市卫生学校。1991年毕业时,正是全国卫生医疗机构急需专业人才的时候,一毕业他就被郑州一家大医院“相中”。去省会,起点高,待遇好。但是想起夭折的小伙伴,想起父老乡亲们缺医少药的窘境,曾伟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豫鄂两省交界的偏远家乡当了一名山村医生。这一坚持就是30年。
自1991年開门坐诊起,曾伟便给自己立下规矩:对生活条件不好的患者,一概不收费。该镇刘山村村民杜士萍无儿无女,患类风湿最严重的时候,连床都下不来了。1995年夏,在邻居的帮助下,杜世平坐着一辆架子车找到了曾伟的诊所里。令曾伟没想到的是,杜世平仅仅治了一个疗程,就再也不来了。
“类风湿病治疗复杂,不能中途放弃。那时候担心她啊!”放心不下的曾伟四处打听,找到杜世平的家里,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屋顶四角、中间还有墙角到处都能露出光线,冬天的风呼呼地往里刮。刹那间,曾伟的眼睛湿润了。他暗下决心,免费给杜世平治疗。眨眼间,26个年头过去了,杜世平不管有什么疾病,曾伟都随叫随到免费诊治,有时还接济给他们一些米面粮油。来来回回跑有二三十趟,免除的医药费有7万多元。
这样的故事,在曾伟身上不胜枚举——老河口市患者肖某,因脑血栓引发偏瘫,家人将其送至曾伟诊所后再未露面,曾伟悉心诊治,垫付医药费用4000余元,治愈后又将其送回家去;彭桥镇赵河村村民马云秀因偏瘫导致半身不遂,曾伟主动为他治病,为他支付了1万余元医药费,送医送药做针灸,直至其完全好转;彭桥镇五保老人梁金财,自2009年9月至今,曾伟对他免费治疗、生活帮扶,费用超过4万元……
曾伟说:“要做一个好医生,必须先做一个好人、一个像雷锋那样经常做好事的人,一个品行端正的人;要真心把患者当做亲人、当做家人”。
随着乡亲们对曾伟的医德医术口口相传,当地几家民营医院登门力邀他去坐诊,并许以高薪,“我也曾心动过,但最终我还是一次次地选择放弃。”曾伟说,城里医生多他一个不多,可村里缺了他,乡亲们就得到更远的地方看病就医。
曾伟的父亲曾是一位在群众中威望很高的村会计,他的岳父也是当地有名的老中医,“父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特别是他母亲病逝送葬时,300多位村民自发在村口排队相送,100多位在外打工的村民回来致哀,更坚定了曾伟“永远当好百姓身边的健康卫士”的决心。
在曾伟的影响下,他的女儿高考时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武汉大学临床专业,今年又考取郑州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继有人,女儿将很快成为一名健康卫士。”曾伟自豪地说。
“当医生,必须有精益求精的技术,才能治得好病。”从医伊始,曾伟便给自己定下了做“精益求精”名医的目标。
为了这一目标,曾伟每天挤出1个小时学习,提高自己对农村常见病的诊治水平。他曾驱车30多公里9次登门请教当地老中医学习治疗中风、偏瘫绝招,想方设法向当地知名医生虚心求教,不断搜集民间单方、验方、秘方;自费订阅7种医学期刊,从中吸收前沿知识;在燕京医学院函授深造3年,提升了基础理论和临床水平。他还坚持每天总结临床治疗病例、治疗体会,以中医内科疾病为主,积累整理4000余份典型病例,写出几十万字30余本学习笔记。
经过数年的勤勉苦干,曾伟从“职场小白”熬成了村民眼中的行家里手。如今,他不仅能熟练运用中医药知识,诊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还总结出了一套治疗中风病的有效方法,邻乡邻县的人蜂拥而至,外省的病人也纷纷慕名前来。
前年8月,贵州省某旅游公司董事长栗荣鼎操劳过度,卒中来袭,左侧肢体出现功能障碍,先后在贵州省、河南省、北京市的多家大医院就诊,始终不见起色。一位南阳的朋友前去探望时说:“给你找个乡村医生看看吧!我们南阳有个叫曾伟的乡村医生,你可以找他试试。”栗荣鼎说:“北京都治不好,你给我找个‘赤脚医生治?”话虽这样说,栗荣鼎还是决定试一试。曾伟为栗荣鼎诊治后,栗荣鼎偏瘫侧的肢体明显好转,说话也利索了。
栗荣鼎不是第一个千里迢迢来找曾伟的外省患者。去年,曾伟的村卫生室分别迎来了西藏、新疆、黑龙江、青海、陕西、浙江、广西、浙江、安徽等多个省份的患者。其中,西藏的一名患者先乘飞机赶到成都,又从成都乘飞机到新郑,然后从新郑包车赶到彭桥镇,来回赶了5000多公里的路。
曾伟的准则:“能用单方偏方不用大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既要给人治好病,又要让人少花钱。”身为农民的曾伟,深知种田人的艰辛。在他看来,好村医的标准,不仅要医术好,更要心肠善。
在曾伟家,记者见到一特殊“藏品”——一整箱免费处方。这些处方,大小各异,新旧不一,处方上都写了一个“免”字。薄薄一张处方纸,轻如鸿毛,但曾伟这批处方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净重16公斤。“这些是自1991年以来给贫困人员开的处方,还不是全部,有近1/4被家人烧了,还有几大本子专门为敬老院里的老人做的诊疗记录”。曾伟说,彭桥镇敬老院和庙湾爱心家园近30名老人,他专门登记,诊断和用药全部免费。老人们用的药比较贵,基本上每次的用药都得五六十元。还有五保老人偶有不适,能走动的,随时到诊所看病取药,一概不收钱;不能走动的,一个电话,他便上门诊治,仍一文不取。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2012年3月初,曾伟倡议周边乡村医生成立了“彭桥镇学雷锋小组”,后更名为“邓州编外雷锋团彭桥镇卫生排”,为当地孤寡老人、困难群体送医送药1万多人次,免费发放常备药品价值20多万元。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曾伟所在的彭桥社区卫生室,服务辖区6000位村民,辖区共有203个外地返乡人员,其中,180个从武汉返回,疫情防控压力很大。他牵头成立了彭桥疫情排查突击队,大年初一就抱着被子住到了卫生院,走村入户,几乎没有睡过整觉。经过努力,他们分包的外出返乡人员及家属无一例发热咳嗽。在疫情防控初期,基层医疗物资十分紧缺,但曾伟想都没想就把储备的250斤酒精、50瓶消毒液和1500余只口罩全都捐了出去,还每天早上5点起床熬药,和队员们把熬制好的中药,来回几十公里送到全镇各疫情防控卡点和隔离户,累计捐赠中药3000多袋,价值3万余元。
“赤脚医生向阳花,农村沃土把根扎,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万家。”这是20世纪70年代的电影《红雨》主题曲 ,讴歌的不正是像曾伟这样的百姓身边最美的“赤脚医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