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红
朝阳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心 辽宁朝阳 122000
相关企业运营状况关系着当地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这就无形中为去产能政策的贯彻落实增加了阻力,政策措施制定不完善、下达命令不及时、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等因素,实施政策过程中可能存在力度不到位、效果不显著的问题,无法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因此亟需对去产能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持续监督和评估,通过政策跟踪审计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确保政令畅通,落地有声,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免疫系统,具备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预防功能要求国家审计及时预警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起到提前感知风险、尽快应对风险的作用。具体到去产能政策跟踪审计中,就是审计机关需要打破常规思维,在去产能政策制定时而非落实后就介入审计,形成针对去产能政策全过程的跟踪审计。但就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审计机关仍秉持着传统的审计理念,把审计简单定义为事后的查错纠弊,虽然也发现了诸如“未编制保护应急预案”、“去产能项目前期调研或工作不充分”、“资金筹措方案不完善”等前期部署阶段的问题,但由于审计机关介入时间的滞后,使得有瑕疵的去产能政策措施未能及时得到修改和完善,这种形式维度审计的不作为严重影响了预防功能的发挥。
去产能政策跟踪审计兼备政策审计、去产能审计和跟踪审计的要点,要求审计人员以去产能政策措施、重大去产能项目、去产能专项资金和去产能治理效果为切入点,开展形式、事实和价值维度的全面审计,具有综合性、专业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加之审计时间跨度较长,涉及的相关部门较多,因此审计内容较为繁多、审计难度较大,需要耗费大量的审计资源。此外,由于审计全覆盖的不断推进,审计机关全年审计项目多、任务紧,导致审计资源和审计需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实务中审计机关往往以重点抽查的方式开展去产能政策跟踪审计,不能涵盖所有审计对象和内容,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和应审尽审,使得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去产能政策面临很多矛盾和压力,如职工安置、僵尸企业清理、企业破产清算或重组、经济发展暂时减缓等,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可能会出现推诿塞责、不情愿、不作为等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审计机关把握供给侧改革核心思想和发展方向,紧抓扩大有效供给这一目标任务,厘清改革中的难点和重点,发挥全国审计一体化优势,加大相关政策的跟踪审计力度,充分发挥“督战”作用,综合评估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高质量的审计建议,从而推动改革进程。
供给侧改革审计是经济新常态下一种新的审计模式,政府审计机关要提高对这项审计必要性的认识,同时将供给侧改革审计与其他审计类型相结合,共同部署安排,如与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投资审计等一同实施,节约审计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供给侧改革审计事项重大,范围较广,涉及单位较多,目前的政策跟踪审计更侧重于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审计,研究认为应适当关注政策制定合理性,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进行事前控制与事中监督,将事后审查结果与政策制定目标相比较,为后期的政策出台和完善提供更多有效的建议。在问题整改方面,为了加强问责和反腐力度,要建立完整实用、权威科学的审计整改长效联动机制,审计机关要与纪检、监察等各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强强联手,“借力打力”,打好“组合拳”,严肃问责整改,全面履行审计职责,提高审计监督水平,切实保障政策全面顺利实施。
首先,要提高审计信息公开力度和透明度,建立审计成果共享平台,将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形成监督合力。其次,针对目前审计揭示问题整改力度不足,对整改情况的披露不及时,反馈的整改情况无法与问题一一对应的现象,应加大整改披露力度,优化整改反馈机制,进一步强化对审计结果的利用,使政策跟踪审计更好地发挥作用,推动政策贯彻落实。
针对各季度审计结果公告中披露审计发现问题较重复、集中的问题,研究认为可以进一步建立审计整改清单,细化清单内容,明确问题定性、整改对象、整改内容、整改时间、整改目的、整改标准等,要求被审计单位逐条逐项限期整改,对短期内无法整改和整改不到位的情况进行记录说明,以便审计“回头看”,根据档案留底进行清理检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单方面强调需求和刺激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如今的供给侧是从生产和供给端入手,解放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调整供给结构,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优质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从根本上挖掘经济增长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