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彬
太原迈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6
自身景观与沿途景观等均属于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内容,包括自然与人文两个方面。作为立体式的景观项目,高速公路具备一定的流动性,有效结合了不同景观的设计方法,实现了公路建设与自然景观的协调与统一。高速公路根据长度可以将隧道分为特长隧道、长隧道、中隧道以及短隧道,属于特殊的管状构造物,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应遵循现代化的审美特点,做好道路绿化、隧道洞口、中央绿化以及服务区、收费站的设计工作,在公路项目中有机融合自然与人文景观,减少隧道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在确保行车安全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隧道景观的人文与艺术价值。
山西高速公路属于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重要的政治与战略意义。其存在两座分离式隧道,隧道长度分别为1180米与1240米。
山西高速公路两个分段隧道属于浅切割侵蚀构造结构,山高坡陡,主要存在长条状的黄土丘陵,地势存在较大的起伏。其中一段隧道整体地势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地貌,相对高度相差157米,且两端洞口的山体较陡,自然坡度在20°至60°,定西端洞口切割较深,在20至30米,结构呈V字形,因山体滑坡,沟底存在小型的堰塞湖。山体坡脚为临挑端洞口,种植大量旱地作物,洞口南面发育为断头沟,深3至5米。另一段隧道地面高程为2336至2541米,相对高度差为205米,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地势,两端洞口的山体坡度较大,切割较深,为20至30米,呈现出U字形,其沟底存在少量树木。山体坡脚为临挑端洞口,坡脚种植大量的旱作植物,南面为冲沟,深度为10至30米,且沟底存在大量的树木。
山西具备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地域人文特征较为特殊,造就了中华灿烂的上游文明。当地存在连绵不断的山峦、形态各异的沟壑、建设整齐的梯田、生长茂盛的植被以及蜿蜒的河流等,存在具备悠久历史的古代监护,为现代人追溯历史提供了重要素材。这些建筑均融入了山西悠久的历史文化因素,设计手法上讲究实用韵律与重复技巧,充分体现了建筑的多样性。同时,这些建筑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了东方美学中含蓄、内敛的感情,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历史,为隧道洞口的景观设计提供了更多丰富的素材。
隧道洞门地质条件与场地情况影响着隧道洞口的自然景观设计工作,对此,相关设计人员应在充分了解当地地质情况与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开展隧道洞口的设计工作,以充分体现山西的地域文化特点,延续隧道的文化脉络。使其成为黄河文明的发源地,传承悠久的历史文化[2]。
3.3.1 某分段隧道洞口景观设计
某隧道洞口设计时应有效延续当地古建筑的形态美感,采用端墙式结构,洞口形态遵循汉阙主题,符合当地的历史特点。丝绸之路的开通与西域的繁荣兴起使得中国开始传入古代西方的石质建筑艺术,当地的石质建筑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由此看出,汉阙体现了古代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渠道。为了使人们对隧道洞口景观产生深刻的记忆感觉,唤起人们对定向古代文明的记忆,应有效组合台基、屋顶、阙楼以及阙身等造型,充分挖掘汉阙建筑的特点。在设计隧道洞口端墙时应因地制宜、因地取材,利用花岗石浮雕对洞门的墙脚等进行贴面设计,且利用棕灰色砖装饰墙顶端,确保隧道洞口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性,充分体现出洞门墙的古朴特点。除此之外,为了营造更为优美的中间带景观,还应做好分离式路基中间带的种植与地形设计工作,以达到与端墙洞门相呼应的效果。
3.3.2 另一段隧道洞口景观设计
在隧道洞口设计期间应遵循自然环境与地质场地条件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采用现代的施工技术,以营造低碳、人文以及低成本的隧道洞口景观环境,使其符合当地的区域特点与时代文化特征。设计人员应有效分析了解隧道山体的开采情况,利用周边地形的特点为隧道洞门营造腾舞的感觉,使得隧道洞口与周边的绿色山峦融为一体。之后利用土方回填、整理两侧路基地形以及生态防护技术以有效修复土壤环境,为隧道洞口重建仰坡植被,在种植自然植物,确保隧道洞口与周边环境实现相互协调的效果。此隧道洞口背面具备较大的山体,坡度较陡,但稳定性较强,且植被覆盖率高,因此侧面应采用山体切面的开挖方式。隧道洞口前裸露的岩石较少,路基地形较为平缓,因此应有效采用绿化措施。设计时应充分尊重洞口的现场地形,连接洞口左右的挡土护坡与洞口结构。同时,还应有效结合隧道景观造型与边坡防污工程,营造“飘带”形状的洞口形态,在满足基本隧道功能要求的基础上,体现出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寓意。为了有效减轻驾驶人员的视觉压迫,避免大范围砼墙的负面影响,应采用墙面贴面技术。
隧道洞口展示了整个隧道的形象,具备道路通行以及行车安全等特点。当前我国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并不十分成熟,缺乏高水平的景观作品。由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在遵循绿色环保原则的基础上做好隧道洞口的设计工作,以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促使隧道洞口景观面向更高的发展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