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婵
大学时期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的黄金时期,因此,高校应以正确引导和教育大学生作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引导大学生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的发展,是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经典文化知识,是将中华民族情感认同、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融合为一体,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为中华民族广为接受和普遍认可的价值取向、思想品格和道德规范,其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具有超强的文化底蕴。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后,使大学生的情操变得更加高尚,使他们的心灵得以净化和升华,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以全面地发挥,使高校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得以真正的实现[1]。
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点强调了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年一代要有责任、有本领、有担当,他们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党和国家对青年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的人生目标。青年身上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者,他们的肩上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经典文化精髓和传统美德,为大学生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根基。高校要将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使其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2]。
文化是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根基,“文化强,则国强”。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引入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世界多元化发展,加之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世界各地的文化不断涌入,外来文化的涌入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期间是大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易于被外来文化所诱导。因此,高校要将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锻炼大学生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使他们牢固地依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大学生培养成传统文化的发扬者和传承者。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遵循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都要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参与其中,真正地做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就是高校,高校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朝着更加先进、科学的方向发展。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凝聚成了优秀的文化内容,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理论依据全部来自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第二,在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梦的实现,不仅仅体现在强军、强国等方面,同时也要复兴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根基,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速度的增快,世界各国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也逐渐地向我国渗透,社会思想观念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因此,要加大力度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在高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使大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其能够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深入的挖掘,对蕴含的道德规范、人文精神和思想理念有正确的认识。从我国国情出发,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展现出时代的风采和耀眼的光芒。高校承担着艰巨的历史使命,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建设者,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其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如何发扬光大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重要的课题,传统文化在实现中国梦和小康社会的发展道路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4]。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与人民亲近,至臻完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会上指出,高校应当成为培养优秀青年的大熔炉。为此,学校应该在办学和育人的整个过程中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知识教育和领导道德建设。要指导教师和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榜样示范者。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培养,实际上是要求大学生在广阔的思想政治环境中,将知识转移与价值取向相结合。价值取向和道德激励创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可以利用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启发来滋润学生的心灵,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和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也是学校重要的职责和任务,立德育人需要被内化并融入整个校园氛围中。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是一个礼仪之国,它强调美德和仪式,并强调道德准则。因此,应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润和滋养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本养成的思想教育。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网络媒体等层次,实现从被动灌输到主动接受的转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启蒙和精神感染,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接受,在接受的基础上内化为精神信仰,外化为有意识的行动,从而真正实现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增强创新意识,培养文化底蕴和道德素质,全面发展。
树人是教育的基础。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在建立以理想信念为主导的校园氛围,承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文化素养和教育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受教育者的鼓励及经指导后的教育效果。因此,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厚土壤,为立德树人的生活提供了源泉,与“文化育人”“文化人”的思想观念相一致。在为文化发酵提供条件和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的过程中,高校不能过度依赖外部管理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更不能仅仅以僵化的方式实现其目标、引导和灌输。归根结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培养、渗透、产生和升华,而非秩序或力量。教育指导学生坚持知识和行动的统一,坚持做人和学习的统一,实现能力和美德、知识和成就的平衡发展。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占据着核心的位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培养了大学生的个人道德素养、核心价值观和爱国情操,使大学生成为新时期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做好整体布局和系统规划,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制度,不断地拓展人才培养渠道,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其育人功能发扬光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