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江西赣州 341100
因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或相关工程技术的缺乏,导致住宅工程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住宅工程的质量通病不断出现,对居民生活乃至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建立并完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提升相关工程人员的责任意识。对居民住宅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住宅质量通病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据调查,目前存在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主要包括住宅使用方面以及外观方面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是指住宅工程搭建完成之后较容易发生的较为常见的质量缺陷。工程质量通病出现的原因包括人为原因。环境原因,设备原因以及政策原因等等。人为原因包括专业技术不足,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以及管理人员的管理失误。环境原因包括地质因素,气候因素等。设备原因主要是建筑材料,建筑机械设备的不足。政策原因往往指的是安全责任制度的缺乏。基于以上原因住宅工程往往会出现以下的质量通病,例如墙体渗水,结构裂缝,排水不通畅等等。上述质量问题往往严重影响着居民的生活甚至人身安全,也会减少建筑主体的使用寿命[1]。
(1)住宅工程质量的把控离不开科学完善的监管制度。但目前一些地区对于住宅工程质量缺乏重视,对于相关工期以及工序的管理不够到位,导致住宅工程在施工期间就往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以及质量问题。因此,对于相关建设单位来说,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住宅工程质量的把控与监督。
(2)我国对于工程施工项目的行政审批手续较为齐全,对相关施工资质的要求较为完善。但是目前建设工程行业内仍然缺乏一些不具备施工资质,仍然参与施工项目的情况,导致施工质量以及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程质量监管的难度。
(3)一些住宅工程施工项目因为没有做好完善的工期规划与管理导致盲目求快,而忽略了住宅工程的质量,因此埋下了诸多的安全隐患。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必须要以严格遵守施工计划为前提,并且保证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施工材料。
(4)住宅工程施工项目往往经过了不同施工企业的参与。目前市场上的施工类企业自身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自身对于工程质量的监管体系建设不足,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监督不力,没有完全履行责任。另外,在建立完善的工期计划的基础上要保证材料及时进场,并做好相关施工人员的施工安排,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过程。如此才能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及时应对。
对于不同类型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应当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例如对于住宅工程项目中经常出现的墙体裂缝的问题,在进行施工工程的规划过程,就应当要充分考虑住宅墙体的受力情况,精确计算相关墙体以及横梁的承重能力。采用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并且应当留出足够的空间及分隔缝。在分隔缝中注满沥青以更好地完善墙体的受力,并且在墙体外围应当涂抹防水涂料以避免墙体因渗水裂开[2]。
对于楼板裂缝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首先,对于早期的塑性收缩裂缝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使用大面积的混凝土多次进行涂抹。以便尽早进行裂缝的防护。其次,对于干缩裂缝而言,一般会采取人工浇水的方式使得混凝土保持湿润,以避免渗水造成的龟裂,对施工主体进行较好的养护。另外,对于载荷裂缝则应当采取符合强度要求的施工材料,在混凝土浇筑以后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让工人进行施工作业。并且对于重物要进行分散的堆放。最后,对于冷缝裂缝而言应当严格把控混凝土浇筑的速度和时间。尤其在炎热的气候下,应当增大缓凝剂的数量以防止楼板出现裂缝。
在住宅工程项目中,门窗的安装及使用对于居民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要严格防范因门窗质量不达标而产生的问题。首先,门窗附近出现裂缝将导致门窗的使用寿命下降,在住宅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注意采购和安装符合质量要求的门装材料,并且相关施工人员应当严格遵守门窗安装的流程。对于门窗的外框与连接处等容易损害的部分进行及时的固定。此外,对于住宅门窗洞口与窗框部位的伸缩缝,应当采用发泡胶等形式进行及时的密封,以保证门窗使用的稳定性。
在住宅工程项目中,卫生间区域因为对水的使用频率较高。若施工质量不达标,则很容易出现卫生间渗漏等问题,对居民生活将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因此,在住宅工程施工过程中,以及居民装修过程中,对于卫生间防水结构的建造十分重要。防治卫生间地面渗漏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首先,应当重视卫生间地面结构混凝土的浇筑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并且,卫生间地面结构四周的边梁长度应当不小于150mm。此外,对于卫生间地面的防水层,应当保证至少建造两道以上的防水施工结构,并且做好相关的防水附加层的安装以免发生管道渗漏的现象[3]。在卫生间防水部分的施工结束之后,应当进行一定的渗水试验,判断防水工程是否合格。合格后才能进行使用。此外,卫生间的排水管也应当符合质量要求,使得卫生间的排水通畅,减少地面渗漏的可能性。
屋面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则是防水工程的建造。屋面工程应当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如果出现屋面渗漏的问题,将会对居民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住宅工程往往忽略了关键的防水环节,为了顺利解决屋面渗漏的质量通病,首先应当在施工前做好工程的设计,利用相关防水技术,进一步保障屋面的防水性能。此外,应当合理设置屋面保温层的排水管道,保证防水层发挥效果,并且做好管道及防水层的维护措施。另外,在施工结束之后,应当安排专业的人员对屋面防水层进行定期的清洁与维护,以保证居民生活中的正常使用。此外,应委托专人对屋面安全进行管理,防止任何个人随意破坏或者占用屋面设施。
首先,住宅工程项目在启动阶段,应当对于工期及工序做好合理的规划,保证工程周期的顺利进行。其次,在相关工程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工程要求的质量与参数进行工程材料的准备。在所有建设材料进场前,应当安排专人进行验收,从根源上把控住宅工程质量。另外,住宅工程项目往往比较复杂,需要不同的施工团队之间进行配合。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于住宅工程项目的总体管理与统筹,相关工程管理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严格把控施工流程以及施工质量,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并且积极引导相关施工人员注重建设质量,并及时负责验收,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并纠正[4]。另外,无论住宅工程项目的工期长短,应当及时做好工程进度的记录,对于相关责任人员的工作及时追查,如果出现责任事故,应当按照安全管理的规定,及时进行追责。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应当要重点把握可能存在的质量通病,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避免在居民正式投入使用当中出现事故。最后,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单位而言,应当不断建立并完善工程质量管理的规则,为相关施工团队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1)建立并完善五方主体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等法律法规,五方主体责任制是指要以落实主体责任为关键,不仅要重视企业管理在施工工程中的作用,更要将项目管理落实到施工进程中,不断强调企业责任与个人责任意识并重,严格把控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安全性。提升工程主体的使用寿命。另外,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要将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的普及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不断提升相关工程管理人员和普通居民的责任意识与防治意识。在工程项目的不同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控,例如住宅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已经质量验收等过程当中,需将工程质量的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应当加强对于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监测,落实各方主体责任,要求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提升责任意识,并且在施工过程当中加强技术交流,加强各个工期以及工序中的跟踪和检查,严格落实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工程质量把控制度。在工程项目启动前,做好工程的统筹与规划以及建筑材料的采购与质量把控。在进行工程施工环节之中统一调配。各路专业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施工,在工程主体搭建完成之后,安排专业人员及时进行验收,对于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以最大程度保证施工整体质量,提升居民生活的安全性与稳定性[5]。
(2)进一步提升工程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工程管理人员负责住宅工程各个环节的调配与管理。这就意味着工程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与专业素质,对于住宅工程质量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因此,对于相关监管人员个人来说,应当主动开展学习,提升个人的专业知识与素养,进一步提高对于工程管理的统筹能力,监督和保障工程项目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工程管理人员也要注重对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在合法范围内制定高效的施工计划。对工程项目进行统一的安排,提升施工效率。另外,应当配合各施工单位制定完善工程质量控制方案,为不同施工团队的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并且对于一些关键的公式或者项目,亲自到场监督。通过不同的排查手法,及时发现质量通病,并提出解决措施,做好安全防范。
(3)定期对住宅工程进行安全排查。在住宅工程完工之后,有必要对于一些质量通病进行定期的安全排查。例如采取专项整治活动,鼓励施工企业对于住宅工程进行定期的专项整治,认真落实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排查工作,并且将专项整治的具体情况列入工程考核指标。
(4)将住宅工程质量防治作为常态化工作。对于一些常见的工程质量通病,应当进行定期排查安排专人进行常态化的监管。另外,相关建设单位应当加强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提升其责任意识,以便工程质量防治工作能够及时落实。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住宅工程项目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也存在着不同类型的住宅工程质量隐患。鉴于此,针对不同种类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应当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由此才能够进一步保证住宅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促进居民生活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