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铁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江门 529030)
近年来,信息化教学和高职技能大赛受到学者广泛关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收录的相关研究资源相当丰富。综观当前的研究成果,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教学能力等问题的研究;二是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学的影响、作用和人才培养建设的研究。
学者们关注到了高职院校传统教学模式各种弊端等问题,撰写了大量文章探讨运用信息化手段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纪文煜的《基于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对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用讲授的方式将课程单元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传递给学生。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王雪莹的《高职信息化教学与技能培养相融合的创新与实践》,从“微课”开发,参加技能大赛,实训基地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引入仿真软件,搭建师生互动平台等六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学生技能培养深度融合,并阐述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学生技能培养深度融合的应用前景。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赵明凤的《“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与教学体系融合的智慧会计教学模式探究》,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借助信息技术,对教学的组织与人才培养进行融合和再造,形成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实现多维度的考察学情,这种模式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注此问题的学者一般都有职业技能大赛的指导经验,认识到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学促进,教学能力提升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等的重要意义,并结合相关学校教改改革的具体实践,提出以技能大赛促进人才培养改革的具体建议和方法。例如,武汉交通职业学院马玉会的《职业技能大赛对信息化教学的推进》提出,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招标投标行业逐渐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招投标课程的建设也要紧跟步伐实现信息化。以BIM 招投标网络竞赛为例,探讨了职业技能大赛对于信息化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以及信息化教学内涵建设的影响,发现职业技能竞赛是推进信息化教学的有效途径。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杨建良的《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指出,将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是职业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只有深刻理解大赛内涵、建立竞赛长效机制、合理安排教学资源,才能不仅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能进一步促进学校的专业教学改革。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吴湘频的《以职业技能竞赛深化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提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通过“赛训结合”,将竞赛项目融入到专业实训项目中去,以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三个核心职业能力,即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国际贸易能力素质。
综合以上文献来看,很少有从信息化教学和技能大赛相融合的角度来探讨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的。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仍存在赛教分离的现象,部分职业院校仅仅是为了获大奖的功利性目的而组织学生参赛,竞赛对教学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通过对部分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在线调查和采访,很多选手抱怨比赛的内容和日常实训的内容相差较远,比赛的内容知识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而学校实训内容没有构建实践体系,并且很多院校没有对实训内容做系统优化。
调研发现,在国际商务专业一些课程实训中,实训教学模式基本都是采用单周或两周集中实训,实训模式单一传统,大多是实训前编写实训任务书,公布给学生,之后学生按照要求将任务书和实训成果提交。目前外贸转型背景下,不少国际商务行业的服务标准和操作规程已经更新换代,但是有些学校还是没有更新实训内容。如《报关实务》课程的实训内容依然存在着老式报关单填写,但是几年前报关现场就改革为关检合一,单一窗口统一申报了,早已采用新的报关系统和新式报关单。多数教师将教学的重点仍放在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教学上,很少将技能竞赛的标准和操作技能规范等于教学设计和内容相结合。校企合作还是没有改变以往传统的以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为主的传统的合作模式。很少通过技能竞赛,结合岗位实际,实现协同育人和产教深度融合。
不少高职院校实训考核评价还是比较传统,依然停留在实训结束后,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实训报告评价成绩。没有考虑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将信息化手段和资源的使用在实训教学中,借鉴比赛的评价方式进行优化创新,还有忽略引进企业的评价,没有采用多元化评价。
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一般都是由企业、学校和行业三方共同商定的,因此,大赛的内容设置一般具有以下特性。第一,基础性。大赛的考核知识点涵盖了该专业核心的基础知识。以报关技能大赛为例,它涵盖了报关和货代等相关课程中所讲授的从委托到到报关报检等知识点的各个岗位。第二,系统性。为了能够考核选手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比赛内容将核心的知识点进行了贯穿,例如,虽然报关技能大赛的比赛方式是分岗位比赛,但是无论是单证师、质量监控师、归类师、还是关务师都是需要掌握《报关实务》的所有知识点。第三,实操性。每届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都会根据当前行业最新的作业标准和作业方法进行完善,如单证师模块的技能大赛,由原来的单独报检,报关转变为当前关检融合背景下的单一窗口的报检报关,因此报关技能大赛在传统的报关的基础上融合了更多的检验检疫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行业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和技术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中,并编写和修订实训课程标准。将优秀选手比赛视频转化为在线精品课程资源,并请优秀选手在校内比赛现场或课堂上展示。借鉴比赛技术标准和设施环境要求,配置和采购实训设施,促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国际商务实训教学中,借鉴比赛任务和项目以及评价标准,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促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以在线精品课平台为主轴,借助微助教,大赛平台,3D 仿真实训软件,互动游戏等,搭建理实结合的O2O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整个实训过程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学习氛围提交的头脑风暴及测试结果来看,学生对于课堂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均有所提升,采用包括教师评分,学生互评,平台积分,软件积分,企业专家评分,学生自评六位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信息技术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实现高效、全覆盖的教学反馈。实训教学强化了基础岗位技能,学生通过课后的参与顶岗实习,企业参观及参加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等方式辅助核心岗位技能进一步提升。
通过教改实践,本论文的课题项目组形成了校企“双元”合作开发修订的国际商务专业的《报关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等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报关与货代实务操作训练》以及《互联网+国际贸易操作训练》实训信息化资源。重构突出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改革原有的“岗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形成新的特色鲜明的“三融合、一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三融合”包括“课岗融合”、“赛训融合”和“真仿融合”,“一贯通”即贯通国际商务岗位技能与国际商务业务流程。通过本教改项目的实施,努力解决当前国际商务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实训教材陈旧,实训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与大赛内容脱节,实训形式单一,实训考核评价不合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