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格(教授/博士)刘晓艳(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广州 510521)
财务分析类课程作为财会类专业的高年级课程,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经具备比较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基础之上,即已经完成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并已考核合格。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会计报表编制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财务报表的理解,掌握运用财务报表分析和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方法,基本具备通过财务报表评价企业过去和预测企业未来的能力,以帮助企业提高决策能力;介绍基础理论,分析典型案例,通过对案例中分类指标的分析讲解,过渡到对报表的综合分析,使学生树立全局观念,提升学生对报表的整体认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大学本科阶段,财务分析类课程的要求如下:明确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内容、要求、程序和基本方法;能够结合案例数据,完成资产负债表的水平分析、垂直分析和项目分析;能够结合利润表的案例数据,完成利润表的项目分析和综合分析;能够结合现金流量表的案例数据,完成现金流量表的项目分析、一般分析、水平分析、结构分析等;能够结合财务管理课程所学知识,综合案例数据,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等加以分类分析;能够运用“杜邦分析法”“帕利普财务分析法”“沃尔评分法”等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对报表数据生疏,表现为基础不牢;二是学生对分析方法运用不自如,表现为缺乏逻辑;三是学生对财务分析内容无法深入,表现为专用技术没有掌握。这些问题影响了财务分析教学的效果,而现实经济工作中对财务分析能力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传统的财务分析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需要从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对教学方案进行重新设计,从加强财务基础、培养分析逻辑和梳理专题方法的角度对财务分析课程进行教学设计。
对财务分析教学改革的探索一直是财务管理类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很多高校教师从教学实践的角度,阐述了对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徐芳奕、梁毕明(2015)针对财务分析教学“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孰为主”,提出了“需要授课老师根据实际进行权衡”的观点。周雪峰(2015)认为应完善财务分析课程体系、课程考核要多元化。尹蘅(2016)认为在财务分析课程的贯穿式案例教学中,应选择最新年度的某一个上市公司的年报作为案例的讲解对象,并将这个案例贯穿在整个财务分析教学活动中。张桂杰(2018)认为教学团队要应用实践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李巧丽(2019)研究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案例教学模式,即教学课件、微课视频、案例作业、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均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完成的教学新模式。林萍(2019)探讨了对分课堂在财务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实施流程。周艳、林友谅(2020)认为基于MOOC的财务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注意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基本环节。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尽管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文献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平台等内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对财务分析教学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尚显不足,这为本文提供了研究空间。
财务报表数据的形成机理是财务分析工作的基础,对于静态的财务报表,比如资产负债表其数据是某个或几个会计科目的余额,并进行了相关的处理。本文以存货和固定资产为例,探讨其数据形成原理。
(一)存货项目数据溯源。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资产。存货的种类包括材料存货、在制品存货、商品产品存货。材料存货涉及的会计科目有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在制品存货涉及的会计科目有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商品产品存货涉及的会计科目有产成品、外购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材料采购成本包含买价、运杂费、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整理挑选费用、负担的税金及其他费用。不管材料是按实际成本计价还是按照计划成本计价,月末材料存货是按照实际成本计算得到的余额。在制品存货由生产成本和自制半成品两个账户月末余额之和反映在制品存货(也称广义在产品存货)的实际成本,生产成本账户反映产品生产消耗的直接材料、生产工人工资以及水电费、折旧费等制造费用,月末余额反映未完工的在产品实际成本;自制半成品账户核算企业有多个生产步骤时,对已完成一个或几个生产步骤尚未制成商品产品而送交半成品仓库收发的中间产品(如毛坯、零部件)的实际成本,月末余额反映半成品库结存的自制半成品的实际成本。商品产品存货则按照库存商品账户的余额反映商品产品存货的实际成本。“材料存货”实际成本、“在制品存货”实际成本和“产成品存货”实际成本一起组成“存货”成本进入“资产负债表”。需要强调的是,各类存货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金额是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后的余额。掌握了数据形成原理后,可以通过存货明细表做进一步分析,比如材料存货的周转天数表示材料从采购到被领用的时间,用以衡量材料存货利用效率;在制品存货的周转天数表示材料从领用到完成生产过程的时间,用以衡量生产工艺效率;产成品存货的周转天数表示从生产完成到销售的时间,用以衡量销售工作效率。
(二)固定资产项目数据溯源。固定资产的形成方式有投资者投入、企业购入、自行建造、租赁、以补偿贸易方式从国外引进和接受捐赠等方式;对需要安装才能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要先计入在建工程,待安装完毕,连同安装成本一并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直线法(个别折旧率、分类折旧率)、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固定资产原值减去折旧等于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净值减去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于固定资产净额,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的金额就是固定资产净额,固定资产修理的费用一律计入管理费用。学生如果对固定资产数据的形成原理不清楚,那么在财务分析时取数时就会遇到问题。
(三)数据溯源的教学安排。类似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长期负债等报表项目的数据溯源问题在财务报表分析中大量存在,所以厘清数据形成的原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报表,在财务分析时按具体分析的要求取数。在教学设计时,在讲解比率分析、水平分析和垂直分析时,对报表数据形成的要点先进行适当的介绍,培养学生对报表数据的感觉,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财务分析专用技术方法。
(一)数据比较的方法。在财务分析中,数据比较是基本的方法,一般来说有趋势分析和对比分析。趋势分析说明某个企业、行业自身的发展变化情况;对比分析说明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行业以及行业与社会平均值之间的对比关系,一般来说对比分析可以明确指标分析标准,并据以做出相关判断。
(二)数据比较的标准。
1.数据标准讲解。数据比较的标准是必须明确的问题,在比较分析时,标准问题要在方法讲解时及时补充。通常将一般企业指标与行业优秀企业指标进行对比时,优秀企业是比较的标准,一般企业通过与优秀企业比较产生的差距来明确本企业存在的问题;企业指标与行业指标对比时,行业指标是比较的标准,企业指标通过与行业比较产生的差距来明确企业在行业中的水平;行业指标与社会平均指标对比,社会平均指标是比较的标准(可以通过中国统计年鉴计算或用沪深300指标),行业指标通过与社会平均比较产生的差异来明确行业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状况。
2.数据标准查找。数据标准的查找需要授课教师进行引导,举例说明,再启发学生去寻找。目前数据标准的查找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中国统计年鉴或各类专业统计年鉴,在校生可以到所在学校的图书馆查询相关总体或行业数据,通过计算得到标准指标值(注意通过中国统计年鉴计算的标准值,其标准是中国规模以上经济总体的平均值或行业平均值)。另一个途径是上网查找,现在大多数证券公司网站或金融专业网站,都能提供相关信息,本文不再赘述。
数据比较是财务分析的基本技术,必须让学生明确其方法和标准,培养学生财务分析的意识和基本观念。
在本科阶段财务分析教学中,对财务报表进行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的分析不是专题分析,只是某方面能力指标的分析。专题分析是就财务表报表的某个项目进行相关的分析。
(一)讲授专题分析技术。进行专题分析的项目,一般来说是通过前述比较分析发现问题的某个项目,对于某个项目的分析要充分运用项目分析技术,来获得可靠的研究结论。本文以应收账款和固定资产为例,讲述专题分析技术及要求。
1.应收账款专题分析。应收账款分析有一般性管理和专题分析两部分。一般性管理内容包括应收账款的功能、成本、政策和日常控制(信用评估、监控等)等几方面,是专题分析的基础。在一般性管理的基础上,要进行应收账款的专题分析。应收账款专题分析包含三部分:一是应收账款的合理性分析:二是应收账款合理额度的技术性分析:三是应收账款管理绩效分析。
所谓应收账款的合理性分析,是指应收账款净额占流动资产总额的比率以及应收账款净额占主营业务的比率是否恰当,通常根据需要运用行业平均指标或社会平均指标来判断该指标是否合理。
所谓应收账款合理额度的技术性分析,包含赊销标准对比分析和应收账款的额度分析。赊销标准对比分析相对简单,即比较增加赊销额取得的收益是否大于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如果收益大于机会成本就合理,如果收益小于机会成本就不合理。应收账款的额度分析则要复杂一些,需要借助流动价值法来进行专题分析,流动价值是指资本中用于流动资金循环周转的价值,它在数量上等于营运资金加净资产的平均数。其原理是,企业赊销和企业的流动价值有较密切的关系。企业的财务状况好坏决定了企业的赊销程度。营运资金充足,表明企业自我支配资金的能力强,让客户占用资金也无关紧要。但当企业赊销达到一定额度而使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难以维持时,企业不得不另外筹措资金,包括向银行贷款,增加新的负债,从而带来风险,这时企业就需要考虑赊销与自有资本(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净资产)之间的关系。其具体做法分为五步:第一,确定财务状况比率系数和综合分值;第二,计算流动价值;第三,确定流动价值赊销率;第四,计算可以提供的应收账款数额;第五,比较应收账款的实际数与可提供数,从而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所谓应收账款管理绩效分析主要是指应收账款的回收期和周转率分析,已经不是简单的比率计算了,要包含应收账款回收期精确计算法、应收账款提成管理、单个客户多笔交易应收账款精确回收期的分析、多个客户应收账款精确回收期的分析、提供现金折扣条件下应收账款精确回收期的分析等多种情况的专用技术运用。
2.固定资产的专题分析。固定资产的专题分析包括:固定资产总量变动分析、固定资产利用效果分析、固定资产与长期资本适应比率分析、固定资产成新率分析和固定资产投资率分析等内容。固定资产总量变动分析的主要指标就是采用几何平均数表示的企业固定资产的递增率,其递增率要与产值、利润和销售收入增长率相匹配。固定资产利用效果分析采用固定资产产值率、固定资产利润率、固定资产利税率,其指标数据可以进行趋势分析。固定资产与长期资本适应比率是指固定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的比率,表示企业固定资产与长期资金来源之间的关系,比如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2018—2019年固定资产与长期资本适应比率累计达到106.8%。这表明,其中6.8%是动用短期资金来源购置固定资产的,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固定资产成新率分析分为固定资产账面成新率、固定资产实体成新率。固定资产账面成新率是用固定资产账面净值除以固定资产原值,表示固定资产账面成新情况;固定资产实体成新率是用固定资产实体剩余效能除以固定资产实体重置效能,表示固定资产效能状况。固定资产投资率是指某年度固定资产增加额除以该年度工业增加值,表示该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占工业增加值的比率。通过以上分析可对固定资产各方面状况有一深入细致的了解,从而对固定资产管理提出更加专业的建议。
3.专题分析教学要点。对于专题分析技术而言,很多技术是本科教学阶段学生还没有掌握的,要有重点的介绍,并通过实训的形式让学生领会运用。
(二)引导学生探索新的研究专题。引导学生展开新的专题研究的关键是让学生对报表数据感兴趣,愿意就某一方面进行专题研究,需要对学生的专题研究进行启发,比如货币资金专题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专题分析、衍生金融资产专题分析、存货专题分析、合同资产专题分析、开发支出专题分析等热点项目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习专用的技术和方法,开拓衍生新的财务专题研究,比如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资金占用与使用研究等,启发学生研究思路,拓展财务分析的新专题。
财务分析课程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随着会计准则的演变还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具体的研究方法,还要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开拓关于财务分析的新视角,借鉴其他学科发展成果创新财务分析方法,让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有所提高,以取得良好的教学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