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国文 重庆蓝岸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在民营企业管理的过程中,预算管理是极其重要的环节,也是推动民营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够帮助企业构建更加全面的绩效管理体系,指导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通过全面推进以及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利于企业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管控各项成本费用,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对此,需要民营企业能够关注自身发展的长期规划,结合实际来构建形成更加独特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渗透绩效管理的内容,使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情况产生充分的融合,体现出良好的效果,实现企业综合性的发展目标。针对加快推进民营企业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方法,在企业规划战略目标、日常经营管控、降低经营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自财政部提出“管理会计”基础理论之后,全面预算管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全面预算是企业全员参与、覆盖全部业务范围、全程跟踪管理流程的综合预算系统。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通常会涉及到收入以及支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般来说,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基于绩效管理为基础,实现对企业各种资源的有效分配和使用,将绩效信息作为基础,通过绩效考核目标,在全过程进行落实,使其能够充分匹配。也就是说,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本身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对其进行重视和分析,需要由专业的人员对预算方面的内容客观理解,对绩效目标进行设定,对绩效结果的评价等多个环节都能够熟练应用。
从整体上来说,企业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在具体的应用以及发展过程中主要是需要重视绩效理念的构建和绩效文化的形成,使企业能够实现稳定发展。全面预算的执行需要相关人员进行综合性分析,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合理规划企业模式,实现全方位管理,使预算绩效信息符合绩效目标编制的客观要求,培养出良好的绩效文化,构建形成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促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提升。
预算绩效评价是了解绩效管理效果的重要方式。在其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主要采用量化的方式进行管理,但是本质上仍然是针对资金的综合性管理,也就是说在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方面需要体现出有效性,使其能够更加契合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实际的绩效评价要求。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的不健全还体现为最终的评价结果无法影响到预算以及企业经营方面的调整。应当了解到企业在实际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把利润作为绩效管理的主要指标,导致其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指标的效果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合理的绩效指标管理体系以及科学化的绩效指标模式应当体现出完整性的特点[1]。
长期以来,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关于民营企业是否需要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及如何进行绩效评价的认知普遍存在分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绩效管理意识薄弱。具体来说,民营企业员工只关心本职工作是否完成,企业领导关心利润是否达标,通过对企业预算部门的了解,发现他们都比较关心全面预算绩效执行情况,而对于绩效目标的编制情况、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和绩效评价的结果则比较淡漠,这和原本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难以产生充分的匹配以及紧密的融合,体现出了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意识不足,没有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各个细节部分。
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落实以及完善需要相关部门能够将绩效评价的结果以及预算的编制、指标的设置等多个环节进行涵盖,使相关部门的预算绩效评价情况能够和企业制定的长期发展规划目标以及考核模式紧密的结合。但是实际中,民营企业虽然已经制定了绩效管理方面的具体目标以及对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运用,但是并没有达到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有效管理,在这个环节体现出极大的限制性,这就会导致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中整体的效果不明显,使该项工作过于表面而影响到了绩效评价管理的实际效果。
常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有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增量预算、零基预算、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民营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这样做的全面预算才能符合民营企业各项业务发展需求。目前还存在部分民营企业仍采用单一的预算编制方法,这样操作虽然节约了编制预算的时间和成本,但由于编制预算前提没有做全面的调研分析,导致编制的预算不够合理,与实际情况脱节,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相关的专业人员能够明确绩效管理的目标、绩效指标的设置以及绩效结果的评价相关理论和知识。这一方面体现在绩效管理人员需要专业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对企业整体运营情况的认知程度。但是民营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现出专业人力资源缺乏的特点,最直接的表现为绩效管理的人员主要为财务人员,导致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出现极大的局限性。从当前企业的情况来看,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的系统性培训不够全面,一些专业的工作人员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理解不清晰,致使绩效目标的编制效果也难以明确。
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对自身的绩效管理评价体系进行完善,了解民营企业自身的长期发展规划以及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同部门以及人员的工作内容,和人员进行相对应的沟通,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实际中,绩效评价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可以适当融合一些激励模式,对激励的内容以及条件做出明确,从而能够使后续工作的开展具有相应的基础参考。另外,民营企业还需要对预算评价指标进行合理的构建,为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指导,提高内部管理的水平。通过构建完善的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来为绩效结果的运用和责任的分析提供基础,保证预算绩效考核评价可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通过对绩效管理意识的有效提升来渗透一些先进的绩效文化内容,这就需要相关业务部门能够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解决传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杜绝以各种借口难以推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作为工作效果不明显的理由,使绩效管理的压力转化成为其工作的动力。在此基础上,首先需要相关部门的领导人员能够对绩效管理加强重视,优化整体的绩效管理模式,其次需要体现出良好的绩效管理结果应用价值,使其能够和员工的评优以及奖励紧密的融合[2]。
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基础的技术载体,需要结合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需求,在企业通过信息化重构业务系统过程中,明确具体的目标,分析相关的内容,使信息化建设的效果能够和实际情况产生紧密的融合,通过全新的信息共享平台来促进预算绩效管理流程的顺利开展和稳定运行,通过不同的功能模块来实现系统性的功能开发,使其能够更好地达到原本预期的功能和目标,实现标准化的绩效管理模式建设。
预算编制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部分,编制质量的直接影响着预算执行的结果。预算编制方法是否科学决定着全面预算整体水平,民营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应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选择适合的编制方法,如日常办公费、工资、奖金等常规支出,正常情况下的变化较少,民营企业在编制预算是可利用固定预算法实施编制,又比如企业的非经常性活动支出可以利用零基础预算法进行编制。
应当强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涉及到所有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在工作中具有更高的工作业务能力,更好地实现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但是实际中仅仅依靠财务部门的培训来开展相关的工作体现出局限性的特点,无法满足实际发展的客观需求,在此基础上需要借助于其他的专业机构,使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体现出更强的专业性效果,对相关的人员进行业务能力的强化培训,以此达到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规范化要求。
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是严格执行预算,并且在预算管理中的预算执行环节是否实施了监督管理至关重要。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民营企业上下全力以赴,各执行者的执行力度关乎企业所有人的命运,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对预算执行实行有效监督管理,一方面有助于及时发现预算执行环节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了解预算管理目标的实施进度。同时,企业应不断完善预算管理监督管理机制,不只是要强化预算执行环节的监督管理,还应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最大程度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3]。
总而言之,加快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够为企业创造出巨大的价值。本文对此进行简单分析,了解在我国企业中,尤其是民营企业中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体现出的一些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管理策略,希望预算绩效管理把结果作为导向,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落地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