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钰
延安高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延安 716000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建筑行业开始从粗放型发展向可持续型发展过渡,绿色环保建筑施工的理念开始大行其道,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开始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工程中。所谓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绿色施工工艺和环保材料,来降低建筑能耗并有效提升建筑整体施工节能效益,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绿色施工贯穿建筑工程的整个环节,尤其关注建筑物本身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当然,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要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为前提,如果工程质量不达标,再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也没有价值[1]。
第一,绿色环保施工原则。绿色环保施工是建筑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其在传统的施工过程中并未受到相应的重视。在实际开展绿色环保施工技术时,首先,需要建立科学、可行的绿色管理制度,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技术引导,保障绿色环保施工技术被充分应用于建筑施工。其次,制定的绿色施工相关的制度还应该明确相关的工作责任,将实际的制度和工作内容落实到个人,如绿色施工原材料的领取、施工人员环保意识的培训以及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制度等,以此作为基础进一步开展问责制度。另外,在整体施工过程中,应该制定明确的相关管理制度,并且通过严谨、科学的监督流程,进一步实现绿色施工效果。第二,经济实用原则。在房屋工程建设时,绝大部分的业主或者建筑者普遍认为昂贵的建筑材料或者装修材料的质量和使用性能都比较好,但是众多实际案表明,建筑结构和装饰区域的质量除了需要保证原材料的质量,还需要保证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的高水平。
相比于内墙,外墙保温处理的效果更好。因为内墙容易发生热桥反应,热量难以散发。外墙中使用一些保温隔热材料,充分提升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工程内部的热量损失,营造舒适的环境,这也是目前最常用、最有效和最直接的外墙保温方式。外墙中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要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通常用一些热惰性指标高的重质材料,例如蒸压加气混凝土。这种材料性能突出,不仅材质重量轻、保温性能好、使用广泛,而且材料生产过程消耗少、污染少,工业废渣处理方便,大大节约了能源消耗,因而在建筑墙体保温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墙体上种植一些绿色植物,起到美化环境和隔热的作用。在我国很多昼夜温差比较大的地区,经常看到绿色植物爬满墙体,起到很大节能作用[2]。
对于地面的绿色环保节能技术,我国大多数建筑工程采用的是地面保温施工技术,该技术应用较为广泛,施工中最常见的材料是聚苯颗粒浆料、复合硅酸盐板等,这几种建筑施工材料很容易对保温效果产生一定的冲击,倘若应用到难以接受外界压力的部位,那么就会造成地面出现裂缝。泡沫、玻璃等相较于传统材料,其耐热、耐磨度更强,所以可以用玻璃、泡沫等进行传统地面材料的替代。现阶段所应用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其主要是由破碎的玻璃合成的,并加入发泡剂与改性剂,形成的新型材料具有密度较小、强度较高、吸水性较强、隔热保温效果强、耐久性强、不会吸水膨胀的典型特点。
一般来说,门窗能耗占整个建筑围护结构能耗的一半左右。因此门窗是建筑节能的重要一环。门窗绿色环保技术主要是窗户、门和填充墙缝技术。目前,断桥铝材料由于传热系数比较低,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门窗设计中,将门分成室内室外两部分,避免热量流失。除此之外,还有铝木复合型材、UPVC塑料型材等,传热系数比较低,都可以用作门窗材料。另外,断桥铝和中空玻璃相结合,可以更好起到保温作用。近几年,镀膜玻璃、真空玻璃等高性能玻璃材料被研发出来,将其用在门窗设计中,不仅可以更好地减轻建筑结构的自重,还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和防辐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节能型玻璃材料可供选择。施工中要预测外窗气密性、可见光比、遮阳系数等,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门窗方向,提升门窗施工的环保节能效果,提升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
屋顶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屋面的节能施工效果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节能效果。屋面直接与建筑物外界环境相通,承受着太阳辐射和雨雪腐蚀等。近年来,很多建筑采用尖顶架空层结构设计形式,增加屋面接受太阳辐射的面积,提升了屋面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建筑的整体节能效果。也可以考虑带有通道的屋面,通过通道通风,带走热量。很多建筑在建筑层面和防水层之间增设保温层,起到保温作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保温材料不能选择导热性能好、密度较大的材料,否则会增加屋面重量和建筑物荷载,影响建筑质量;也不应该选择一些吸水性能好的材料,避免由于保温材料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应该选择一些导热系数小、防渗透能力强的材料,例如轻骨料混凝土板、岩棉板、水泥聚苯板等,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节能环保效果[3]。
总之,在建筑施工中,绿色环保施工技术是对施工技术和施工环节的完善和创新。绿色环保施工技术自身具备较强的系统性,在建筑工程中的各方面都有所体现。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绿色环保施工技术对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