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林
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安徽合肥 230000
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人们开始更加关注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与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存在直接关系,若无法确保食品安全,不仅会辜负广大人民的信任,同时也会对我国食品行业未来发展形成严重阻碍。因此通过使用食品抽检监测工作,可及时发现食品存在的安全问题,将其彻底解决,为人们的身体健康与企业发展提供双重保障。
食品抽检监测工作可为食品安全提供坚实基础,人民的生命健康与生存会依赖各种食品。但随着经济发展,食品生产加工方式更加多元化,部分黑心企业为谋取私利,为使食品获得更好的口感、节约成本,会在食品中添加各种违规、危险的添加剂。如震惊全国乃至世界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造成大量婴儿受到不可逆的永久损伤。因此通过开展食品抽检监测工作,可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促进我国食品行业获得稳定、绿色发展[1],同时也会为广大人民创造更加安全、和谐的食品选择环境。
第一,存在漏检、重复检测问题。相同批次的食品,如果国家食品监管部门已经完成抽检工作,就可不需地方部门再次进行检测,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缺乏完善的协调管理机制,导致经常发生食品抽检监测工作漏检、重复检测问题,这样不仅会降低食品抽检监测工作效率,也会浪费较多资源。第二,食品监测标准规范性较低。通过开展食品抽检监测工作,可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加准确、科学的检测结果,但从目前我国实施的食品检测标准来看,不同区域拥有不同的食品检测标准;由于缺少统一规范,使不同区域、不同级别检测部门的检测技术与设备无法形成统一,不仅会增加食品检测结果的差距,同时也对食品正常生产与流通形成严重影响。
我国社会经济水平迅猛提升,无论是食品行业还是企业在数量与规模方面同样获得了质的飞跃,为彻底解决食品抽检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国家与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提升统筹规划水平,依据管理权限使食品监督管理每个部门职责、职能被充分落实与细化[2],将部门级别作为基础进行合理的职能划分,不同级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逐渐形成联动管理机制,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完善、科学的食品抽检监测布局,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市场监督总局应主要针对大规模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检监测,主要由于大规模食品生产企业会对区域乃至全国的食品安全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应受到更加严格、高级的监管。第二,对于在省内具备较大规模与影响力的食品生产企业,应安排省级食品监督管理局开展定期、非定期,逐个检查与抽检监测活动,确保省内全部食品生产企业可以获得有序排查,如在抽检过程中发现非法生产行为或不合格产品应及时处理并制止。第三,对于县区级、市级管理监督部门,同样应提升定期、不定期抽检监测水平与频率,将市场实际情况作为基础,充分发挥自身的市场监督管理职能,将负责的区域内食品抽检监测监督与管理任务高效完成。通过这样的方式,可有效避免发生重复抽检问题,同时还能有效避免出现食品漏检的情况。第四,由于食品抽检监测工作进行过程中会涉及多个专业与环节,为有效防止不法分子利用食品抽检监测工作漏洞,降低食品监督管理水平,应注重每个细节与环节的控制,才能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确保食品安全。
食品抽检监测工作对市场秩序与人民健康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有较多违法违规添加剂在使用过程中会与合格食品添加剂形成极为相同的效果,由于部分区域监督管理部门抽检监测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正确监测与筛选。因此必须积极开展抽检监测技术人员培训工作,才能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综合技术水平,从根本上提升食品抽检监测准确性与实效性。第一,正确引导抽检监测工作人员思想,让其充分意识到食品安全重要性,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开展食品抽检监测工作,确保每个工作环节的实效性,进一步提升食品抽检监测结果的客观性与精确性。第二,不同级别的食品监管部门应积极开展内部交流与培训活动,生成更多的新技术与新工艺,帮助检测人员丰富自身的经验与阅历,使全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共同获得提升[3]。第三,每一级的政府部门应将食品抽检监测工作实际需求作为基础,定期开展出国培训、业务培训,同时定期聘请国内外专家开展面对面培训,使食品抽检监测全体人员的工作素养获得持续、大幅提升。
对食品抽检监测结果产生主要影响的因素为食品检测标准,为提升食品抽检监测整体水平,国家应结合目前标准制定更加细致、统一的食品生产标准与检测标准,从而达成提升食品抽检监测结果准确性的目的。例如规定食品抽检监测取样人员、采集人员与检测人员不得超过三人,且每个环节都应进行独立操作,同时构建互相监督管理机制,可有效避免不法分子在抽检监测过程中的各种违法行为。
食品安全与人民的日常生活与生命安全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必须加强食品抽检监测质量,才能确保食品安全,为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促进我国食品行业获得更加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