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圣
安徽浩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开展深基坑作业活动时,现场施工人员需要对周边岩层进行开挖处理。在此过程中,因受到施工活动的干扰影响,岩层物理力学性会发生一定改变。一般来说,岩层物理力学性质发生改变时,往往会对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工程质量安全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安全事故。为规避不良因素对现场施工作业活动的干扰影响,施工单位在深基坑施工作业之前,应对照地勘报告,踏勘现场,对地勘报告不详尽的地方,应重新补充勘察。根据勘察反馈结果,确定科学合理的支护设计方案,确保基坑开挖作业得以安全进行。
在深基坑项目施工之前,需要做好岩土勘察相关工作,为施工方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提供依据,保证深基坑稳定性的计算与评价。通常勘测深度为施工深度2倍左右。如果现场施工环境存在局限性,对施工过程造成阻碍,需要对测量点科学设置,配合高效勘察工艺,对勘测数据加以收集。主要使用钻探方式展开岩土勘察。勘察过程核心内容为掌握岩土特点和性质,明确其分布、腐蚀性以及水文状况,并对收集数据加以分析。利用分析结果,掌握土层力学性能以及稳定性特点,编制基坑支护方案,便于人员后续分析工作顺利进行,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1]。
深基坑支护工作的重要性在前文中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说明,因此可以说,提高支护工作质量是开展建筑施工的必然要求。尽管支护工作的重要性在理论上已经得到了充分证明,但在实践中,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以至于出现种种问题。其一,支护材料的质量对深基坑支护工作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在利益诱使下,可能会存在施工单位使用劣质原料的情况,偷工减料的现象在日常生活并不少见,这对支护效果造成了负面影响。其二,深基坑的挖掘需要用到多种施工设备,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需要进行深基坑施工的工程越来越多,设备的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但是在施工过程中,设备的运行与操作也会对深基坑支护效果造成影响,有时设备运转出现问题,或者工人操作不当,也会造成施工质量的下降。其三,有关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的边坡修理问题,边坡修理直接关系工程安全与施工人员安全。因此,国家制定了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组织专家论证。
岩土勘察作为深基坑工程的重要技术措施,在正式勘察作业期间,现场施工人员应该对深基坑侧壁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反馈结果,确定科学合理的勘察方案,科学详细的勘察资料为深基坑支护工作提供良好的决策支持。为确保勘察作业的可靠性,建议现场施工人员在勘察深度的确定方面,应该以施工深度的1.5~2倍为基准。如果现场施工条件有限,也可以适当降低相关标准进行勘察分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勘察过程中必须坚持勘察深度大于施工深度的原则,要求选择合适的勘察点。结合以往的类似工程勘察经验,选择勘察方法,主要以钻探为主[2]。
比如:一拟建工程基坑支护段开挖深度为5.2m,开挖深度一般;场地地下室轮廓线距用地红线约7~24.5m,场地范围较开阔,局部地段较狭窄;基坑开挖影响深度范围内,主要的岩土层为杂填土、粉质黏土、淤泥质粉质黏土及粉砂层,地层分布较平稳,均匀性一般,局部差异变化较大;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下部砂砾石层中,粉质黏土、淤泥质粉质黏土为其相对的隔水顶板,下伏层基岩为相对隔水底板,主要接受相邻含水层的侧向补给及降雨入渗补给,场地内含水层渗透性强,水量丰富,水位随季节变化;基坑场地周边环境地质条件总体复杂,对周边已有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建筑物(构筑物)位移及沉降控制,地下水控制以及对支护结构自身变形的控制是本次基坑支护设计的控制主要关键点。
进行深层岩土类工程施工以前,应紧密结合具体的地形、土质以及山脉等方面的情况,保证所选取的深基坑支护结构是合理的。对于地形环境,进行工程项目施工的时候,假如选用了不适合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给施工人员带来极大的安全威胁。严格依据设计图进行施工,设计人员熟悉施工现场水文地质情况,选用适合的深基坑支护结构,有助于工程施工。
进行深基坑工程施工前,设计需要对动土工地岩土强度加以细致检查,施工人员应该开展对深基坑施工土层物理力学进行调查,做好支护方案,确保施工区域内的岩土可以满足工程和施工承载力的要求,在实施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设置好相应的支护结构,达到承载工程和施工荷载的目的,保证工程施工安全[3]。
由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应用于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设备与机械也越来越多,为了提升使用设备的有效性,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了解相关机械设备性能,比如优缺点、适用情况等方面。其次,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工作,保证设备的运行安全。最后,根据不同的深基坑支护施工状况,选择恰当的设备,使施工设备充分发挥优势,能够有效提升施工效果。
总之,工程建设之前,需要结合深基坑施工要求,充分利用岩土勘察获取项目的基础场地环境、水文和地质等信息,并依据勘察结果,科学设计支护方案,优化施工流程,为工程高质量建设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