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庆春 电子科技大学
1985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Michael Porter首次在其研究中提出了供应链的概念。随着我国在供应链领域的不断壮大和进一步发展,其行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成熟,加之我们的企业运作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供应链优势也逐渐得到突显。随着我国供应链行业领域的不断壮大,其发展模式进一步成熟,加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供应链优势也逐步得到突出。但我们也看到供应链非核心企业存在较大的生存压力。供应链非核心企业中,主要都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无论从企业的经营规模、收入还是资产来看,都可能还是比较小。因此,中小企业的资产和运营都面临着较大的压力,甚至会严重威胁到中小企业的健康生存。
供应链金融主要就是指各类商业银行机构通过业务围绕一个产业供应链体系中的单一核心企业,对其供应链中上下游中小型企业的业务资金流、物流和财务信息流等实际情况予以进行有效地跟踪评估和分析综合,进而针对其产业供应链的具体特点进行设计合适有效的企业金融产品解决方案。它能够将单一核心企业的不可控性金融风险转化成为一个涵盖供应链全局的一种可控性金融风险。
发展供应链金融不仅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也能解决金融服务产品和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协调性,提升金融服务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创新金融服务。广西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相对东部和南部的地区则更多是经济发展落后,同时中小微型企业也比较多。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区小微型民营企业规模高达37.27万家,占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比例高达96.9%。根据统计,截至2020年9月,全区中小微型企业总数约为77万家,个体工商户规模约为232万家。广西中小型民营企业数量多,是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发展供应链金融对广西地区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9年7月9日,中国银保监会下发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这是监管部门首次以正式的文件形式对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业务模式、管理体系及风险管控进行了明确界定。随后,国家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动和发展供应链金融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9月22日,人民银行会同七部委出台了《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这对于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疫情防控常态化大环境背景下,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动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创新,能够有效促进金融服务企业实体市场经济、优化企业主导性的供应链稳定性,能促进企业复工复产,改善中小微型民营企业的运营。广西也继续紧抓产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创新,陆续出台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大力开展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服务等各类融资交易服务以及着力促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贸易便利化等各个方面。2019年12月10日,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广西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有关单位联合研究制定并正式印发了《金融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2020年7月6日,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自治区财政厅共同联合研究制定并正式印发了《关于推广“政采贷”融资模式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的通知》;2020年7月7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广西关键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一系列政策支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西地区具有非常好的地理优势,南临北部湾,东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国家。广西不仅是目前为止我国唯一一个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也同时具备海上运输通道综合优势的港口省区。广西作为全国唯一的沿海、沿江、沿边少数民族自治区,同时其首都南宁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行的城市,区位环境优势非常明显。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提升广西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对于促进广西经济发展、提升广西经济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这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一环。
201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东盟金融城落户南宁五象新区,自落户以来入驻了多家金融机构(企业)。其中,多家重点的知名金融机构(企业)已经开业运营,如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中国太平东盟保险服务中心、国任财险广西分公司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金融环境显著改善和提升,进一步为广西创造了良好的金融投资环境和营商条件,也为广西发展供应链金融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广西在区域性经济协调发展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
根据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综合研究,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将供应链金融划分成三种典型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库存融资模式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广西壮族自治区应该进一步研究发展并探索创新其供应链金融模式,将有效地充分整合其在产业供应链各个中间节点上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资源,根据不同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应收账款融资是指供应链中的上游企业以其与下游核心企业签订的商品赊销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有条件的转让给银行等融资机构以获得融资的一种模式。应收账款模式主要适用于供应链中上游企业对下游提供赊销并且回款困难,导致上游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形,为了获得资金以周转运营,上游企业可以通过应收账款进行融资。应收账款融资主要适用于供应链中形成应收账款的付款方是信誉、资质优良的大企业,比如央企、国企、医院、大型商超、上市企业等。根据运作方式的不同,应收账款融资又可以细分为保理、反向保理和保理池融资。
库存融资又叫存货融资,主要是以特定的存货为基础的商业贷款。目前库存融资比较常见的运作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分别是静态抵质押授信、动态抵质押授信和仓单质押授信。
预付账款融资是指在上游核心企业(供应商)承诺回购的前提下,银行以上下游企业交易合同产生的预付账款为基础向下游企业提供的贷款,同时下游企业以其销售收入向银行还款,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特定的评估和监管责任的一种模式。预付账款融资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先票/款后货授信、保兑仓授信、进口信用证项下未来货权质押授信和国内信用证。
近年来,广西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对资金的需求量增大。在政策的支持下,国有银行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广西本土银行如广西北部湾银行、桂林银行等,不断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助力广西中小企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广西金融环境自2019年以来显著提升,中国—东盟金融城落户南宁,多家金融机构(企业)进驻金融城,为广西开放开发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同时,企业也应不断优化自身的供应链管理,提升其经营效益。制造产业率先优化自身的供应链管理,不仅仅是制造业,各行各业都在优化自身的供应链管理,强化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协同关系,打造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
平台企业也助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发展区块链技术,链接资金方与产业方,建立了以信用支付凭证“E信”为载体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信易链平台,实现金融资产的数字化确权、上链信用流转以及在线资金融通。据报道,蚂蚁金服、腾讯财付通已落户五象新区,这也将能为广西带来新技术,助力供应链平台的打造。
每个行业都应关注自身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因为现在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并已能独善其身,必须将自身融入产业链供应链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这样才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同时,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广西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还可以扩大物流企业和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产业供应链稳定发展,经济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于广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