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芯不同命 谁在影响NAND闪存的性能

2021-11-23 17:31
电脑爱好者 2021年22期
关键词:闪存盘存储卡桥接

閃存自身的迭代

在半导体存储器领域,“NAND”是NAND Flash Memor y的简称,所以它在国内通常会被翻译成“快闪存储器”,也就是所谓的“闪存”(图2)。闪存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断电后它所存储的数据不会消失。我们熟悉的内存(DR AM、SR AM)则是一种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VM),断电后所存储的数据会消失。

火速链接

如果你对闪存的架构和3D堆叠技术感兴趣,可以参考本刊2021年第14期《大势所趋 QLC闪存是否值得重用》这篇文章。

闪存自身也是在不断迭代进化的,2021年主流闪存的性能肯定要比几年前的闪存强很多。影响闪存自身性能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制程工艺、闪存架构、3D堆叠技术等。其中,闪存架构即我们熟悉的SLC、MLC、TLC和QLC,目前中高端闪存均以TLC为主,而QLC虽然性能有所降低但凭借成本优势正在逐渐蚕食T LC闪存的市场。制程工艺和3D堆叠技术相辅相成,最新工艺+96层或144层的3D NAND技术可以将1TB容量封装进一颗NAND闪存芯片里(图3)。

需要注意的是,存储卡、手机和SSD固态硬盘内置闪存芯片的封装标准各不相同,比如SSD内的闪存芯片表面积就已经和一些闪存盘的大小相当,存储卡内置的闪存芯片尺寸则更迷你。一般来说,同容量但封装尺寸更大(所以SSD性能先天占优)或单芯片容量越大(内部可组成类似双通道的工作模式)的闪存芯片具备更好的性能潜力,性能越好。

存储卡的速度之谜

存储卡包含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SD)、MicroSD Card(又称TF)、Compact Flash(CF)、MemoryStick(MS)等诸多形态,但如今依旧流行的则只剩下了SD和MicroSD(TF),并逐渐衍生出了SDHC(SD2.0)、SDXC(SD3.0)和SDUC(SD7.0)标准。

虽然存储卡轻巧迷你,但它也算“五脏俱全”,除了裸露在外的金手指外,内部还同时封装了主控芯片和闪存芯片(图4)。不过,存储卡的主控只需要实现最基础的功能即可,并不像SSD硬盘那般需要针对闪存颗粒进行读写优化、写入策略优化等,所以尺寸和功耗极低,没什么存在感。

一款存储卡的性能,主要看它采用的S D规范标准以及总线接口。以通用性最好的MicroSD存储卡为例,目前市面上多以SDXC+UHS-I为主,读取速度普遍在100MB /s~170 MB /s之间(图5)。采用UHS-II或UHS-III总线标准的存储卡速度可以媲美SATA SSD,但它们的价格昂贵,而且采用了双排金手指(图6),兼容这类存储卡的设备也多以专业单反相机和摄像机为主。

SD7.x是最新的SD卡规范标准(表1),它们引入了PCIe总线和N V M e协议,读取速度理论可达9 8 5MB/s,目前威刚已经推出了符合该标准的Premier ExtremeSDXC SD Express存储卡(图7),但SD7.x存储卡的价格更是吓人,兼容这种存储卡的设备也是凤毛麟角。

总的来说,存储卡是NAND介质存储产品中速度(相对)最慢的,其性能更加依赖终端设备(如手机、相机、笔记本)身上的的读卡器以及控制芯片,而相关的OEM厂商并不愿意在这方面增加预算,所以哪怕存储卡已经有了超高速的SD7.x标准,但至今连UHS-II还未大规模普及,普通用户更是很难接触到。

闪存盘的高速之源

我们可以将闪存盘理解为“自带USB接口的存储卡”。只是,闪存盘的体型相对更大一些,其实际性能全看内置的闪存和主控芯片的规格,对终端设备没有太高要求(只要支持对应的US B3.xGen1/2标准的接口即可)。目前闪存盘的主控生产厂商主要以群联(Phison)、慧荣(SMI)、鑫创(SSS)、联阳(ITE)、安国(ALCOR)、银灿(Innostor)为主。闪存盘领域可要比存储卡复杂多了。从形态上,闪存盘包含Nano迷你型、单接口型、双接口型(同时配备USB-A和USBType-C);从速度上,闪存盘还存在US B2.0、USB 3.0/ 3.1/3.2Ge n1(5Gbps)和USB3.1/3.2Gen2(10Gbps)。

128GB/256GB版速度才能达到400MB/s,64GB版会降至300MB/s

Nano迷你型的闪存盘普遍采用了“黑胶体封装”(又称UDP黑胶体和PIP封装技术),所有零部件一次成型,闪存盘内部主体上没有一丝缝隙,也因此获得了不易损坏、可靠性高、防水、防震、防尘、防磁等优点(图8)。不过,这种结构的闪存盘性能普遍一般(速度多在200MB/s以内),最大的优势就是小巧便携不占空间。但凡事都有例外,三星FIT升级版+虽然也是Nano迷你型,但速度依旧可达400MB/s,应该是三星解决了高性能主控的小型化封装技术,代价则是成本更高(图9)。

更高速度的闪存盘普遍采用闪存和主控芯片分离的设计,部分型号可以实现超过400MB/s的读取速度,主要是因为它们内部是由SSD主控芯片+闪存芯片+USB桥接芯片组成,所以还被不少网友誉为“固态闪存盘”(USSD)。以闪迪CZ880为例,这款高端闪存盘就采用了祥硕科技ASMedia ASM1153E SATA3(6Gbps)To USB 3.1Gen1(5Gbps)的转接芯片(图10)。

需要注意的是,高端闪存盘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摒弃了过去的桥接设计,直接集成更高性能的单主控芯片。比如金士顿DataTravelerMax就内置慧荣SM2320主控,在单芯片(不算闪存)的基础上就支持USB3.2 Gen2标准,实际传输速率可达1000MB/s(图11)。

今年初,群联还发布了全球首个和最快的USB3. 2Gen2×2(20Gbps)闪存盘主控(PS2251-18),其连续读取速度高达1900MB/s,连续写入性能也能达到1700MB/s,堪比中端PCIe 3.0SSD。群联曾表示,PS2251-18主控无需桥接控制器,降低了成本,简化了PCBA设计。与基于桥接的USB外部S SD相比,能效提高了56%。

但是,这种超高速闪存盘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为了解决高速度衍生的发热问题,体积不可能太小,而且价格较之同容量20 0MB/s级别的闪存盘至少翻了一番。更尴尬的是,目前连标配USB3.2 Gen2接口(10Gbps)的电脑还未普及,很多普通消费者哪怕咬牙购买也会“英雄无用武之地”。

总之,闪存盘是最通用的NAND介质存储产品,主控对其性能影响至关重要,上限极高,下限极低。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不知名品牌为了降低成本,會为闪存盘搭配“白片”甚至“黑片”闪存颗粒,对稳定性和寿命的影响很大。所以强烈建议大家优先挑选金士顿、三星、闪迪等一线品牌旗下的产品。

手机和SSD的进化之路

CFan在近年来曾报道过很多有关手机(详见2021年第11期《浅析手机内存和闪存的优化技术》)和SSD在存储方面的技术,所以本文我们就简单再梳理一遍。

手机存储芯片虽然都是闪存,却存在eMMC5.1(400MB/s左右)、UFS2.1/2.2(1000MB/s左右)和UFS3.0/3.1(2000MB/s左右)等标准,其中UFS3.x还能借助WriteTurbo虚拟技术进一步提升写入性能,以黑鲨4 Pro为代表的产品甚至还通过UFS3.1闪存+群联SSD芯片组建Raid 0阵列的形式(图12),获得了接近3000MB/s的读取速度。

SSD固态硬盘的性能主要受制于传输通道、协议和主控芯片。SATA、PCIe 3.0、PCIe 4.0的速度上限分别在550MB/s、3500MB/s 和7 0 00MB/s左右,也是所有NAND介质存储产品中最快的,通过硬盘盒(详见2021年第21期《高速存储全靠它 将闲置M.2 SSD打造成移动固态硬盘》),还能将它们打造成PSSD(移动固态硬盘),当做大号闪存盘使用,速度最高可达3000MB/s级别。

不过,也正是因为固态硬盘的主控不仅要考虑读写策略,还要对数据进行缓存机制、写入机制进行分配,以管理好众多的闪存芯片,所以主控芯片的封装尺寸很大,会占据PCB主板上的大量空间,充分印证了“越大越强”的真谛。

从很大程度上来看,都是闪存为主的存储设备,主控越(大)强性能越强,因此才会出现固态硬盘>闪存盘>存储卡的格局。手机存储芯片则比较特殊,庞大的市场、出货量和利润,让上下游企业有动力不断进行技术升级,获得超越最强闪存盘的读写水平。

猜你喜欢
闪存盘存储卡桥接
Microchip推出首款车载以太网音视频桥接(AVB)全集成解决方案
有Wi-Fi功能的高速卡 东芝FlashAirTM(W-04) 无线LAN SD存储卡试用
用低格拯救损坏的闪存盘
存储卡盒
苹果腐烂病树桥接复壮技术
双静脉皮瓣桥接移植修复手指腹皮肤缺损
白皮书《802.11ac MU-MIMO: 桥接Wi-Fi中的间隙》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