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雨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吉林 长春 130033
砂石资源具有分布广、用途多、易开采等特性,广泛用于建筑、交通、市政、水电等工程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原材料[1]。砂石类矿山是指主体有采矿权资质并生产机制砂石的矿山,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废水、粉尘、噪声等给矿区原来的地形地质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如何协调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长久以来影响砂石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难题。经过相关部门多年研究和各地积极探索实践,发展绿色矿业,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成为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的重要战略[2]。绿色发展这一理念的提出开创了经济和生态协同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3]。发展至今,随着全国绿色矿山试点行动的开展,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方向逐渐明确。2018年10月,自然资源部公布的《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Z/T 0316-2018)在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等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为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奠定了基础。但在吉林省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发展中遇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省内砂石绿色矿山建设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为此,作者于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对吉林省长春市周边县市区、白山通化地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区的100余家砂石类行业矿山进行了走访调查,并收集绿色矿山建设相关资料,结合砂石行业矿山特点,探讨砂石行业绿色矿业发展方向。
吉林省砂石骨料资源较为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对吉林省基础设施及城镇化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当前,吉林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形势发生深刻变化,转变开发利用方式难度加大,保护生态环境要求不断提高,保障服务民生责任重大,深化资源管理改革任务迫切,一系列问题要求对砂石骨料资源开采的限制越发严格。
2017年3月,原国土资源部等六部委在《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力争到2020年,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矿业发展新模式。2017年12月,原吉林省国土资源厅等六部门在《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方案》中提出:力争到2020年,形成符合我省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矿业发展新模式,2030年全省矿山企业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基本形成绿色矿山建设新格局。2020年2月,吉林省自然资源厅等四部门在《关于支持建筑石料矿山开采保障市场供应的意见》中提出:地方政府要指导采矿权人按照《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进行建设和开采,做到采矿与生态修复治理的一体化、同步化。2020年5月,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在《关于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提出:把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列为本年度重点工作任务。随着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吉林省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开始进入系统化、规范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根据自然资源部公布的全国绿色矿山名录显示,截至2020年末,我省共20家矿山上榜,其中原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有9家;砂石类矿山仅有两家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均为2019年新遴选(表1)。目前吉林省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创建速度参比吉林省450余座砂石类矿山,数量明显很少,距离全面建设和整体推进依然存在很大差距。
现以长春、四平、白山及延边等地区100余家砂石类矿山现状为例(表1)。调查矿山实际情况发现,吉兴矿业有限公司建筑用安山岩矿和双吉矿业有限公司建筑用闪长岩矿是省内砂石行业仅有的国家级绿色矿山。两家矿山均位于伊通满族自治县境内,在2020年末伊通满族自治县被评为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的背景下,矿山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提高矿山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绿色矿山建设水平等,取到了良好效果。
表1 吉林省砂石行业绿色矿山调查表
目前,两家矿山建设布局合理、辅助设施及标识标牌齐全,安全、环保、人员制度管理规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相协调,“三废”排放等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矿山实现综合利用率的100%,绿化面积达到可绿化面积的100%,节能降耗达到国家规定指标,设备及时升级改造,企业规章制度完善、文化底蕴丰富、企地关系和谐健康,并以矿山绿化、美化,损毁土地全面复垦等工程作为绿色矿山建设亮点,为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树立了良好典范。同时,在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除此之外,多数矿山企业建设绿色矿山意识相对较薄弱,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资源浪费严重、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生态破坏较严重等问题,对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较大影响,甚至对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少数矿山企业具备建设绿色矿山意识,在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等方面进行了相关工作。例如:按照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等功能进行分区;矿区地面运输、供水、供电等生产配套设施齐全;采矿工艺高效、配备能耗低的先进设备进行钻铲装、运输作业;运输、采矿等生产及辅助设备、研发及技改投入比例以及企业管理和形象等满足绿色矿山建设要求,但在各方面要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其中矿区整体环境不美观、矿山开发利用方式不规范、固废、废水、废气等未达到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工程不完善、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企业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较为严峻,导致绿色矿山建设工作进展缓慢,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增加。
图1 吉林省某建筑用石料矿山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图Fig.1 Current status map of green mine construction of a building stone mine in Jilin Province
图2 吉林省某建筑用石料矿山绿色矿山建设效果图[4]Fig.2 Green mine construction design sketch of a building stone mine in Jilin Province
目前,自然资源部公布的《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对全国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标准提出了一些规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规范中提到的绿色矿山建设缺少定量化指标,实际应用过程中较为宏观,不具体[4-5]。而我国地形地貌、气候、生物等矿山开发的自然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仅依据《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开展吉林省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指标及要求未进行细分,使得建设标准与矿山实际无法统一的情况经常出现。
以我省未进行建设的绿色矿山为例,多数矿山存在固定线路道路未硬化,未及时对破损道路进行修护,运输车辆未采用厢式密闭车辆或做到有效覆盖,未对驶离矿区车辆进行清洗等问题,是影响矿山周围自然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在《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的“6.4绿色运输”中要求较宏观、不具体。导致矿山企业在建设过程中没有清晰思路,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推进缓慢。因此,亟需出台符合吉林省砂石行业特色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定量化指标,帮助砂石类矿山更好的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调查发现,多数砂石行业矿山在开采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要求进行自上而下台阶式开采,存在高陡边坡的开采现象,未将“边生产、边治理”义务落实到位。有些仍采用传统开发利用方式生产经营,存在着矿山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没有主动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矿山开采产生的爆破震动、粉尘、噪声等对矿区周边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车辆超载运输对矿区周边公路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等问题。至此,吉林省砂石行业矿山在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等方面均与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存在很大差距。
目前,吉林省内多数砂石行业矿山企业没有建立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依然依靠经验进行矿山开采及管理,缺乏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管理人才,缺少健全的管理机制,诸如安全事故隐患多、矿山管理制度落实慢、矿山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较多。同时,绿色矿山建设投资于开采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日益激增的矿山资源压力导致矿山竞争激烈,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6],从而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增大了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难度。
吉林省多数砂石行业矿山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少,技术创新能力弱,无法发挥快速发展的科技力量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对于生产规模小、生产工艺简单的矿山企业,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表现在矿山生产自动化系统、监控系统不完善;未实现生产、监测监控等子系统的集中管控和信息联动;未实现矿山开采机械化、生产工艺自动化;未开展计算机和智能控制技术建设智能化矿山等研究。因此,科技创新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吉林省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发展缓慢。
对于实现绿色矿山建设的长远发展,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吉林省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正处于摸索阶段,相关部门监督制度还不够完善。绿色矿山建设的日常监督管理是贯穿于整个矿山的全生命周期的工作,同时是保障绿色矿山建设顺利发展的关键。因此相关部门应完善管理体系,强化监督管理,对促进绿色矿山发展任重道远。
企业应积极向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反映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与规范冲突的问题,借助政府支持进一步健全符合吉林省特色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标准。标准的制定应结合《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通过实地调研,实地走访、现场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省内各砂石行业矿山自然资源管理和矿山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为规范指标的确定收集基础性资料。
建议重点细化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提出绿色开采、绿色生产、绿色储存、绿色运输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例如:规范露天采场实行自上而下分水平台段(阶)式开采;生产加工车间产尘点封闭;鼓励采用料仓和自动装车系统;砂石骨料成品堆场(库)地面硬化,分类或分仓储存;固定线路道路硬化,及时对破损道路进行修护;运输车辆采用厢式密闭车辆或做到有效覆盖等。最大限度减少对矿山周围生态环境扰动和视觉污染。通过制定符合吉林省特色的地方标准,不仅为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撑,而且便于今后进一步精准指导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
深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矿山企业生态文明意识,积极开展绿色矿山建设[7]。政府领导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大力开展绿色矿山宣传工作。面向矿区及广大群众宣传,争取采矿权人的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让矿山企业深刻学习绿色矿山建设的内涵及必要性,掌握绿色矿山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从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等方面入手,建议相关部门定期组织矿山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加绿色矿山培训,鼓励矿山建立职工内部培训制度,形成明确的培训计划,做好培训记录等。进一步推进吉林省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矿山企业拥有科学的管理模式是符合新常态下绿色矿山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8]。随着吉林省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推进,矿山企业应引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借助信息化平台来提升和优化矿山企业管理,保障矿山企业持续发展。企业应广泛吸纳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引进矿山开采及管理高素质人才,更好的提升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牢牢把握科学技术理念和投资成本降低的两大要素[8],不断优化矿山企业管理模式,促进砂石行业矿产资源开采的良性发展。
积极发展科技创新,是加快矿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力量[2]。鼓励矿山企业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加强技术改造资金投入,建立矿山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开展支撑企业绿色发展关键技术研究,推广转化科技成果,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绿色升级。
实现资源和能源高效利用。例如:石粉收集后可充分合理利用。钙质石粉和吸附性较低的硅质石粉可用于生产水泥、混凝土和砂浆,或进行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吸附性较高的硅质石粉可用于生产砂浆、环保透水砖、新型墙体材料、陶瓷、水泥用硅质原料等。通过减少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固废、废水、噪声等对环境不利的因素,实现矿山开采和环境保护深度融合。
建立数字化资源管理系统。例如:通过建立地质数据库、利用三角网建模技术,创建矿区地层模型、矿体模型、构造模型、品位模型等。以三维可视化平台为基础,建立三维空间数据可视化分析模型,购置储量管理应用软件实现不同技术经济指标条件下的矿产经济模型的快速圈定与经济评价等,从而实现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的精准化管理。采用计算机和智能控制等技术建设智能矿山,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绿色矿山建设贯穿矿山开采的全过程,因此建立长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尤为重要。相关部门应建立绿色矿山长效监督机制,做好日常监管工作,落实企业责任,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矿山企业整改。政府和矿山企业之间加强沟通配合,搭建绿色矿山建设交流合作平台,为矿山企业提供经验交流和技术咨询。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应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建立重大环境、健康、安全和社会风险事件申述~回应机制,及时受理并回应所在地民众、社会团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诉求。砂石行业新建矿山经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日常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和相关标准,或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环境事故的,从绿色矿山名录除名,公开曝光,并由相关部门按规定及时追究相关违约责任。
本文结合目前吉林省砂石类矿山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对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各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并提出如下解决途径和建议。一是出台符合吉林省砂石行业特色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定量化指标。二是加强砂石行业矿山企业绿色矿山相关知识培训,大力宣传绿色矿山建设,提高矿山企业绿色矿山意识。三是培养引进矿山开采及管理高素质人才,优化绿色矿山企业管理机制。四是加大矿山科技投入,引进新工艺技术。五是建立绿色矿山长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吉林省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