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芬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
利润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生命线”,经营者在核算企业利润时往往最关注两个最重要的经营指标,即收入指标和成本指标。如果企业未能将预算管理目标与成本控制方式有效结合,导致企业的成本费用计划与年初设定目标相背离。如何把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工作安排好并执行到位,对企业的平稳发展尤为重要。管理层既要考虑企业远期的发展战略,也要思考如何执行近期的预算与成本控制决策,防范于未然。通过深入分析各项考核指标的数据内涵,把业务目标细分至各个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努力方向,才能使各部门在工作环节中加强配合,树立整体责任观念,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同时,也促进考核过程的公平性。让企业在预算管理工作方面具有主动性,形成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长期或短期目标,围绕企业战略所设计的业务规划, 在预定的成本控制水平下,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充分调配各种财务与非财务资源,对企业内部的预算进行调控和评价的全过程。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与传统的财务预算管理模式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这种预算管理模式不仅能高效的推动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以及业务部门的统筹发展,还能培养每位员工的岗位责任意识,为员工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确立他们的工作责任范围,实现预算和成本管理工作全员参与,是一种全新的、综合性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全面预算管理对成本控制所具有的作用
首先,优化资源分配的功能。企业想要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管理层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也是想通过合理的制订合理的预算计划,减少企业浪费和不必要的成本开支。但是如何合理分配企业资源一直是困扰管理层的问题。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最关注“开源节流”,需要强调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有限资源,让成本控制工作贯穿整个全面预算管理的进程,有效的降低企业各项成本,这是推动“节流”的重要手段。
其次,降低成本提升盈利的功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注重企业的发展战略,通过实施成本控制,实现每一个具体的控制目标,才能使企业实现盈利,达到公司设定的战略目标。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当企业的投入和产出比例异常时,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采用对比分析法,查找其出现异常的根本原因,并根据发展需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或调整成本控制策略,尽最大能力降低成本来增加盈利点,方便管理者掌握公司的运营情况,总结管理经验。
最后,提高企业生存发展能力的功能。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对各项经费进行宏观调控,节约企业成本开支,是企业有效降低经营成本、不断提升生存能力的重要方式。可以帮助企业带来管理上的突破,提高各部门的生产积极性,帮助企业及时的发现目前现有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使企业的收入和费用能按预期配比。
(一)缺乏全面预算管理的全局意识。一方面,由于认知层面的局限性,不少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职责范围存在严重的误解,缺乏全局观念,他们认为此项工作不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而是属于财务部门,忽略了自身的岗位职责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全局意识和相关的责任意识,部分员工认为预算只是提供给上级或领导的,与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太大的联系,造成预算编制马虎了事,把成本控制工作流于形式,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控制的效果常常达不到预期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达不到预期目标。
(二)预算管理方法缺乏灵活性与科学性。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如果缺乏灵活性与科学性,特别是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就会容易出现管理的失误。例如:企业销售量在不断攀升的时候,出现一些计划外事件,如果没有及时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导致销售收入额与收益额增长不配比,就会影响企业的效益。因此,预算管理方法需要突出灵活性与科学性,把控好企业成本费用的配比,避免出现一些突发事件给企业带来损失的风险发生。
(三)责、权、利划分不够明确。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责任划分不够明确,使员工无法形成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一方面,很多企业并没有把相关的责任和绩效管理结合到一起,导致员工无法形成积极主动的控制意识;另一方面,很多企业没有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以致各个部门之间不清楚自身的责任所在,从而引发出诸多问题。如果企业的全体员工未能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容易引起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的冲突,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
(四)成本管控体系不够完整,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目前还有很多企业在成本管控上没有做到建章立制,成本控制方法没有细分到具体的岗位。部分企业依然参照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来核算产品成本,例如采用目标成本法或计划成本法等。这些方法过度的强调财务上的成本控制,而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不仅仅需要关注财务层面的成本信息,还需要关注一些非财务层面的信息。否则成本控制方法缺乏一定的弹性,影响成本管理工作的效果。
(五)信息化应用程度不够高。企业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信息化应用程度直接影响其管理的效果。如果缺乏优秀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软件,未能把管理思想渗透到采购成本控制、生产成本控制、销售成本控制以及合同成本控制等各个业务环节,就会导致控制水平相对低下,控制效果达不到预定的要求。
(一)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强调的是“全员参与性”,它是一项全面的、系统性的工作,不仅需要管理层的大力推进,也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和相互配合才能帮助企业制定更为科学的预测指标。根据调查,不少员工甚至中层管理干部,对新的管理方式有抵触心理,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不愿意深入研究,使得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效果达不到预期,成本控制的质量也达不到既定的目标。因此,要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进行预算分解和培训,提高全员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并把这种成本控制的理念融入企业文化的精髓。
(二)提升预算管理方法的灵活性与科学性。通过编制全面预算管理确定生产目标,然后细分预算目标到个人,确保企业全体员工都可以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来,同时制定预算调整的弹性机制,如果在执行预算开支过程中发生实际开支与预算指标偏离过多的情况时,需要及时进行沟通与协调,以化解不同利益部门之间的矛盾,平衡好企业之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之间的关系,提升预算管理方法的灵活性与科学性。
(三)严格落实“责、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集中体现在全员的参与性,需要严格落实各部门的“责、权、利”关系,必须分工明确,严格落实责任考核机制,使管理层和员工都形成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需要不断通过绩效管理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奖惩分明,才能让其主动参与到成本控制工作中。全方位的了解员工的具体工作效果,了解各部门的工作运转情况。努力营造相互支持的合作氛围,形成内部良好的合作关系,既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也能提高企业成本控制的质量和效率。
(四)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预算监督考核机制。完善的预算监督管理机制是保证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企业必须从内部管理实际状况出发,建立起一整套适用于内部管理需要的预算监督考核机制。企业除了适用传统的财务监督考核办法外,也可以引入平衡计分卡等辅助管理工具,将财务的和非财务的考核目标进行多维度的融合,使预算监督考核机制更科学。同时,企业还要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不断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当前信息化技术在不断的变革,“云存储”和“云计算”等科技手段不断出现,企业要充分使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来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水平,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和价值,需要积极的推进信息化建设,创建成本控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成本的实时动态化控制。系统一旦发现超预算的问题发生,责任部门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分析超预算的原因,杜绝不合理的成本浪费的问题的发生。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实施的成效如何,最直接的体现在企业收入的增长和成本的降低上,需要全体人员经历一段长期而艰辛的改革历程。虽然在这段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种种困难,在短期内改革的成效也不明显。尽管如此,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依然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种有效的成本控制制度,企业只有制订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不断加强成本控制,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稳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