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岩
沈阳市公路绿化工程处 辽宁沈阳 110000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风景园林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当中。对此,相关部门需要深刻认识到风景园林工程在城市现代化建设当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对城市风景园林工程施工加大关注,有效打造相关的园林景观,并做好园林绿化工作,以此使城市的特色风貌和经济发展情况得到有效展示,为人们打造出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一是园林植物栽培的整体设计与布局需要考虑到园林现场的实际情况,不仅要考虑到远期的设计效果,还要考虑到近期植物生长的状况,统筹近期、远期及二者之间生长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二是要进入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察,主要包括地质、架空线、水源、地形等因素,据此确定施工的顺序。三是结合周围建筑的风格,栽培植物时不仅要考虑到植物本身的生长特点等因素,还要考虑到周围建筑的风格、特点等,使二者的风格更加协调。
土壤是园林植物生存生长的基础。土壤中含有各种各样的元素,但是这些元素尤其是微量元素不一定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因此,要注重对土壤养分检测化验,土壤养分的提高是根据植物生长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的。观赏性植物管护尤其重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园林植物健康生长。一方面要提高土壤养分,一方面要防止土壤养分流失,就必须做好土壤蓄水、排水工作,并定期中耕松土,提高土壤涵养水、肥的能力[1]。
园林绿化中对植物选择的要求很高,既要保证植物的种类具有协调性与整体性,同时需要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具体情况主要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保证植物的质量符合标准,如树木以无病虫害、生长茁壮、根系发达且树形端庄的为最佳,同样对于草块、花卉、花种、草种等也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标准;另一方面是要选择合适的季节进行种植,通常情况下,花卉与其他绿植于春季土壤解冻后进行种植,而落叶树木则在春季即可。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土壤酸碱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在对土壤的pH值进行调节时需要明确植物的基本特性。同时,土壤改良方法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微量元素含量和含盐量的控制。尤其是在降水量和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若土壤的含盐量过大,会导致植物根系在吸收养分和水分中遇到阻碍,进而出现生理干旱现象,不利于其健康生长。在土壤改良管理工作当中,应该做好土壤的严格检测工作,当该地土壤呈现酸性时可以通过生石灰加以平衡,使土壤的酸碱度能够达到植物生长要求及标准[2]。
合理控制浇水频率,如果土壤中水分含量过高,会对植物生长带来不良影响。在我国一些城市中,经常会发生洪涝现象,不少绿化植物会被淹死,严重影响城市绿化工作的整体效果,所以,需要有效控制土壤的含水量,比如开挖明沟,做好相应的排水设施,做好排水检漏工作。另外,应全面了解植物生长环境,在地面不能出现坑洼和死角问题,以免影响排水效果。
浇水养护时,要根据园林中具体植物种类、养分需求及土壤情况,确定浇水养护的水分比例。浇水养护的原则是要确保植物根系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分。在天气干燥情况下,要补充水分,尤其是宽叶面植物要喷洒浇水。在园林植物养护过程中,要设立严谨的浇水周期,根据季节更替、气候变化调整浇水时间。如果出现浇水过量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排水处理,确保根系处于透气的环境中,保证植物健康成长。除此之外,在天气炎热时要进行保湿处理,防止直晒,可采用搭棚、喷水等防护措施。
树木、幼苗要进行固定支撑,预防大风害等自然灾害。在园林中风量较大的区域,要重点完成固定支撑防护工作。注意支撑防护措施不能影响、妨碍根系的生长。另外,要注意树木的枝叶、花、果等整修工作。修剪过程中,尽可能只修剪枯枝、病枝及乱枝。整形修剪工作要尽可能选在树枝的休眠期或生长阶段,要进行固定周期的修剪工作[3]。
我国现阶段绿化中,地被植物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城市环境和野外环境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要根据植被的生长习性,同时保证充分的供肥。在绿化带中,种植观赏性植物应提供充费营养,确保植物发挥自身的观赏作用。在绿化植物养护中,割草频率约为每年10次,在春天和秋天可以进行绿化植物的补植,防止园林种的绿化植物出现空缺,要保证园林绿化的整体美观[4]。
在园林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中,植物会受到不同种类的病虫侵害,导致植物大面积死亡,进而破坏城市绿化质量,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只有有效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才能美化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居民居住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控与治理是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举措。
在绿色发展理念下开展绿化植物栽植和园林施工工作,也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园林绿化管理机构在发展绿色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工作中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撑,逐步形成绿化植物的栽植技术标准,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形成规范化的绿化施工工作,改进施工工艺和绿化水平,加快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