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小学教育专业就业策略探讨

2021-11-23 17:24杨桂云韩林锋
就业与保障 2021年3期
关键词:毕业生新冠疫情

文/杨桂云 韩林锋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社会稳定之基。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相关的工作,国务院及各省市自治区每年召开专题会议,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部署,2019年我国还将“就业优先策略”提升至国家宏观政策层面。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各地蔓延传播,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也给2020届的874万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带来了困难。因此,高校就业工作的当务之急是研究疫情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影响和应对措施,有效缓解其就业压力,指导其顺利就业。

一、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就业的背景

(一)国家经济发展受阻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疫情的严重影响下,中国各行各业都受到沉重打击,根据相关调查可知,超过5成的企业2020年的收入下降20%以上。随着国外疫情的迅速蔓延,各国为抗击疫情采取停工、停业、停学等措施,国际贸易也必然受到严重影响:欧美股市暴跌、旅游消费骤降、出国学习暂缓。

(二)就业竞争压力增加

2020年初中国经济发展缓慢,部分单位选择以缩减招聘人员的方式缓解疫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根据线上招聘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企业对应届生需求度降低,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新增岗位同比降幅达49%,而10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同比降幅更达到了60%以上。虽然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曾表示,将扩大重点领域的招聘,特别是中小学教师。但2020届毕业生人数同比去年增加近40万人,加之受疫情影响,国内中小企业倒闭失业人数增加、国外疫情严峻大批留学人士回国,均会增加国内就业竞争压力[1]。

(三)时间急迫,任务繁重

若无疫情影响,各高校将于2月底相继开学,毕业生可返校完成论文撰写、课程考试等相关学业任务,或通过校园宣讲、兼职实习等方式与就业单位取得联系。但延期开学、封闭管理等防控措施加重了毕业的生学习压力,降低了毕业生求职机率、缩减了毕业生就职渠道[2]。虽然学校在第一时间针对特殊时期学生的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采取多方联动收集信息、深度对接校友资源、积极组织网络双选会等形式促进就业,但各地中小学因疫情推迟教师招聘计划、取消实习兼职机会,让学习小学教育专业的同学苦不堪言。

(四)线上招聘形式创新

为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各公司及教育机构今年多借助网络加大招聘力度,虽然互联网已成为青年学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网络云端考核与传统线下考试仍存有一定差异,特别是师范生的仪容仪态、说课试课、三字一画等环节,两种考核方式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3]。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就业理念陈旧

对出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历过下海经商、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的“80后”“90后”家长而言,工作稳定、受人尊重是他们对子女职业规划时最看重的因素。受父母教育的影响,当代青年在择业就业时更青睐体制内的工作,而不愿尝试教育培训机构[4]。

(二)学生综合能力欠佳

大学生能否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等多种能力综合运用,是决定其能否找到合适岗位的重要因素。不少大学生难以就业,正是由于能力欠缺。一是专业知识技能薄弱,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因沉迷网络世界、学生活动繁多等情况导致其未能理解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学科基础薄弱或学生对语文、数学等重点学科知识掌握度较高,对科学、音乐等学科关注度较少,未能实现全面发展;二是教育教学能力不足,学校不仅重视第一课堂的建设,而且注重学生在二三课堂的发展,先后借助定岗实习、师范生技能大赛等途径提升其教学能力,但部分学生较少参与相关活动,缺乏实践经验,因而出现上讲台发抖出汗、对课堂把控不准等情况;三是沟通协调能力欠缺,现阶段较多学生为独生子女,父母宠爱、家人迁就导致其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较少为他人考虑,其团队意识、协同合作等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5]。

(三)就业信息处理不当

2020届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掌握的就业信息较少,其就业选择面较局限,对就业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大多数事业单位或培训学校的复工复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延误,其招聘信息发布延缓;另一方面,学生缺乏积极寻找和主动关注招聘公告的意识,对相关招聘信息处理不佳,导致其错失机会,如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服务体系已整合连通了多条招聘信息渠道,为同学们提供实时有效的就业信息,但多数同学反馈,他们对海量招聘信息应接不暇,匆忙浏览、盲目寻找可能会让他们错失有效信息。

(四)就业竞争压力激增

相关数据显示,疫情对企业最直接的影响之一是其规模的缩减,不少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度降低。特殊时期,教师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借助互联网为同学们传道、受业、解惑,使得教师成为受疫情影响最小的职业之一,与此同时,教育部、财政部于2019年明确表示将加大投入、优先保障、支持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6]。“教师热”的出现在为教师行业带来利好的同时也吸引了大批非师范专业的同学报考,提高了相关单位或机构对教师队伍质量的要求,加大了应届师范生的就业难度。

三、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就业的策略探讨

(一)转变观念,积极调整就业理念

打破传统思想,勇于尝试创新,一是摒弃必须进入体制内的观念,给予自己更多的择业机会。体制内的工作虽安全稳定,但也存有缺陷,如岗位竞争激烈、晋升途径有限、工资待遇平稳等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机遇多元化,很多体制外的工作更具有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同学们应该有更多的尝试而不该因执着倔强局限了自己未来的发展;二是建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助力职业生涯的渐进发展。计划经济时代,大家选择某项职业后都很少做出改变,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个人工作岗位的调整变动已是家常便饭,大学生在初次就业时可先尝试力所能及的工作,从基层岗位做起,锻炼自我,提升能力。在对自我发展和市场机遇有了更理性、深刻的认识后可提高就业质量,寻求更好的发展。

(二)有效规划,精准提升就业能力

相关文献表明,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所学专业为基础,综合个人兴趣、性格、价值观等因素,结合社会发展所需,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提升自己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实现顺利就业。及时有效的职业规划,可指导学生正确、全面认知自我,明晰职业目标,精准提升其就业综合竞争力,因而若从大一开始通过课程讲授、团体辅导等形式,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开展贯穿大学四年的职业规划,并充分借助二三课堂,引导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四年一贯递进式教学实践:第一年“见习”,即看看教师怎么做;第二年“助教”,即协助教师同操作;第三年“试做”,即尝试自己动手做;第四年“顶岗”,即能够自己独立做,从而帮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中实现浸润式、渐进式成长,逐渐成为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理念,具备通识学科及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双向对接,挖掘资源高效服务

受疫情影响,企业“进不来”、学生“出不去”,高校就业工作的核心应集中于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生的双向对接,学校各部门应提高站位、统一认识,以学生的需求为根本,积极推动应届生就业工作。一是搭好空中桥梁,畅通线上就业渠道。疫情期间,我校借助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班级群等平台构筑宣传矩阵,及时推送相关就业信息。同时,学院根据学生需求开放多功能教室,设置多机位协助学生的面试考核;二是开展精准对接,全员挖掘就业信息。除了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个人四级招聘信息推送体系外,还可深度对接校友资源,主动联系实习单位,联合毕业班辅导员、班委根据相关招聘信息筛选出相应合适的应届生,向用人单位定向精准推荐,提升毕业生求职成功率。

(四)宣传普及,加强国家政策指引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较多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利好政策,在应对疫情期间,国家也提供了较多临时性的就业帮扶举措,如: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扩大国有企业、基层服务等招聘招募和硕士研究生、专升本招生规模;出台改革措施,允许部分专业毕业生“先上岗、再考证”。党和国家对每一类型的就业渠道进行了顶层设计,以此维护和保障毕业生合法权益,地方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各高校应加大宣传推进力度,讲好政策利好与重大意义,促使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和国家的需求做出抉择。

猜你喜欢
毕业生新冠疫情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战疫情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