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

2021-11-23 01:03闫广伟王志兵林治钰李克鑫王振峰刘建柱
猪业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猪丹毒猪瘟

闫广伟 ,王志兵 ,林治钰 ,李克鑫 ,王振峰 ,张 平 ,刘建柱 *

(1.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2.滨州市惠民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惠民 251700;3.山东德信生物科技集团,山东 惠民 251700)

猪丹毒是猪感染红斑丹毒丝菌后发生的一种发病较急,病型较多,体温升高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在温度较高的夏秋两季更容易发生,在气温较低的冬春季节则较少发生,往往呈地方性流行或者散发。我国最早有报道出现猪丹毒病例的省份是四川省,随后各个省市均有病例报道,呈现一定的流行趋势[1]。目前此病在我国流行广泛,是较常见的一种猪的传染病,还未得到彻底的净化。被猪丹毒感染后的猪,轻者可见生长速度减缓,重者可导致死亡,是影响养殖行业及养殖者收入,制约养殖业发展的一种猪的疾病[2]。此病主要的易感染动物是猪,尤其在2~6月龄之间的架子猪更为易感。该病潜伏期为1周,患病猪的临床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即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心内膜炎型[3]。

1 病原学

该病的病原为红斑丹毒丝菌,丹毒杆菌属,革兰氏阳性小杆菌,菌体平直或长丝状,大小在0.2~0.4μm之间。细菌培养可见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平滑隆起透明,针尖大小菌落[4]。红斑丹毒丝菌的抵抗力较强,可在腌制肉内存活数月,土壤内存活近一个月,尸体内存活一年。本菌的耐酸性较强,可在胃内酸性环境下存活。但红斑丹毒丝菌对热较敏感,70 ℃、5~15 min即可被杀死。在合理使用一般消毒药,如2%福尔马林溶液、1%漂白粉时可以很快被杀灭。

2 流行病学

2.1 易感动物

此病主要的易感染动物是猪,尤其在2~6月龄之间的架子猪更为易感。其他的家畜家禽如牛、羊、鸡等动物也有被感染发病的报道,但是并不常见[5]。人在一定情况下(创伤感染)也可以感染并发病,故此病也是一种人兽共患病。

2.2 传染源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猪以及带菌猪,带菌猪又可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病愈带菌猪,另一种是健康带菌猪。发病猪剖检后病原菌主要的存在部位是扁桃体、肝、肾以及胆囊,肾的含菌量较高。病原可以通过病猪的排泄物如鼻液、尿液粪便等污染饮水及饲料,其他携带病原菌的动物也可能成为该病的传染源[6]。

2.3 传播途径

造成该病传播的主要因素是健康猪和患病猪同群,进食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通过消化道途径感染;另一途径就是经污染的土壤接触受伤的皮肤,这些都会导致该病的传播。一旦健康带菌猪的饲养管理水平及营养水平下降,会造成猪的抵抗力偏低,进而使得细菌有机会侵入机体并导致猪只的发病。另外,吸血昆虫和蜱也是造成该病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

2.4 流行特点

该病的发病季节不是十分明显,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生,发病特点以地方性流行为主,受一定的环境因素影响,在炎热、潮湿、多雨的季节发病率会有所上升。

3 临床症状

3.1 急性败血型

急性败血型的主要临床表现特点为突然性和暴发性,呈急性经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猪被感染后,在还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就发生急性的死亡。病原菌随血液流动遍布全身组织器官,并且会产生毒素,造成感染猪出现全身败血症状,体表出现红色斑块,体温升高达 42 ℃以上。 结膜充血、出血。粪便干燥且带有黏液。疾病后期出现下痢,呼吸困难导致缺氧,黏膜发绀[6]。

3.2 亚急性疹块型

亚急性疹块型主要临床表现特点为猪只皮肤的表面出现大小不一的疹块,发病初期食欲下降、精神不振,体温升高(一般不会超过42 ℃)[7]。 发病猪可见背部、胸腹部、头颈部和四肢等部位出现菱形或圆形疹块,最初为红色疹块,之后颜色加深变为紫红色直至黑紫色,稍凸起与皮肤表面,与健康皮肤界线较为明显[2]。

3.3 慢性心内膜炎型

慢性心内膜炎型一般情况下不是单独的表现型,大多数都是由急性或者亚急性型转变而来,主要临床表现为引起猪四肢关节炎和猪心内膜炎。关节炎和心内膜炎型的病例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运动障碍、跛行、心跳加速、呼吸急促。 同时也会出现皮肤坏死,主要发生在背部、耳尖以及尾巴等部位[2]。

4 病理变化

最直接可见的病理变化为发病猪背部、胸腹部、头颈部和四肢等部位出现菱形或圆形疹块(图1)。剖开腹腔可见肠黏膜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表面黏液增多,肠系膜水肿,肠黏膜表面毛细血管因淤血呈暗红色且高度肿胀充盈(图2)。肾脏呈现显著肿大,颜色为暗红色,俗称为大红肾(图3)。肾脏切面出现外翻的情况,同时肾脏皮质增宽,大部分患病猪只肾小球清晰可见,同时伴随有条纹状的红色或灰黄色病灶(图4)。心外膜及心冠脂肪有点状出血,表面浑浊肿胀(图5)。脾脏肿大呈现暗红色,被膜紧张,边缘变钝;暗红色的脾表面上,有颜色更深的小红点[8](图6)。肝脏浑浊肿胀、淤血。肺脏颜色加深、被膜紧张、间质增宽、淤血、水肿、有出血点(图7)。

图1 背部菱形圆形或方形疹块

图2 肠黏膜表面毛细血管高度充盈,淤血

图3 整个肾脏肿大、充血、暗红色,俗称“大红肾”

图4 肾脏皮质增宽,同时伴随有条纹状的红色或灰黄色病灶

图5 心外膜及心房肌有点状出血

图6 脾肿大暗红色,表面深色颗粒

图7 肺淤血、肿胀,出血点,间质增宽

5 诊断

5.1 诊断要点

1)多发生于环境温度较高的夏秋季,主要发病日龄为 3~6 月龄的猪;2)急性败血型表现为病猪体温升高,可以达到 42 ℃以上;3)皮肤有特征性红色斑块,且使用青霉素效果明显;4)剖检可见肠毛细血管淤血,脾肿大,肺间质增宽、淤血、肿大,心外膜及心冠脂肪出血,全身淋巴肿胀;5)亚急性型表现为特征性的打火印样皮肤疹块,与其他疾病相似度较低,故较容易与其他疾病进行区分;6)慢性心内膜炎和关节炎型,虽表现为体温升高,但体温一般不会到42 ℃,且出现明显关节肿胀、疼痛和僵硬以及心跳的异常。

5.2 鉴别诊断

5.2.1 猪瘟

急性败血型猪丹毒与猪瘟进行鉴别诊断:1)区别在于病程的长短,猪瘟发展到发病高峰期需要时间较长,而败血型猪丹毒病程较快;2)是否有明显的腹泻症状,猪瘟常出现腹泻,而猪丹毒一般没有;3)脾脏是否肿大,猪丹毒脾脏肿胀、被膜紧张、呈现蓝紫色,猪瘟脾不发生肿胀,特征病变为脾边缘发生出血性梗死;4)淋巴结病变,猪丹毒淋巴结发生充血肿胀呈紫红色,猪瘟淋巴结出血,切面呈大理石状;5)肾脏变化,猪丹毒肾发生淤血肿大,称“大红肾”,猪瘟则是肾表面出现密集的小点状出血[9]。

5.2.2 猪肺疫

共同点:两个病都具有传染性,都会出现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的临床症状。区别:猪肺疫会出现咽喉部的发热、肿胀,呼吸困难,咳嗽,触诊胸部患畜有痛感会躲闪。剖检皮下有大量胶冻样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胸膜与肺发生粘连,气管、支气管炎症且有黏液增多。

5.2.3 猪流感

可见呼吸急促,咳嗽,眼鼻分泌物增多,眼结膜肿胀,皮肤没有明显病变,与猪丹毒较易区分。

6 防治措施

6.1 预防

6.1.1 疫苗接种

进行疫苗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最有效的措施。应用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进行免疫,仔猪免疫时应注意母源抗体的干扰,在断奶后每半年进行一次免疫可达到理想效果。

6.1.2 平时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提供合理日粮,保证营养供给;

2)搞好猪舍内的卫生,定期地进行消毒,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猪舍内病原体数量;

3)保证良好的通风,改善猪舍空气质量;

4)同一猪舍内养殖数量不宜过多,防止过度拥挤导致猪只发生应激,因为抢食互相攻击,导致猪只之间受伤情况的发生;

5)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减少人员车辆的出入,并对进入猪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处理。

6.1.3 消毒

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杀灭和清除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1)机械性清除,如猪舍地面清扫和洗刷;

2)化学消毒,如地面喷洒消毒药和猪舍进出口设置火碱池;

3)生物消毒,利用酵母胞壁溶解酶、细菌胞壁溶解酶、溶葡萄菌酶等活性物质对粪便进行处理。

6.1.4 杀虫

蚊、蝇、蜱等节肢动物是许多疾病的传播媒介,因此,杀灭这些媒介在预防和控制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物理杀虫法如灭蚊灯、粘蝇纸、机械拍打等方式进行杀灭和驱赶;

2)生物杀虫法如通过使用激素抑制昆虫的变态或脱皮、利用雄虫绝育来控制昆虫的繁殖、消灭昆虫滋生繁殖的环境等;

3)药物杀虫法,主要是应用化学杀虫剂来杀虫,如有机磷类杀虫剂,拟菊酯类杀虫剂等。

6.2 治疗

6.2.1 对症治疗

针对疾病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进行治疗。

1)利用解热镇痛药减轻发热症状;

2)有针对性地给予易消化的饲料和利用一定的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3)及时发现患猪并进行单独饲养,帮助机体增强自身抵抗力,调整恢复生理机能,促进机体抵御疾病、恢复健康;

4)加强护理,冬季加强防寒保暖,夏季做到降温防暑;

5)保持安静,给予充足饮水,给予新鲜易消化的饲料。

6.2.2 对因治疗

6.2.2.1 西医治疗

1)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目前应用青霉素进行治疗可达到较理想效果。土霉素和四环素也有一定的疗效,但一般不作为首选药物。

2)肌注20%氟苯尼考,按0.10 mL/kg体重计算剂量,每天1次,连用3 d[10]。

3)血清疗法。此疗法为特异性疗法,使用剂量根据血清有效含量决定,皮下或静脉注射。

4)如果病情较重可用5%葡萄糖配合维生素C以及氢化可地松、地塞米松等静脉注射。

5)除注射青霉素外,另肌注板蓝根注射液0.2 mL/kg体重,每吨饲料添加青霉素粉250 g 、葡萄糖3 kg 、电解多维500 g,连续7 d[11]。

6.2.2.2 中医治疗

1)双花 15 g、海金沙 30 g、紫花地丁 15 g、小蘖碱 15 g, 水煎服。每天 1~2 剂, 连服 2~3 d。

2)石膏50 g、知母30 g、双花20 g、连翘15 g、大青叶15 g、板蓝根15 g、僵蚕10 g、薄荷10 g,蚤休、蝉蜕各3 g。研磨后灌服。每日一剂[12]。

3) 柴 胡 200 g, 知 母 300 g、甘草300 g、连翘300 g、葛根300 g,金银花500 g,石膏600 g水煎熬候温灌服,每天2次,连续服用 5 d[13]。

4)黄连30 g、黄芩30 g、栀子30 g、丹皮30 g,金银花40 g、紫花地丁 40 g、车前子25 g、板蓝根 40 g、玄参 40 g、金钱草 25 g、大黄 30 g研磨为粉末,开水冲泡,候温灌服,每天1 次,连用 3 d[14]。

5)生石膏30 g,黄芩30 g,连翘30 g,大青叶60 g,板蓝根30 g,生地30 g,丹皮30 g,甘草30 g。水煎服,1剂/d,连用3 d[15]。

7 总结

猪丹毒的症状由于不同的患病类型而有所差异,清晰地了解各个病型的发病特点有助于对此病进行更加准确地分析和诊断,与此同时应该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切断传播途径、提高动物机体的抵抗力。采用中西医药结合的方式治疗疾病,可以有效地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改善治疗效果。利用中西医药结合相互作用在治疗疾病时可以达到提高治愈率的目的。随着国家逐步禁用、限用抗生素,要更加重视综合防控措施、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合理地使用中药方剂替代抗生素。

猪丹毒的预防措施最主要的还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免疫计划。对饲养场进行彻底净化,并坚持自繁自养,防止带毒猪感染健康猪。一旦发现有病例出现,立刻对健康猪和患病猪进行隔离,防止造成疾病的流行。总而言之,无论是加强日常管理还是进行疫苗的免疫,其最终目的都是减少此病的发生,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促进养猪业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猪丹毒猪瘟
非洲猪瘟系统防控技术实践
猪丹毒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防控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控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简述猪丹毒的屠宰检疫、处理对策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解读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控制与净化措施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病的检疫要点及防控措施分析
日本猪瘟疫情未见缓和,将首次对野猪使用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