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鹏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湖南株洲 412001
现如今,高铁、动车组、铁道客车、地铁等轨道车辆已成为中国人民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近几年,每年春运期间累计发送旅客都超亿人次,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的质量与乘客安全、生命和国家经济息息相关,来不得丝毫的大意。因此,交通装备各方面的质量安全,株机公司的业主方的客户,有着近乎完美且苛刻要求和交车保证。为此,本文研究内容在保证供应,加速资金周转、降低采购成本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铁路的运载量正在逐年提升,客运量的增长率甚至达到了150%以上。运载量的增长导致铁路部门对轨道交通装备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需要大量的物料,但是自身的生产水平有限,因此,外购物料成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主要物料来源。外购物料的品质决定着轨道交通装备的质量,在采购外购物料的过程中,需要对物料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保证物料品质达到标准。
采购计划通常指在采购之前,提前拟定包括采购物料的采购标准、采购数量等的采购方案,企业对自身需求和现有存量、外部环境三者进行综合评估,对自身的经营情况进行合理分析,结合物料的消耗速度,进行科学的计算后生成的计划。采购计划是以企业需求为基础,有预见性的评估结果,需要对外购物料进行定性分析,确保外购物料的品质达到企业制造需要的标准。采购计划上需要对外购物品的数量、采购时间、采购方式进行明确的规定,才能避免采购环节出现问题。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的买方是各大铁路公司和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其中购买量最大的公司是铁路公司。因此,满足铁路公司的需求成为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工作的重点。铁路交通作为城市间运输的主要交通方式,因相较于飞机更低廉的价格深受人们喜爱。客运量和货运量都相对较大,需求的交通装备也就更多。
轨道交通作为一种交通方式,对安全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客运交通需要保证车上乘客的安全,货运交通需要保证货物的安全,降低经济损失。如果在外购物料的环节出问题,很可能造成轨道交通装备出现问题,造成轨道交通停运。在这个背景下,轨道交通设备的配件生产商营业资质较难获得,正规的配件生产商数量较少,产能不足,生产出的物料经常难以满足制造企业的需求,延误轨道交通装备的供给[1]。
3.1.1 订单数量的预估模式
在实际采购计划制定之前,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需要提前接受订单,并根据订单上的数量要求对生产物料需求量进行预估。企业首先要对生产环节进行评估,确定生产计划。接下来,根据生产计划中生产数量对生产所需物料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计算,再结合企业的库存数量和对物料的实际要求制定外购物料采购计划。
3.1.2 库存库容预期监控
为了保证订单的完成效率,企业需要进行合理的库存。由于外购物料供应商门槛较高,供应能力有限。另外,采购环节有时候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意外,若外购物料不足会导致订单无法如期完成,损伤企业的信誉,甚至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库存,过多库存会影响企业的资金流,库存过少又失去了库存的意义。企业需要结合自身情况,根据日常的订单量进行科学、合理的库存。
3.2.1采购调查的前期介入
为了提高采购的效率,采购人员要进行采购调查。首先,需要对外购物料进行价值分析,确认该物料的功能,将可以实现该功能的物料进行横向对比,选取价格更低、质量更好的物料。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接下来,需要进行物料调查,了解外购物料的用途和企业需求量。通过互联网和实地走访途径了解物料的平均价格和各个供应商的供应能力。最后,需要对物料供应商进行调查,了解供应商的营业资质,保证供应物料的质量。在调查过程中,需要供应商提供中铁认证和合格证以供查验。
3.2.2 物料分类分析法
首先,确定外购物料具体数值,根据每种产品的计划生产量和外购物料的需求数量列出清单,得出所需各种物料的和。接下来,分析每项物料的功能和成本,进行采购调查。与生产部门、工艺部门进行确认定额后,核实物料的产品规格、供应情况等。采购人员需要比对各个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包装方式等基础情况,进行供应商选择。另外,采购人员需要使用ABC法将物料分类,ABC法指将物料分成A、B、C三种。A类物料价值高,占采购支出比重较大,约在60%-70%之间。由于采购成本较高,对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资金流影响较大,库存相对较少,只占10%-15%。对于这种物料,需要加强管理,防止因为管理漏洞产生的缺货少货现象。B类物料价值处于中流水准,采购支出和库存占比都在20%-30%之间,管理力度可以适当减弱。C类物料价值不高,只占采购支出的10%-15%,但是因为其价格低廉,频繁的采购和运输反而会增加成本。因此,C类物料的库存占比较高,处于60%-70%之间[2-3]。
3.2.3 品类管理占比和重要性
采购部门的职责是在除降低采购成本外,应试图创造更大的价值,但是运用传统的战略采购方法收效甚微。于是,采购部门关注的重点从降低成本转向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CO)或者全寿命周期成本(LCC)和减少支出,但这还远远不够。与仅仅减少支出不同,必须提前作出一种宏观的、便利的针对构建品类和整体经营目标解决方案的采购方法规划。轨道交通制造产品的品类管理可分为制造原材料、系统集成部件、工业设计产品、电子元器件、机加工件、通用件、标准件(货架类)等7个一级品类,并由此分为车体、制动、牵引、空调、乘客系统系统(PIS)等48个二级品类,根据工作需要及后续规划,还可以继续分为三级品类甚至4级品类。
随着市场需求变得越来越大,企业规模也逐渐扩大,旧的采购环境容量不足以支持企业的物料需求;或者是由于采购环境萎缩导致物料的采购环境容量逐渐缩小,这样就无法满足采购的需求。以上这两种情况会产生余量需求,这就产生了对采购环境进行扩容的要求。采购环境容量的信息一般是由认证人员和订单人员来提供的。
在制定认证计划之后,紧跟着就是准备订单计划。准备订单计划也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接收市场需求、接收生产需求、准备订单环境资料、制定订单计划说明书。
4.2.1 接收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启动生产供应程序流动的牵引项,要想制定比较准确的订单计划,首先必须熟知市场需求计划,或者是市场销售计划。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分解便得到生产需求计划。
4.2.2 接收生产需求
生产需求对采购来说可以称之为生产物料需求。生产物料需求的时间是根据生产计划而产生的,通常生产物料需求计划是订单计划的主要来源。为了利于理解生产物料需求,采购计划人员需要深入熟知生产计划以及工艺常识。编制物料需求计划的主要包括:决定毛需求、决定净需求、对订单下达日期及订单数量进行计划[4-5]。
评估订单需求极其重要,只有准确的评估订单需求,才能为计算订单容量提供参考依据,以便制定出好的订单计划。它主要包括分析市场需求、分析生产需求、确定订单需求。可根据对市场需求和对生产需求的分析结果来确定订单需求。通常来讲,订单需求的内容是在未来指定的时间内,通过订单操作手段将指定数量的合格物料采购入库。
制定订单计划是采购计划的最后且最重要的环节。它主要包括对比需求与容量、综合平衡、确定余量认证计划、制定订单计划。综合考虑市场、生产、订单容量等要素,分析物料订单需求的可行性,必要时调整订单计划,计算容量不能满足的剩余订单需求。
一份订单包含的内容有下单数量和下单时间两个方面。下单数量=生产需求量一计划入库量一现有库存量+安全库存量;下单时间=要求到货时间一认证周期一订单周期一缓冲时间[2]。
总体计划将组织分析公司现有资源,平衡全年生产,进行编制,分解到月。采购中心按照年度计划要求进行配套分析,分析物料采购风险项点,并按计划逐步启动长采购周期物料采购(无合同预投项目按照专项投产指令进行长采购周期物料采购);物流部按照年度计划要求进行齐套分析,分析仓储及运输资源瓶颈,并制定应对措施。
第一,采购部门收到3个月项目滚动时间管理计划后2天内进行采购齐套分析,与年度计划长采购周期物料采购计划进行对标,并按照工艺BOM启动其余物料采购,编制物料采购计划。
第二,物流部收到月度计划后2天内进行物料齐套分析,分析库存与后续到货需求,编制下月物料入库计划,发采购部门。
第三,采购部门根据物料入库计划,编制物料到货计划。
第四,各计划执行单位收到月度计划2天内编制日计划,根据日计划编制车间计划及工序计划,同时向上工序输出物料需求计划;
第五,物流部根据各计划执行单位工序计划需求,编制物料配送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一,各制造单位每天梳理日计划完工情况,并对当日未完的异常情况分析原因及责任主体,并制定纠正措施;如上工序发生异常,在项目管理中心完成上工序异常情况调整审批前,下工序仍按照原计划执行。
第二,采购部门负责对物料采购计划、物料到货计划信息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对直流件进行日计划完工汇报,外购件进行周计划完工汇报;对采购异常情况分析原因及责任主体,并制定纠正措施。
第三,物流部负责对库存进行齐套风险管理,确保准时化配送,满足生产进程需求。
第四,项目管理中心定期召开周生产例会,通报周计划完成情况及相关问题,对后续重点工作进行安排。
第五,每月下旬,召开月度项目例会,通报当月项目完成情况,质量、安全问题及未来3个月项目滚动时间管理计划,并对后续重点工作进行安排。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产品结构复杂,具有客户化程度高、质量和可靠性要求严格、生产工艺复杂、供应渠道和能力有限、交货提前期紧张以及供应不确定程度高等特点。本文将外购料关键物资的计划,科学合理地制定在一定条件下的采购计划并关联上下游计划,与生产计划协调一致,对装备制造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管理效率、提升供应不确定响应性及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